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炸了!!《延禧攻略》里的女人們原來靠這些小心機俘獲了皇上?
來 源:她刊(ID:iiiher)
文丨孫弋人
今天你「延禧」了嗎?
毫無疑問,《延禧攻略》已經是這個夏天最火爆的宮廷劇了,也成為了很多人茶餘飯後的談資。
記得上一次討論度如此之高的宮廷劇,應該還是《甄嬛傳》吧?
講真,《延禧攻略》的口碑和製作的確讓不少人都出乎意料。
畢竟說到「於正劇」,畫風可都是這樣
▼
這樣
▼
還有這樣啊!
▼
服裝色彩艷麗、飽和度高到晃瞎眼就算了,造型和妝容也十分辣眼。
可沒想到,他這次卻一改往日風格,來了個高級的「莫蘭迪」之美(低飽和度和高級灰調)。
▼
圖片來源@徐峰立
畫面舒緩雅緻,構圖講究和諧,隨手一個暫停,竟都成了一幀幀絕美的畫。
▼
有網友說,就算不看劇情,只是看看這些讓人極為舒服的畫面,也覺得十分過癮了。
這也就能理解,為什麼《延禧攻略》的豆瓣評分可以狂虐熱搜女王楊冪主演的《扶搖》,就連被稱為「數據最具真實性」的貓眼評分都達到了8.1。
首先,
服裝、化妝、道具的確是有經過歷史考究。
比如
「點絳唇」
。
這部劇的背景應該是在清朝乾隆時期,翻看那時的畫像可以發現,女人們當時追求的就是那種柔弱之美,嘴唇越小越好看。
▼
放到現在,應該就是我們常說的「咬唇妝」。只不過不同時代,「咬唇」的程度也不相同。
▼
除了「咬唇妝」,還有
彎彎柳葉眉
。
我們經常在別的古裝劇中看到一水的「韓式一字眉」,好在《延禧攻略》的造型師們認真做了功課,在一定程度上盡量還原了當時女人的妝容。
▼
另外,劇中的服飾也是結合了清朝乾隆年間的特色,很簡約,也有漢化的感覺,比如雲肩曾多次出現。
▼
當然,在一些細節上也是極為考究的。
比如
采帨
(一種佩戴在胸前或衣襟上的長條形絲質帕子),也是清朝時期女人們穿朝服時經常用來搭配的一種飾品。
▼
比如滿族婦女的
「一耳戴三鉗
」
,身份等級不同,耳朵上所戴珠子(款式、質量、數量)也不同;
▼
乾隆四十年選秀女時,乾隆皇帝說:「旗婦一耳帶三鉗,原系滿洲舊風,斷不可已飾,聯選包衣佐領之秀女,皆帶一墜子,相沿至於一耳一鉗,則竟非滿洲矣,立即禁止」,
從宮女到普通妃嬪到貴妃、皇后,所戴的「三鉗」也不同。
《孝庄秘史》裡面寧靜飾演的孝庄,也是一耳帶三鉗。
▼
比如真正的清宮造型並不是「大拉翅」,「大拉翅」應該時清朝末期的光緒時代甚至更晚時候的東西了,所以《還珠格格》裡面的造型也是跟歷史相悖的。
▼
清朝中期乾隆時代的婦女應該是戴鈿子的,就是用紙、竹,或者金屬絲編成「鈿胎」,然後再在上面插上裝飾,類似簸箕一樣扣在腦後的帽子。
▼
「鈿子並不是一種首飾,而是多種首飾的結合體,它可以分為鈿胎和鈿花。
鈿胎,就像是包頭用的頭巾,但鈿子用的不再是頭巾,而是類似網狀結構的髮網,並不是影視劇里的「不鏽鋼材質」,看著沉甸甸的,其實就是布和絲線做成的網。
而鈿花,就是髮網上的首飾,各種花簪,點翠,鳳簪等等」。
在第36集中爾晴與傅恆大婚那天,爾晴頭上帶著的也是鈿子,叫挑桿鈿子,它比普通的鈿子要誇張很多,是由珠翠、料珠、寶石等裝飾而成的彩冠。
彩冠上還有一個大大的「囍」字也是有源頭的,寓意雙喜。
▼
據說北京民俗博物館也擺放著一個清朝一品夫人戴過的雙喜點翠鳳冠,最上面也是一個大大的「囍」字。
所以,《延禧攻略》中的鈿子應該是經過了很認真的考究而做的模仿,可以說是目前古裝劇中最貼近歷史的了。
▼
有人說,
「《延禧攻略》將東方美學與清宮文化相結合,是深入展現中國傳統文化的誠意之作」。
的確,這部劇參考了大量的歷史資料,不僅給我們帶來了具有歷史厚重感的宮廷美學
▼
根據歷史做了適當的二度加工和設計,烘托劇情
整體色調較深邃,
盡量還原了那個時代的古樸味道
還運用了光影等手段,讓氣氛能夠很好地凸顯人物性格
還融入點翠、絨花、刺繡、緙絲等多種非物質文化遺產。
點
翠
因為富察皇后生性節儉,所以捨棄了點翠,只帶絨花,但除富查皇后之外的其餘妃嬪,都極為喜歡佩戴點翠頭飾。
▼
點翠工藝是一項中國傳統的金銀首飾製作工藝,起著點綴美化金銀首飾的作用。
▼
它在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時期達到了頂峰,晚清到民國仍然流行後因全面抗戰爆發才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
▼
它的製作手法相較於絨花更為精細繁雜,清代很多點翠鳳冠都極為精美(不禁開始羨慕那個時期的女人了!)。
▼
絨
花
絨花始於唐朝,諧音「榮華」,是中華富貴文化的代表,明末清初流入民間,康熙、乾隆年間是鼎盛時期。
▼
所以,你會在看到《延禧攻略》中看到后妃們的頭上帶著各色絨花,那就是當時女人們最喜歡的飾物。
▼
「絨花的佩戴也有等級之分,皇后貴妃所戴一般最為華麗,像瓔珞、明玉這樣的小宮女戴的則是造型簡單、色彩單一的絨花」。
當然,根據歷史記載,富察皇后生性節儉,不愛奢靡,並以此要求後宮,所以劇中后妃們的頭飾也較簡約,並沒有像其它劇中一樣「繁花錦簇」。
要知道,劇中演員們戴的這些絨花都是根據故宮博物院的藏品純手工製作的,每一朵絨花(主要原料是桑蠶絲)都要經過染色、勾條、打尖等十道工序,最快也得花費2-3天才能完成。
▼
遺憾的是,雖然2006年絨花被列為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可在《延禧攻略》播出前,有很多人仍然並不知道它,傳承後繼乏人。
▼
出自南京絨花唯一的傳承趙樹憲之手
刺
綉
▼
緙
絲
好啦,終於講到了緙絲,不得不說,劇中的這些絲織品真的太驚艷了!
▼
記得於正在《延禧》開播前,就曾在微博中多次提到了緙絲,劇中的服裝和團扇都用到了這項工藝。
緙絲其實是一種珍貴的絲織品,與雙面綉有異曲同工之妙,但又不同於刺繡。
刺繡是有底料的 ,在底料上面用絲線一針一線綉上去,緙絲不同,它就是白色經線,它所有的圖案都是通經斷緯 ,一絲絲織上去的。
▼
它不能用機器替代,必須是純手工製作,從牽經、穿扣、打翻頭到刷經面、沾經面、開經面及後面面的一步步製作,其中有任何的不仔細都可能會導致一幅作品的失敗。
所以,這也是它的珍貴之處。
▼
要知道,劇中后妃們使用的團扇可都是請蘇州的緙絲匠人們依照歷史參照物親手打造製作的。
富察皇后的這把宮扇參考了故宮博物院的紗貼綾絹桃樹仙鶴圖:
▼
還有一把是比較雅緻的茶花小鳥團扇:
▼
高貴妃的宮扇是參考故宮博物院藏品「紅色緙絲海屋添籌圖」複製的:
▼
圖片來源@星沉月落板橋霜
嘉嬪娘娘用的是是梅花山雀圖緙絲宮扇:
▼
如果說將緙絲用到服裝上尚可理解,可用來製作一把把團扇,很多人大概會想不通,「值得嗎,花這麼多錢和人力只是做一把扇子?」。
▼
當然。
畢竟這才是真正的奢侈品啊,它們比起國外很多快餐化的東西要更美更珍貴!
還記得那部曾風靡全球的韓劇《大長今》嗎?劇中大量精美道具的使用讓韓國文化得以發揚。
那中國呢?
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形成了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中國傳統文化,卻在慢慢流失直至完全消失。
▼
如今擁有這些手藝的匠人
已經越來越少
當然,
《延禧攻略》這部
劇中其實還存在著一些錯漏,但我們不得不承認的是,它為傳統文化的傳播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範本。所以,與其說這是於正的翻身,倒不如說,這,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次傳承和發揚。
希望這些經歷歲月磨鍊的傳統文化,引起國人更多的重視,能傳承下去,愈發馥郁飄香。
關於作者:她刊(ID:iiiher),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她姐萬里挑一。中國最有態度的女性公眾號,不做作,不矯情,三觀正,每晚都有我的文字陪著你。轉載請聯繫(ID:iiiher)授權。
- END -
健身並不是為了向別人炫耀什麼
只是為了遇見更好的自己。
※26歲生日Ins刷破點贊記錄,坐擁1.39億粉絲的傻臉娜才是真正的時尚宇博!
TAG:InstaFi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