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這支預備役部隊如何在電磁空間犁劍交響

這支預備役部隊如何在電磁空間犁劍交響

來源中國軍網綜合

在軍事需求和經濟發展的激蕩中應運而生的我軍第一支電磁頻譜預備役部隊,為什麼能夠把行業資源優勢轉化為國防實力,朝著「把行業第一建成全軍一流」的目標奮進?8年實踐8年探索,回望來路,就是得益於不斷解決一個又一個現實問題。請關注今日出版的《解放軍報》的詳細報道——

行業融合的高端眼光從何而來

——全軍預備役電磁頻譜管理中心以高質量發展促戰鬥力全面提升的透視

徐波 趙楊 宋卿

電磁空間的犁劍交響

全國電磁頻譜管理領域軍民融合發展成果展開幕式,8月3日上午在工業和信息化部舉行。作為國家行業系統軍民融合發展成果的首次展覽,8個部分的展覽內容豐富多彩,吸引了工業和信息化部、軍委機關和有關部門領導的目光。開展以來,已經有十多個行業前來參觀學習,現場取經。

1.從表演式亮相到高密度「參戰」

以遠觀近的長焦距歷史觀

這是一個意味深長的對比場景:

2010年1月25日,這支新型部隊組建。起初,每逢軍地重大活動都會精彩亮相。相關領導也會鄭重其事地向參加活動的廣大軍民介紹:預備役頻譜管理中心也來啦,可見這次活動多麼重要!

後來,每逢軍地重大活動,這支新型部隊依然會亮相。只不過,已經不再興師動眾,而是來去靜悄悄。

「這一變化恰恰說明了預備役頻譜管理中心的作用日益凸顯。」中心領導頗有些自豪地介紹,從早期象徵性、表演式亮相到後來全方位、高密度「參戰」,足以說明「第五維空間」——電磁戰場在現代化戰爭中越來越重要,頻譜管理須臾不可缺少。

中心組建之初,參謀杜佳就在這裡工作。回憶當時的情形,他至今深有感觸:「這是一支技術含量高、知識密集的新型作戰力量。人員怎麼編?裝備從哪裡來?運行機制如何設定……一切都需要『摸著石頭過河』。」

「摸著石頭過河」並非易事,心中有條「河」,眼裡還要有「石頭」——在官兵們看來,這條「河」就是未來戰爭,這「石頭」就是手中武器。「不看準未來三五年,不想像未來三五十年,『第五維空間』的戰爭就無法打贏!」官兵們說。

以遠觀近,用長焦距歷史觀解決現實問題、加強部隊建設,中心接連創造了多個「第一」,第一次亮相世界級體育賽事安保,第一次成建制參與我國主導的國際盛會,第一次全程全要素獨立保障……

2.從越洋電話牽掛到預編延伸補缺

以大觀小的協同化全局觀

提起時常接到的一個越洋電話,中心官兵無不為之感動。這電話是中心原第一政委、工信部無線電管理局局長謝飛波打來的。多次執行任務他都到場指揮,有時在國外出差還要打電話詳細詢問部隊建設情況,及時提出意見建議。

8年前,這支新型部隊組建之初,中心黨委就明確了「成系統吸納優質資源、成建制形成新型作戰能力」的軍民融合建設思路。在部隊上級首長機關和工信部大力支持下,接連拿出管用的幾招。

突出行業特點健全組織,組建全軍第一個常態化運行的軍地「合成式」黨委班子,工業和信息化部一位副部長具體負責。按照創新模式進行預備役編組,嚴把條件程序考核關,集中編入各地固定台站人員。及時延伸編入頻管研究機構和設備製造企業,做好裝備維護保障。

「和平使命-2014」聯合反恐軍演用頻保障任務,是預備役部隊第一次參加中外聯合演習。參演部隊多,用頻裝備多,電磁環境極為複雜。中心官兵以過硬本領圓滿完成任務後,從中得到深刻教益:不是有了人和裝備,就一定形成了戰鬥力,實戰磨礪不可或缺。

立足行業,不限於行業;胸中有丘壑,腳下路自寬。抓住協同做文章,中心與工信部有關司局、相關省市無線電管理機構強化溝通,對行業資源統一調配利用;適應特殊編成模式,對人員、裝備快速動員和應急指揮流程作出科學規範。

3.從解決裝備難題到迎接重塑考驗

揚長補短的高質量發展觀

「這支部隊最拿手的是什麼?」每當有軍地領導前來考察,如此這般詢問時,中心領導常常用另外一種方式回答:「我們還是先向首長彙報一下部隊的短板和急需的建設資源吧!」

看清看準短處,才好彌補短板。

這兩年,中心面臨一大難題、一大考驗。

一大難題:預征裝備技術性能優越,野戰環境適應能力卻不強。

一大考驗:部隊上下級關係和指揮體制順暢高效,卻面臨軍改大考。

難題和考驗面前,中心官兵思想高度統一:艱難困苦,玉汝於成。迎難而上,迎接考驗,正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一躍。

面對裝備難題,在軍地共同支持下,中心把各種預征裝備拉進大漠戈壁、草原山區,高溫酷暑、冰天雪地,在各種複雜氣候和地形條件下機動檢驗,「嬌氣」的披掛防護「殼」,零散的集成化、易暴露的穿上偽裝衣。中心還與有關研究所和設備生產廠家融合共享,建立隨隊搶修保障機制,確保了裝備使用萬無一失。

迎接重塑考驗,中心不等不靠,積極爭取上級在重大項目上給予傾斜支持,在賦予任務上優先安排,在保障措施上加大投入,確保部隊建設按照一張藍圖有序推進。

今年初,根據上級命令,中心職能使命由保障向作戰轉變的要求,規劃引領迅速制訂完善未來發展五年規劃,建成了全軍唯一的軍民融合電磁頻譜管控指揮綜合系統。

4.從行業第一向全軍一流邁進

自我革命的實戰化勝戰觀

從成立之初70平方米的兩間房大的臨時辦公室,到後來擁有700平方米的辦公場地,再到現在擁有7畝地的獨立小院,預備役電磁頻譜管理中心一步步發展壯大。每當有一些行業來參觀見學,許多人往往為中心8年來的巨變而讚嘆不已。

更讓中心領導引以為自豪的,卻是這支新型部隊的戰鬥力:不經戰時動員、不經臨戰訓練即可成軍。

一位上級領導說,所有這些都得益於中心牢固樹立戰鬥力這個唯一的根本的標準,確立了自我革命的實戰化勝戰觀。

中心朝著「把行業第一建成全軍一流」的目標奮進,銳意進取,爭當新型作戰力量轉型尖兵。

中心編入的預備役人員都是公務員,是國家電磁頻譜管理領域的專家和骨幹,不缺知識和技術,缺少的是軍人的力量和血性。怎樣把「軟肋」練成「硬骨」?中心依託有關軍事院校,每年舉辦軍事集訓班,與現役部隊掛鉤聯訓,預任領導從參謀業務學起,工程師從當戰士練起,培養基本軍事素質,叫響「無論博士、碩士,穿上軍裝先要當好戰士」的口號。

「在未來,中心不能僅在國家無線電行業系統內發展,而應實現一體化、融合化,支援服務向三軍拓展。」而今,中心在專業領域,正在向網路安全、應急通信保障等領域拓展;編組上,由從前的地域編組向行業和地域相結合交叉編組的方向發展。

看清標準與現狀之間的差距

全軍預備役電磁頻譜管理中心政委 徐堃

十九屆中央軍民融合發展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強調,要強化思想和戰略引領,推動軍民融合發展戰略在各地區各部門落地生根,在重點領域、重點區域、重點行業取得實效。電磁頻譜管理領域的軍民融合實踐告訴我們,貫徹落實這一重要指示精神,務必牢固樹立問題導向,找准問題,解決問題,從而不斷推進各地區各部門的軍民融合深度發展。

凡事都設有標準,沒達到標準,中間這距離就是問題所在。比如3000米跑步,軍事訓練大綱有標準,沒達到這個標準就是問題。構建一體化的國家戰略體系和能力,不可能一蹴而就。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印發《關於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融合發展的意見》中強調,基本原則包括堅持黨的領導、強化國家主導、注重融合共享、發揮市場作用、深化改革創新。從初步融合到深度融合的實踐過程中,頂層設計與基層實踐之間的距離,就是我們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巨大空間。那種自覺不自覺的「大利大幹、小利小干、無利不幹」「願意融別人、不願意被人融」「我的地盤我做主」等不良傾向,就是亟待解決的一些現實問題。

2015年12月,我參加工信部5G培訓班,在英國學習期間,專門到倫敦北郊的海格特公墓瞻仰了馬克思墓。墓碑上刻了兩行文字,第二行是《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的最後一句話: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於改變世界。對照軍民融合上升為國家戰略以來的實踐,我們真切感到,軍民融合是一個理論問題,更是一個實踐問題,有時候理論上認識清楚了,實踐中做的未必佳。

如何對待問題?唯物辯證法提供了這樣的認知框架:一是問題客觀存在,不可迴避;二是問題可以發現,不必焦慮;三是問題可以解決,不用擔心。軍民融合從初步融合到深度融合,出現問題和偏差,很正常;容忍問題和偏差,不應該;解決問題和偏差,要有科學合理的辦法。

問題的解決不靠一廂情願,而有規律可循。所謂水到渠成,一定要在「蓄水」和「修渠」上下足功夫。前段時間,看到關於空軍裝備部戰機修理領域的軍民融合,從「開閘放水」引入百餘家優勢民企,到「疏渠導流」解決好「民參軍」的後續問題,就給人許多有益啟示。

在軍事需求和經濟發展的激蕩中應運而生的我軍第一支電磁頻譜預備役部隊,為什麼能夠把行業資源優勢轉化為國防實力,朝著「把行業第一建成全軍一流」的目標奮進?8年實踐8年探索,回望來路,就是得益於不斷解決一個又一個現實問題。與現役、預備役官兵交流,大家不約而同地概括出了「四個依靠」:依靠政策規定和法律法規,依靠各級組織,依靠個人忠誠與擔當,依靠集體智慧。

融合路上,困難多多,一位老領導的話,我永遠記得:多留財富,少留包袱;多留風範,少留遺憾;多留經驗,少留缺陷。融合路上,挑戰常在,我個人的座右銘則是:問題永遠在,對待不例外,解決莫圖快,徹底是要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放軍報融媒體 的精彩文章:

21年戎馬,他是有勝戰底數的導彈精兵
空軍最近有個大動作可能與你有關,了解一下?

TAG:解放軍報融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