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美國使團意見頗大,俄使為此向清朝抗議,清廷上下為何十分滿意?

美國使團意見頗大,俄使為此向清朝抗議,清廷上下為何十分滿意?

1859年7月8日,美國公使華若翰與直隸總督恆福在北塘首次會晤。美方見清方僅為其準備了車馬,不肯乘騎,稱有自攜綠呢轎、藍呢轎各一頂,向清方索要轎夫16名。由於咸豐帝禁止外國使節坐轎,恆福派同知博多宏武、候補知州曹大綬告訴美方,「此間海口偏僻,並無轎夫,現自總督起,文武各員均系乘馬。」美使聞此,方乘馬至北塘館舍與恆福會見。次日,美方翻譯衛三畏與清方博多宏武、曹大綬會面。美方再次提出坐轎,清方答以「各國到京,向不乘轎」;美方宣稱「各國均系屬國」,美國當有不同;清方再答以「俄羅斯在京,皆系坐車,並不乘轎,該國(美國)與俄國事同一律,似亦未便兩歧」。美方由此始允進京乘車而不坐轎。對於這一重大的外交「勝利」,總督恆福連忙向咸豐帝報告。7月20日,美國公使華若翰率隨員等29人(其中10人為華人,為美方的翻譯、抄寫、廚師、僕役),從北塘登岸乘車至北倉,然後乘船經北運河至通州,再次換車,27日到達北京行館。

美方翻譯衛三畏

咸豐帝畫像

北塘碼頭今景

華若翰的使命有二:一是遞交國書,二是互換和約。美方提出向皇帝親交國書,清方要求覲見皇帝須行跪拜禮,而美方只同意用西方禮節入覲。最後清方告訴華若翰:國書可在嘉興寺公館由桂良接受;因條約中並無進京換約之規定,條約可在天津或上海互換。華若翰為此照會桂良,對不能將國書親遞皇帝表示遺憾,「今但能將國書交付大皇帝簡命大臣,亦足復命。」 8月10日,桂良代表咸豐帝接受了美國國書。11日,華若翰離開北京。16日,華若翰與直隸總督恆福在北塘互換《中美天津條約》。

華若翰在北京共住了16天,順天府給軍機處的報告稱:「均屬安靜」。美國使團對其館舍、供應,沒有提出意見,但對他們的行動限制,意見頗大。沒有減震裝置的馬車,使他們感到不適。在北京的俄國人被勸阻不要與美國人相會,激起俄使為此向清朝抗議。而美國人與俄國人事實上也沒有機會相會。

此次美國公使進京,咸豐帝與朝廷高官們均為滿意。原先莫名的緊張與種種猜測,事後都輕鬆地化作一口氣,緩緩地吐了出去。此種公使入京的模式,並不破壞「天朝」體制,是他們可以接受的。而戰敗的英、法公使不肯進京換約的表現,也一時使咸豐帝感到敵手的氣餒,僧格林沁在大沽口的勝利,又使他感到志揚。8月1日,他旨命兩江總督兼辦理各國事務欽差大臣何桂清,盡毀中英、中法《天津條約》,英、法將來只能按《中美天津條約》的模式另訂新約,而且只能在上海換約!咸豐帝發現,在《中美天津條約》中,沒有公使駐京,沒有長江通商,也沒有內地遊歷。

廣東人民出版社委託宣傳

( 茅海建:《當代學人精品:茅海建卷》,廣東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 )

( 編輯:南京師範大學中國史碩士研究生 謝敏 )

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康狄的朋友圈 的精彩文章:

吉田松陰亞洲侵略思想的形成:亞洲或成為日本對抗西方的第一線?
強烈的地方主義!東北當局與國民黨之間的矛盾該如何解決?

TAG:康狄的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