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走進金秋,去篁嶺看曬秋

走進金秋,去篁嶺看曬秋

秋季總是一個能安放任何思緒的季節。

豐收的喜悅、懷念的感傷,哪怕是秋風吹起髮絲,夕陽下浮塵四起,都能撩起內心種種漣漪。

最喜初秋的陽光,不徐不疾。肥貓懶洋洋在腳邊打盹,院里秋蟲悉悉索索,桿上的被子曬出了秋天的味道,野菊在玻璃杯里浮浮沉沉。就著繾綣的陽光抿上幾口,手邊的書頁隨意翻上幾頁,即使是什麼事也不想,閑坐打盹,亦覺人生美妙。

有幸,在今秋伊始,我來到婺源篁嶺,遇見了一個更為心曠神怡的初秋。

篁嶺地處婺源石耳山脈,佔地五平方公里,是一個擁有六百多年歷史的古老村莊。古村掛在山崖之上,若想進入,必須索道上山,頗為神秘。踏進索道的那一霎那,彷彿將心完全交給山野,與世暫別,去探訪一處仙境之地,滿懷期待著。

去往山頂,入眼儘是梯田與古樹,大片大片的綠盡收眼底,在都市久了,竟覺這裡的每一絲空氣都是一種奢侈。篁嶺古村就這樣遺世獨立在這座天然氧吧之中。

村落依山而建,背倚秀美青山,清流穿戶。在青山掩映之中,錯落有致的徽派古建更顯大氣磅礴。

這裡是婺源唯一一處遷出原住民的景點,徽派建築在這裡沒有被過度開發,反而被保護得很好。粉牆黛瓦,飛檐走俏。

青石板和灰磚鋪成的巷道古樸醇厚,木門、窗柩、憑欄、石柱,儘是精美細緻的雕刻紋飾,灰白泛黃的古牆壁被時間刻畫出了斑駁的線條,綠植掩映,彷彿一下子穿越回了明清年代。清水在村落間靜靜流淌,時光亦走的不急不躁,人和景都剛剛好。

村落的中心即天街。

篁嶺村海拔五百多米,並不算太高,但因是山居村落,所以常年氣候濕潤,雲霧繚繞,使得篁嶺村彷彿是浮在雲上的瑤池仙境,因此村中的街市被稱為「天街」。

天街似一條玉帶將村落連接,街上老宅如今都被建成了特色商鋪,茶場酒肆、書屋硯庄、傘鋪絲坊,古趣盎然,盡顯連續幾百年的繁華景象。商鋪門前大都裝飾著鮮花與綠樹,雖是細微的點綴,卻讓這派恢弘大氣添上了文藝清新,讓整個古村更顯溫婉動人。

篁嶺村的宅子都是圍繞天街而建。村落本面積不是很大,但村落依山就勢,搭起階梯,高低錯落、疏密有致的道路讓整個村子的空間豐富了許多。

通而不暢的曲折,牆面和屋檐起伏層次分明,迂迴婉轉在這個古村落中,隨意走著,也不在乎會不會迷路。繞來繞去,移步即景,每一步都流連忘返起來。

也正是因為山區地形限制,村民沒有更多空間晾曬農作物,便在自家眺窗前搭起木家曬農作物,既不會佔地方又便於收藏。因此每年夏秋交替開始,村落房前屋後成了竹曬匾的世界,晾曬起農作物,久而久之,即成「曬秋」。

如今,「曬秋」已經成為篁嶺村人文景觀的標籤。秋季來臨,篁嶺便開啟一年一度的曬秋文化節,此時便會有各地攝影及旅遊愛好者前來取景採風。

秋,並非單指季節,而是指成熟的農作物。實際上,篁嶺村四季皆有曬秋,春曬茶葉、蕨菜、水筍,夏曬茄子、南瓜、豆角,秋曬黃菊、辣椒、玉米,只不過秋天為豐收季節,表現「曬秋」更為豐富一些。

當看到村落間紅黃交織,形成五彩畫卷之景,內心還是很震撼的。這是一種莊重虔誠的儀式,敬天敬地,敬每一滴的付出,篁嶺村民用這種傳統方式感謝四季慷慨饋贈,亦是展示豐收的喜悅與生活的滿足。

走過壘心橋,在橋上靜候日落。壘心橋是一座百米高的空懸索橋,全長約三百米,站在橋中段的玻璃上,閉上眼感受頂天與立地,像是身體懸空在山間,四目所及儘是大山古樹梯田,內心被無法言語的平和清凈填滿,我想這種開闊與坦然也只有大自然能給予了。

日暮是篁嶺村最美最清凈的時刻。待日光散去人潮消退,村落僅剩稀疏住客散落山間。昏黃的燈光點亮漸暗的天色,風吹起樹葉沙沙聲,梯田和村莊隱退在星河之下,此時此刻連呼吸都不敢大聲,怕是打擾到這片難得的清凈與祥和。

終究才明白,自以為是的進步,終究抵不過原生態的存在。在這個遠離塵世的地方,放慢腳步,放肆感受樸實與簡單的生活滋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七月木木 的精彩文章:

TAG:七月木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