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岑參一首詩禪意悠遠,一次談禪就像讀了本好書,心有所皈

岑參一首詩禪意悠遠,一次談禪就像讀了本好書,心有所皈

很多時候我們只是無聊,隨便抓起手邊一本書瀏覽一下,忽然被一篇文章或一句話打動,於是就會目不轉睛地繼續閱讀下去。或者我們在百無聊賴的時候出去散步,並沒有好心情去賞景,可是目光所及恰好一片賞心悅目,心情便會立刻開朗。

那種感覺可以用陸遊的「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來形容,也可以用劉禹錫的「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來描摹。詩人岑參就用自己的深切體驗寫了一首詩,真是禪意悠遠。

晚過盤石寺禮鄭和尚 岑參

暫詣高僧話,來尋野寺孤。

岸花藏水碓,溪竹映風爐。

頂上巢新鵲,衣中得舊珠。

談禪未得去,輟棹且踟躕。

注釋:

1、暫:暫且,有忙裡偷閒的意味。詣:表明作者對鄭和尚的尊敬、膜拜之情。話:動詞,即談禪。

2、風爐:一種炊具,主要用於煮茶。碓:(duì)舂米用具,用於去掉石臼中糙米的皮。棹:(zhào ),划船的一種工具,形狀和槳差不多。輟棹,即停止划船。

岑參是著名的邊塞詩人,唐玄宗時中的進士,曾經在邊塞做過幕府,唐代宗時官至刺史。岑參早年家境貧苦,從小勤奮學習,曾經在幽靜的嵩山讀書。這種經歷讓他願意接觸佛家,也容易領會禪意,更懂得用詩歌的形式記錄他對佛理的思考。

首聯交代緣起,高僧即指鄭和尚,作者讚美他有很高的修行。「來尋」兩字,見詩人心情之急和興緻之高。「野寺孤」,一個野字,表明佛家脫塵遠俗。

頷聯寫尋訪的經過,「岸花藏水碓」,詩人乘舟尋訪,發現岸花覆蓋著舂米的工具水碓。順著水碓聲尋去,岸邊是一片竹林。「溪竹映風爐」,岸上碧綠的溪竹與煮茶的裊裊青煙相映成趣,而茶與禪理也正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頸聯禪意濃厚,「頂上巢新鵲」,這是寫鄭和尚靜坐斂心,不起雜念,心神凝一、迥忘外物的情態。入定時的鄭和尚形如枯木,他頭頂上有樹枝,鳥鵲沒有把他當成威脅,還在那樹上做巢,同時也說明鄭和尚入定時間之長、心志專一。「衣中得舊珠」,和尚出定之後與作者談禪,讓作者恍有所悟。

佛教故事記載,貧苦人去走訪一個富豪親戚,親戚憐憫他的孤苦無依,熱情地款待了他,他喝得爛醉當場就睡著了。正巧親戚有事要外出,見他睡得正酣無法告別,就在他衣服里縫進了一些珠寶。貧苦人醒後並不知情,仍舊到處飄泊。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又遇到那位親戚,才得知藏珠寶的事,他才後悔莫及。

寶珠其實就暗喻著佛心和禪理,每個人的身上都潛伏著佛性,而且不隨肉體消亡。但是石中之火,不擊不發,高明的禪師在時機成熟時,讓潛伏在修行者煩惱中的佛性啟動,就像人發現衣中藏有寶珠一樣。當修行者經點悟突然發現時,便有一種難以言說的喜悅。

尾聯寫詩人覺悟之後流連忘返的心態,「談禪未得去,輟悼且踟躕」,詩人已經離開寺廟上船準備回去了,為何又踟躕不前呢?原來禪師的一番話使他心有所皈,沉浸在禪悟的喜悅之中,流連忘返。岑參就像無意間讀了一本好書,苦於不能帶走,只好一氣讀完,上船後再慢慢地回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水心語 的精彩文章:

李白這首愛情詩纏綿悱惻,讀之動容,思之斷腸
納蘭性德這首詞婉轉動人,意象疊加,技法巧妙

TAG:雲水心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