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拋棄了最後溫柔的是枝裕和卻成了集大成者,影評

拋棄了最後溫柔的是枝裕和卻成了集大成者,影評

今年的法國戛納,摘得第71屆戛納電影節最高榮譽金棕櫚獎的《小偷家族》讓導演是枝裕和又一次曝光在全世界媒體面前,很多國內觀眾也從這鋪天蓋地的溢美之中開始認識這位姓氏古怪的日本導演。

早在《小偷家族》入圍戛納主競賽單元時,娛小妹(ID:baoyu_18)就對這部影片充滿了期待,猴急的滿網尋找資源最後都不了了之。

後來看到這部電影不久將登陸中國院線,驚喜之餘也放棄了先睹為快的念頭,畢竟好的電影還是要在影院的氛圍和沉浸感中才能咂摸出它該有的味道。

在說電影之前,我們先來聊聊是枝裕和,這是一位很靜的導演,談吐沉穩氣質內斂。

娛小妹有幸見過是枝裕和本人,這個在拍照時會主動退在演員身後從不喧賓奪主的導演,低調彷彿已經融入到他的骨子,所以他的作品才會有一種哀而不傷的剋制。

而且在這個算不上高產的導演的作品中,從來沒有宏大的題材與太多觀點的輸出,更多只是在探討一個主題——家庭,一個對任何文化都是最核心的元素。

而且是不厭其煩的深究,一點也沒有其他導演功成名就後極力追求史詩感的「格局」,這種匠人精神也與日本這個民族特性有關,螺螄殼裡做道場,就是這個時代中大師養成的充分必要條件。

說穿了電影是一門做減法的藝術,一味的增加衝突與夾雜私貨,難免會淺顯又贅述,如若不信,號稱有著11條故事線的《逐夢演藝圈》了解一下。

很多人甚至是日本的媒體人都將是枝裕和視為小津安二郎的接班人,但這次是枝裕和卻拍了一部最令小津安二郎棄之敝履的題材——日本社會最底層的人物,也就是今村昌平要為之書寫一生的「蛆蟲」。

所以是枝裕和對於接班人的稱謂不置可否,他個人覺得自己更接近楊德昌和侯孝賢的風格。

其實想想是枝裕和在早稻田大學畢業之初,正是楊德昌的《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影響力最大的時期,接下來的兩年,是枝裕和就拍攝了一部紀錄片《當電影映照時代:侯孝賢和楊德昌》,所以他的電影中,總能看到楊德昌電影風格的影子,看似平靜的故事框架,底層卻早已暗流涌動。

說實話,是枝裕和的電影是具有一定觀影門檻的,因為他從來不是一個依靠製造戲劇衝突來推進劇情的導演,這種「違反」常規邏輯的敘事手法,就會使得影片平靜如水,喜歡的人樂在其中,不喜歡的人昏昏欲睡。

不過,只要你多一點點耐心,多一點點專註,你就能發現生活這件平凡的外衣早已被導演預留的細節割的千瘡百孔,而從這每一處狼藉的傷痕中你都能窺探到這個社會那一點點殘忍的本質,最後拼湊出一個千姿百態的生活全貌。

《小偷家族》的靈感來自一則報道小偷家族的社會新聞。新聞中提到小偷家族偷的物品有釣竿,因為釣魚是他們的業餘愛好,這個細節引起了是枝裕和的注意,他感到千瘡百孔之中的生活,也會有美麗的瞬間。

我們以往看過描寫底層生態的影片,大多數鏡頭都是對準生活的困苦艱難,讀不起的書、上不起的學,生不起的病和吃不飽的飯,這些生活的磨難彷彿就是他們生活的全部。

而是枝裕和已經超越了那個層次,不再平鋪直敘的比慘而是見微知著的溫暖。

比如,一家人圍坐在床上吃著水煮白菜,坐在屋檐下仰望看不見的煙花,海邊逐浪的嬉戲和飯後偷閑的慵懶,這些賦予了人物感情的溫度,生活的主調不再單單只有悲慘還多了一層人情味。

是枝裕和鏡頭下的孩子都會讓人止不住的心疼,不是因為可憐,而是因為他們與生俱來的懂事,比如《無人知曉》里的阿明,《小偷家族》里的玲玲和裕太。

無論他們經歷了父母的拋棄還是虐待,都從不大喊大鬧的哭叫,也從未怨天尤人的憎恨,有的只是一種與年齡不相稱的妥協,就好像他們從出生起就懂得了生而為人的不易,而自己唯有努力生存。

這就是是枝裕和高級的地方,從不把累累的傷痕赤裸著展示給你,而是在皮開肉綻的外面套上一層會不經意滑落的外衣,那光鮮背後的匆忙一瞥就足矣讓人見之落淚。

《小偷家族》是一部真正意義上的「蛆蟲」式電影,描寫的是日本社會中真正的底層,而不是意淫出來的窘迫。

想想我們常常在朋友圈或微博上抱怨的生活不易,但至少我們溫飽不愁,還有時間思考,尚有力氣抱怨,可電影中的人物光是活著就已經拼盡全力,所以他們一無所有,偷竊也就沒有了常人畏懼的代價和成本。

在生存面前道德顯得那麼的蒼白無力,一個拾來的家族,偷來的羈絆,疲憊不堪的身體相濡以沫,傷痕纍纍的靈魂抱團取暖,將他們凝聚起來的除了日久生情的情愫,還有跗骨之蛆般的孤獨。

所以在海邊遊玩時樹木希林所飾演的「奶奶」才會情不自禁的說出一句「謝謝你們」,因為是他們這些「家人」的存在,才使得她有勇氣對抗遲暮的到來。

然而,這個沒有血緣為基礎的家庭,隨著「奶奶」的過世和裕太的被捕,終於被人抽掉了承載全部壓力的積木,開始分崩離析,親情的維繫靠的是什麼,電影雖然沒有給出答案,但是這一刻,血緣至少讓家庭看起來更為牢固幾分。

是枝裕和不是一個人生導師型的導演,不喜歡張口閉口夾帶的私貨都是形而上的哲學思辨,他更喜歡的表達方式是拋出問題,卻不給出答案,所以他的電影都是開放式結尾。

比如《無人知曉》中戛然而止的背影,《比海更深》里人頭攢動的街頭,像極了國畫講究的留白,而這一次的《小偷家族》卻比起以往直白許多。

那雙凍得通紅的小手,那些隨意堆砌的玩具,那句被風吹散的童謠,那個被門擋住擁抱,所謂與生俱來的血緣,此時卻是如此可笑。

看是枝裕和的電影有一種很奇妙的體驗,他不是一個治癒系導演,相反絕對算得上是致郁系,每每看完他的電影都有一種如鯁在喉卻無法一吐為快的委屈,這也是娛小妹喜歡是枝裕和的地方。

他總能把言語無法形容的感受拍成一個具象的畫面,你能從中看出希望也能就此感受哀婉,真實的生活本就該如此的矛盾又和諧,就像這個家族,每個人之間的感情是那麼的情真意切,卻又對道德失去了應有的底線。

《小偷家族》可以看作是《如父如子》的延續,《如父如子》探討的是聯結家庭的是血緣還是共同度過的時光,《小偷家族》則是對超越血緣的家庭究竟該如何維繫進行了思考。

自從是枝裕和為了紀念母親過世而拍攝了《步履不停》之後,家庭一下子成為了他最專註的方向,接下來的多部作品都是從不同側面來探討這個命題,而且越來越深刻,越來越克制。

娛小妹看他的電影,總會對他有所「誤解」,因為他對作品中的人物沒有一絲憐憫,尤其是孩子。

直到看了《無人知曉》真實事件的新聞報道後才知道,在那個荒誕又冰涼的故事中,是枝裕和將所有人性的優點都給了那個可憐的阿明,而不像真實新聞中那樣刺骨的冰冷。

可是這次的《小偷家族》是枝裕和卻摒棄了那最後的溫柔,我總覺得他在創作時就像一個偷窺者,偷窺著這個家族所有成員的一舉一動,然後不夾雜任何感情色彩的記錄還原。

不需要任何戲劇衝突,所有人都安之若素,所有人都信天由命,沒有憐憫和同情,有的只是不溫柔、也不柔軟甚至有些硬邦邦的真實,本就是日本社會存在的那一部分人的真實。

這一次,除了偶然邂逅的安藤櫻外,其餘大人角色全都是之前作品中啟用過的演員,尤其是御用的媽媽演員樹木希林,看過《步履不停》和《比海更深》的同學一定對這個腹黑的老太太印象深刻。

然而這次的最佳表演還是要屬《百元之戀》中的廢柴安藤櫻,娛小妹兩度流淚都是敗在了她毫無痕迹的演技之下。

她抱著弱小的樹里說「好多人說他們打你是因為愛你,這是騙人的,如果他們真的愛你,會像我這樣緊緊的把你抱在懷裡。」那一刻真的是淚流不止。

還有她在警局中的那場哭戲,真是影后般的演技,我相信那一刻她就是這個家族中的一員,就是要即將失去「女兒」的母親,那種隱忍著的痛苦和故作鎮定的堅強,讓我現在想起還是會覺得心酸。

GIF

影片還有幾段臨場發揮的戲,比如「奶奶」在海邊時說的那句謝謝,就是樹木希林情之所至的脫口而出,而為樹里扔牙的那段是小演員佐佐木美雪真的在那時掉了一顆牙,真是佩服是枝裕和隨機應變的能力。

現在這部影片無論排片還是票房都差強人意,畢竟是一部需要靜下來才能看進去的電影,但往往嘗試只是需要向前一步。

我們從小習慣了由淺入深,從易到難的學習慣性,但是藝術卻是違背這種常規邏輯的思維方式,從上至下才是欣賞的起點,因為最好的東西才是你衡量好壞的參照,藝術追求的一直是超越,從來都不是苟且。

一個文化最核心的東西就是家庭,從中你可以帶出一個民族對待一切事情的態度,如果你想了解日本這個菊花與刀的民族,除了美國人的那本著作和小津安二郎、今村昌平、山田洋次這些已經封神的大師,是枝裕和會是當下最好的選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暴娛 的精彩文章:

聶遠陳建斌同為皇帝,但差距怎麼就介么大呢?
閉關兩個月,馮導終於寫好了這篇回懟稿,然而……

TAG:暴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