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拜賀雷祖、關帝君聖誕

拜賀雷祖、關帝君聖誕

農曆六月廿四,為雷祖和關帝二聖同誕之日。雷祖大帝主天之災福,持物之權衡,掌物掌人,司生司殺,卻邪避災。關聖帝君為武財神,治病除災,庇護商賈,招財進寶。


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

雷祖,即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無上九霄玉清大梵紫微玄都雷霆玉經》稱,雷祖是 浮黎元始天尊 第九子玉清真王的化身。也有說是軒轅黃帝升仙以後成為雷精,主雷雨之神。雷祖為其封號。雷祖居於神霄玉府,在碧霄梵氣之中,去雷城有二千三百里。雷城是天庭行雷之所,高八十一丈,左有玉樞五雷使院,右有玉府五雷使院。天尊前有雷鼓三十六面,由三十六神司之。行雷之時,雷祖擊鼓一下,即時雷公雷師興發雷聲。雷部有神三十六名,皆當時輔相有功之臣。

天尊曾於元始天尊前發清凈願,願於未來世,一切眾生,若稱天尊名者,鬼妖喪膽,萬神護佑,一切不順化為微塵,一切願望皆得滿足。若人求道希仙、求長生延命,或命運坎坷,或遭口舌官司一切不順,或驅邪治病,或安鎮土煞,或求解除冤孽、超度亡魂,或求保護行藏、出入平安,平時皆可持誦「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聖號,妖邪遠避,神欽鬼敬,消災免難,轉運獲福。

雷公、雷神的崇拜,古已有之。雷部由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主其事。道教神霄、清微諸派,崇尚施行雷法。雷之功能不僅在於施雨,而且擴大到了主天之禍福,持物之權衡,掌物掌人,司生司殺。《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玉樞寶經》稱,要對 「不忠君王,不孝父母,不敬師長」 者,即付五雷斬勘之司,先斬其神,後勘其形,以致勘形震屍,使之崩裂。天尊曰:「若未來世有諸眾生,得聞吾名,但冥心默想,作是念言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或一聲,或五七聲,或千百聲,吾即化形十方,運心三界,使稱名者鹹得如意」。

【 雷祖寶誥 】

至心皈命禮。

九天應元府,無上玉清王。化形而滿十方,談道而趺九風。三十六天之上,閱寶笈,考瓊書。千五百劫之先,位正真,權大化。手舉金光如意,宣說玉樞寶經。不順化作微塵,發號疾如風火。以清靜心而弘大願,以智慧而伏諸魔。總司五雷,運行三界。群生父,萬靈師。大聖大慈,至皇至道。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

關聖帝君,即在中國道教神話傳說和民間信仰的三國時期蜀國大將----關羽,五虎上將之首,字雲長,美須髯,武勇絕倫,與劉備、張飛結義於桃園,即所謂桃園三結義。平定西蜀,督師荊州,曾經大破曹軍,他的忠義大節,永垂青史。

關帝有司命祿、佑科舉,治病除災、驅邪避惡,巡察冥司等多種法力。據《三國志》上說:關羽字雲長,儀錶威武,武藝超群。關帝是一位義結千秋,忠貞不二的英雄好漢,「桃園結義」是江湖義氣的楷模,倍受人們崇拜。有幅對聯贊曰:漢朝忠義無雙士,千古英雄第一人。關帝的前生是龍神轉世。《歷代神仙通鑒》上說:關帝生前是雷首山澤的龍神,因吸黃河水救濟抗旱災民,得罪天庭,後轉世於人,「忠義性成,神聖之質。」

// 道教信仰中,關帝兩個特殊的身份

1、商界保護神——武財神:關公首創「原、收、出、存」的記賬法。關公生前亦是軍事家,從事兵站工作,精於算數計帳,曾設簿記法,發明「日清簿」,這是一種清楚的記帳法,即為現今一般商人所使用的流水帳。又傳說,關公年輕時以買賣布匹為業,關公所用的刀,十分鋒「利」,與生意上求「利」同音,求之獲「利」。做生意最重道義和信用,關羽信義俱全,故被奉為商業守護神,也稱武財神,以期信義之道!

2、軍人的保護神——戰神:關公是曠世大將,其勇武為世所稀有,習武者奉為武聖。因此,歷代尊為武聖祭祀,民間亦為尚武之人的保護神。關公亦為戰神,為軍人的保護神。民間役男前往軍中服役時,亦多前往關帝廟求香火或靈符以護身。

【 關帝寶誥 】

志心皈命禮。

太上神威,英文雄武,精忠大義,高節清廉,協運皇圖,德崇演正。掌道釋儒教之權,管天地人才之柄。上司三十六天星辰雲漢,下轄七十二地土壘幽酆。秉注生功德,延壽丹書。持定死罪過,奪命黑籍。考察諸佛諸神,監製群仙群職。高證妙果,無量度人。萬靈萬聖,至上至尊。伏魔大帝,關聖帝君。大悲大願,大聖大慈,真元顯應,昭明翼漢,靈佑天尊。


提到關羽,人們腦海便會浮現他那赤面長髯、鳳目蠶眉、身披金甲、威風凜凜的形象。明清以來,隨著關廟升格為武廟,關羽也成為武聖,與大成至聖先師孔老夫子的文廟相提並論,分享文武二聖的至上殊榮。殊不知,關羽之所以成聖,乃封建帝王出於籠絡人心,維護皇權統治而刻意樹立的一個道德楷模。

歷史上的關羽並非是武功蓋世的超人。他最突出的特點是忠於異性兄長劉備,所謂「稠人廣坐,侍立終日,隨先主周旋,不避艱險」。

歷史上的關羽還是一個戰功卓著的名將,過五關斬六將雖出自小說家語,但斬顏良是有史可證的。建安十三年(208),曹操擁兵百萬南征荊州、窮追劉備,關羽奉命率劉琦水軍,濟渡亡命中的劉備,後與周瑜聯軍,埋伏華容,狙擊敗退的曹軍,隨之輔佐劉備收江南諸郡,以功拜為襄陽太守,駐軍江北。劉備征蜀,關羽鎮守荊州,使東吳不敢下手。建安二十四年(219),他敗曹仁,水淹七軍,于禁為降,計斬龐德,威震華夏。但他剛愎自用,犯了勝利時驕傲的錯誤,大意失荊州,本人也被吳將呂蒙擒獲、遇害。可見歷史上的關羽並非完人,那麼為什麼會受到民間的普遍尊奉呢?

唐山玉清觀靈官殿前的關帝聖君像

翻開清人阮葵生的《茶餘客話》,在《仁義之氣常存》一條中說:「蓋當時之祀虛侯,亦今日之關廟,後重伍子胥、程嬰、杵臼及項羽,皆祭遍海內,古今來取義成仁之士,其身雖死,其氣常存。」指出「仁義之氣」是關羽受到人們頂禮的原因所在。

那麼,關羽被神化始於何代呢?

《全唐文》收入了唐德宗貞元十八年(802)董侹的《重修玉泉關廟記》一文,知中唐已有關廟,關羽已被崇拜。南宋偏安一隅,使三國封建正統史觀由原先的帝魏寇蜀改為帝蜀寇魏,而忠心輔佐劉備的關羽隨著政治價值的提高,神化色彩更為濃烈了。這種風氣遺留至元,據《元史?祭祀志》記載,宮廷做佛事時伴有「抬舁監壇漢關羽神轎」,既有神轎,必有坐在轎內的關羽偶像,它也許是從關廟裡請出來的關羽神像。這是關羽神化正式見於正史的最早記載,隨後《明史》也有相同的記載。甚至出帝王敕封,這是封建統治者藉以宣揚忠義思想,希望有更多的文臣武將能像關羽那樣盡忠義於君王,獻勇武於社稷。

明孝宗時,庸愚子(蔣大器)為《三國演義》作序指出:「關張之義,尤宜尚也。」經過羅貫中藝術加工的關羽形象正是忠義思想的化身,它因投合封建統治者加強思想控制而大走紅運。如萬曆四十二年(1614)明神宗時,將其神位晉級為「協天護國忠義帝」,加封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鎮天尊關聖帝君」,敕封令下,「關帝廟宇遍海宇,一村一社處處有之,雖塞垣邊障,祠宇亦多」,甚至此風刮進宮廷,明天啟年間(1621-1627),「宮中豎關帝像二尊,一大一小」。

清代推崇關羽更是賣力,究其原因,似與清之立國有關。清太祖努爾哈赤是個《三國演義》迷,從中學到不少兵法與韜略,在統一關外的戰爭中,努爾哈赤所率領的旗兵幾乎旗開得勝、馬到成功。為了神化自己,把人為的勝利因素塗上了一層神秘色彩,說成得到關羽神佑。順治九年(1652)敕封關羽為「忠義神武關聖大帝」。乾隆二十五年(1760)改封為「忠義神勇關聖大帝」,乾隆三十四年(1769)敕封為「靈佑忠義神武關聖大帝」。從此,關羽被抬到武聖的高度,所立的武廟與孔子的文廟比肩。

既然關羽之「義」是封建統治者吹捧出來的,為什麼民間也奉行不悖呢?這當與唐宋直至明清時代的社會組織變化有關。《三國志?蜀書?關羽傳》載關羽同劉備曾「寢則同床,恩若兄弟」。小說據此衍化出一系列的義舉,如桃園三結義、千里走單騎、義釋曹孟德等。清初毛宗崗更是對此推崇備至,認為關羽「報主之志堅」,「酬恩之義重」,是「古今來名將中第一奇人」。究其原因,與社會的深刻變化有關。

明清時期,城市無業游民與幫工日益增多,為了增強謀事的力量,出現了形形色色的幫會。幫會的成員來自五湖四海與異姓諸家,較難純粹利用原先的血緣鄉里關係作為維繫的紐帶,往往轉用江湖義氣作為團聚的手段,稱兄道弟的異姓兄弟多了,這得通過結義的形式聚會一起,就是拉幫結派或秘密會社聚眾的一種常見手段。異姓結為金蘭,即使生不同姓,居不同里,也可生死與共、親如一家。劉、關、張結盟時發出的「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的桃園結義誓言,就是明清之際這種社會關係的反映。(- 關羽是如何走上神壇 - 來源:文史博覽 作者:廖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武當逸事 的精彩文章:

道教魁星神 奎宿天象星君

TAG:武當逸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