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前人的滄桑,後人的風光
原標題:長城,前人的滄桑,後人的風光
丨大家小書——
作為古代文明保存至今的遺產,長城,這道綿延的老牆,見證了太多的故事——專權皇帝追求戎馬江山,沙場將士馬革裹屍身未還,徭役煩苦之下幾十萬百姓妻離子散……正如Beyond在《長城》中所唱:「前人的滄桑,後人的風光,萬里千山牢牢接壤。一個老去的國度,多少消逝的真相。」關於長城,還有太多我們不知道的歷史。
今天的「大家小書」要跟大家分享的是羅哲文先生的《長城史話》。羅哲文先生師從於梁思成、劉敦楨,被譽為「萬里長城第一人」。作為史話,自然要把長城的歷史說個明白。上下兩千多年,縱橫十萬餘里,長城因何而修,構造為何?在那樣艱苦的環境下,我們的先人如何建造出世界奇蹟?在本期節目中,你將聽到羅哲文書寫的長城記憶。
點擊收聽
《長城史話》
羅哲文丨著
北京出版社
2018年4月
| 作者簡介 |
羅哲文
(1924-2012)
原名羅自福,四川宜賓人,中共黨員,中國古建築學家,國家文物局古建築專家組組長,原中國文物研究所所長。1940年考入中國營造學社,師從著名古建築學家梁思成、劉敦楨等。著有《中國古塔》《中國古代建築簡史》《長城史話》《中國帝王陵》《長城贊》等。
| 書摘 |
要修築萬里長城這樣規模宏大而又艱巨的工程,在勞動力的調配、材料來源、規劃設計、和施工等方面都是相當龐大複雜的。首先談一下勞動力的問題。
修築長城的人力來源,大約有如下幾方面:第一是戍防的軍隊,這是修築長城的主要力量。第二是強迫徵調的民夫,這是修築長城的重要力量。第三是發配充軍的犯人。第四,歷代統治者為了徵調修築長城的勞力,還巧立了許多名目,強迫人民去修築長城。
(此外),不僅在規劃設計上「因地形,用險制塞」,完成了設防的需要,而且在施工管理、材料供應、施工方法等方面都有著重大的發明創造。
「因地形,用險制塞」這一條寶貴的經驗是勞動人民從實踐中創造的,秦始皇時已經把它肯定了下來。以後每一個朝代修築長城時都是遵循著這一原則的。
長城修築工程的施工管理是一項十分複雜的工作。當時所採取的辦法是與防守任務相統一,即採用分區、分片、分段包乾的方法。
關於修築長城的建築材料,在沒有大量用磚以前,主要是土、石和木料、瓦件等。在高山峻岭,就在山上開取石料,用石塊砌築。在沙漠地區還採用了蘆葦或紅柳枝層層鋪砂的辦法來修築。東北的遼東長城還有用編柞木為牆、木板為牆的。明朝的長城在許多重要的地段採用了磚石壘砌城牆,所用的建築材料更多了。
運輸是修築長城施工中的重要問題。根據記載和傳說,搬運建築材料上山的方法大約有以下幾種:
1. 人力搬運。這種方法是最原始的方法。
2. 簡單機具運輸。除了人力的運送之外,當時已經利用了簡單的機具,如手推小車,在運送上千斤的大石上山時還採用了滾木和撬棍,並且在山上安置絞盤把巨大石塊絞上山脊去。在跨過深溝狹谷運送磚瓦和石灰時,還採用了「飛筐走索」的辦法。
3. 傳說在八達嶺高山之上修築長城的時候,曾經利用過善於爬山的動物——山羊和毛驢。
(有刪節)
| 購買鏈接 |
「大家小書」系列叢書已出版100多本,我們會從中選出30本名家名作推薦給大家,涉及歷史、文學、藝術、建築等等各個方面。「大家小書」百種典藏版已經在書評君的小鋪上架,點擊鏈接可了解詳情。
↓↓↓
點擊鏈接了解叢書詳情
※輿論認為,他們以別人的苦難謀生,還以別人的苦難獲得榮譽
※人死了,錢沒花了:他們為啥留下千萬積蓄不敢花?
TAG:新京報書評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