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個人遊盪在鳳凰

一個人遊盪在鳳凰

鳳凰這個名字有如香格里拉、西藏、瀘沽湖一樣讓我著迷,很多人是從沈從文的書里、黃永玉的畫里,認識了鳳凰,更有些是因為紐西蘭著名作家路易..艾黎的稱讚,說鳳凰是最美麗的小城之一而吸引來到鳳凰。雖然外界對鳳凰過度商業化,以及一些坑蒙拐騙、假冒偽劣的行為大加指責,但我卻對這個小城有著無限的想像,神秘的誘惑讓我有著一種急切的尋覓。

所以,背起包,一個人,義無反顧,去了鳳凰。

鳳凰古城有個美麗的名字,也有著美麗的傳說,它四面是山,小城如同長在山上,頗有「一片孤城萬仞山」之意,一江(沱江)穿城而過,因周遭有座山形似張開翅膀的鳳凰鳥,所以山叫鳳凰山,山下城自然叫鳳凰城了。它的自然風貌渾樸奇險,保留著自然的野性和純潔,是個山水相依、鍾靈毓秀的好地方。

作家沈從文說鳳凰「其地位於川黔湘三省交界之處,獨具天然,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山水秀美,歷史以來多出才俊」。清末,這裡出過四名提督、二十一名總兵、四十七名副將;民國又出了一名內閣總理、七名中將、二十七名少將;當代,更是出了大批將軍,湘西的隊伍也成為歷史上有名的「竿軍」。

可以說,鳳凰是用紅石塊砌成的一座圍城,是獨一無二的一座軍事文化古城。

去一個地方,必須要了解它的歷史。鳳凰在隋末唐初叫五案司城,明朝嘉靖年間是朝廷駐兵重鎮,為防止和鎮壓「五溪苗蠻之地」的苗氏造反,所以叫「鎮竿」;清康熙年改為鳳凰城,是湘西原首府所在地,曾是政客、軍閥、土司、商旅、苗人、土匪聚集之地。現在,還依然保留著東西南北四個城樓,城樓大多建於明朝,上半部為古磚,下半部為紫紅砂石岩,城牆上留有上千個箭垛,用紅砂條石砌成,一為防禦屏障作用,二還可防洪。城樓依稀還可見一些槍眼,無聲訴說著戰爭的殘酷和歷史的滄桑。

這個季節人不多,正好可不帶任何目的的隨意行走。

彎彎曲曲的古巷,青青的石板路,老街深巷中不乏一些歪歪斜斜的木板老屋,灰蒼蒼的瓦楞,雕花門窗,素色板壁,無一不顯示其歷史的悠久與滄桑。彷彿不經意間在某扇窗口下,會映出翠翠嬌羞的臉龐,時空在過去和現在不停地穿梭,當然穿梭的不止是記憶,還有心情。

進入熱鬧的商業街,又是另一番景象了。兩邊已是商鋪林立,現做現賣的張記薑糖,熱騰騰的小吃,苗家婦女用紅綠絲線挑綉雙鳳,臨街男子在T恤上現場作畫,敲敲打打製作銀飾的銀器店,還有織花帶的苗家小姑娘,漂亮的花帶之於苗民,有如哈達之於藏民,還兼具背帶、包帶、裝飾等作用。

不時走來的阿婆在沿街叫賣鮮花,大多是苗家老人,頭戴玄色大包頭,穿靛藍布衫和黑絨銀扣的繡花圍裙,只簡單地在脖頸上帶一個銀圈,並沒有戴過多的叮噹作響的銀飾,也有挑著山貨或新鮮菜蔬的挑擔人及背著背簍的婦女匆匆飄過。

手拿一張手繪鳳凰城地圖,尋圖找到了中營街10號----沈從文故居。有人說,不知道《邊城》,不知道沈從文,就不算到過湘西,就像「不到長城非好漢」。

靜靜的小巷,恍若見先生身著一襲青衫步履,手持油紙傘向我緩步走來,先生的腳步還是那樣悠閑散淡,面容還是那樣溫文爾雅,溫和的眼睛善良慈祥,夫人張兆和呢?自從「鄉下人」沈從文娶了這位在中國歷史上影響深遠的程度僅次於宋家三姐妹的張家四姐妹之一的三妹,他心中的女神,最後的大家閨秀張兆和(小註:蘭心慧質、才華橫溢的張家四姐妹分別嫁給了崑曲大師顧傳玠、語言學家周有光、大作家沈從文、漢學家傅漢思),他用那固執的愛,執著地寫了三年情書,打動了兆和,但他真實的愛情生活卻讓人百感交集,唏噓不已。

歷經三代人的故居老屋古樸、幽雅,風雨滄桑了幾十年,如今已人去樓空。來鳳凰三件事:憑弔沈老,買沈老書、蓋鳳凰的徽章 ,雖然家中早有一本《邊城.》,但我毫不猶豫在故居旁的書屋又買了一本,只為那飄逸典雅的鳳凰印章。

沈從文創造了傳奇,他本身就是一個傳奇,十多歲從軍,在沅水的各支流上遊盪,20歲離開軍旅,奔赴北上,最後以小學文化程度登上北大講台。他在鳳凰度過了童年和少年時光,寫了很多以湘西生活為題材的作品,如《邊城》、《長河》、《從文自傳》、《湘行散記》等,到了晚年,又成了考古專家,服飾專家,寫了名譽中外的《中國古代服飾研究》等。

看鳳凰,有很多獨特的角度和最恰當的時間,清晨和傍晚是體察鳳凰風情的最佳時刻。

雨後的鳳凰清新濕潤,從沱江上裊裊升起的晨霧,妖妖嬈嬈如女子的楊柳細腰,霧中有隱隱約約穿梭的小船,遠處的峰巒若即若離。岸邊是用木槌漿洗衣服的勤勞婦女,江中有船夫在吱呦吱呦地搖櫓,不知哪個是翠翠的儺送?在大橋上,在沱水邊,在跳岩上,不同的角度觀察不同的鳳凰,清晨的風輕拂著臉,慰撫著心,此刻,心很安靜,此情此景,有一種讓人心境沉醉的魅力。

在沱江上游回龍閣處,水質比下游好一些,當然現在沱江已不見先生筆下「浩浩蕩蕩的流水」了,青山綠水中有數十間灰暗的老屋,其中就有奪翠樓(黃永玉的畫室),這種在江邊依山勢而建,垂懸於河道之上,可遮風防潮、避暑禦寒,苗家特有的傳統民居就是赫赫有名的吊腳樓,那纖細的木樁有如細腳伶仃的鶴腿支撐著小樓,這獨具風情的小樓是姑娘們傾訴心事的閨房,亦是小夥子放飛夢想的地方。

沈老筆下的茶峒小街,青山綠水,清風麗日,雖說並不是鳳凰,但我固執的認為就是鳳凰,那吊腳樓里發生了許許多多的故事,自然也有16歲心事重重的翠翠的悲悲喜喜的故事。

不能不說一下鳳凰獨有的景緻——沱江跳岩,它在沱江之中,數十個岩墩橫在河床上,是舊時從城外進入城內的主要通道之一。在跳岩上可靜看江水清流,遠觀青山如黛,岸邊是霧靄煙雲之中的商肆酒鋪,當年的翠翠愛坐在岩石上面,向天空的一片雲,一顆星凝眸。

鳳凰很小,長不到三公里,兩個小時可逛遍全城,但卻是個須用心走的小城,細細體會先生筆下小鎮的風土人情,那是三天半月也看不夠的。

開始我按圖索驥,去文星街拜訪民國第一位內閣總理熊希齡的故居,到文廟巷欣賞黃永玉的畫作,看湘西將軍陳斗南的宅院,去最完整的祠堂——楊氏祠堂聆聽故事,還有民族英雄鄭國鴻、田興恕的祠堂,還有華彩世家的陳家三代四人,即陳寶箴、陳三立、畫家陳衡恪及國學大師陳寅恪的碑銘,在沈從文、黃永玉過去念書的文昌廟(民國時,是「模範國民學校」,現是文昌閣小學)留戀不已。遺憾的是因學生正在上課,故不能進入。

鳳凰處處不經意間就流露出淳厚的人文氣息,接二連三地與先賢名人及泱泱文化相撞,撞得我五體投地,頂禮膜拜,這些都是歷史上鼎鼎有名的政治家、軍事家、作家、畫家,果真「唯楚有才,於斯為盛」。

後來,我就隨心所欲,閑庭信步,去了道家廟堂——三王廟,鳳凰飛檐翹角的祠堂廟宇特別多;幾次駐足在一橋飛架南北的虹橋,這個建於清代康熙九年,有二墩三孔的石拱橋,是用本地紅條砂石砌成,長廊上方建有屋頂,行走時能避風雨,所以又叫「風雨樓」,這個氣象萬千的虹橋,是鳳凰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虹橋」二字是童心未泯可愛可親的老頭黃永玉所題。

極少題字留詞的朱鎔基為鳳凰題了「鳳凰城」三個大字,原來是朱鎔基曾在鳳凰一中求過學。很多店鋪的門口也寫有饒有趣味的對聯,記得一戶門上寫著「但求心中無愧,何懼門上有神」。

更有一巧遇之事,碰上鳳凰本土作家、白髮飄飄的馬蹄聲老師,他以一條消失了的街的名字「梅花巷人」為號,寫了諸多關於鳳凰歷史、人物、典故、軼事、風俗等方方面面的叢書,自然我欣然購之。

虹橋下的橋洞里,永遠有不知疲倦的流浪歌手在吟唱;街牆下面有苗家阿婆目不轉睛地剪紙;更有隨時隨地可品嘗的特色小吃薑糖、獼猴桃片等,並現學現賣趁此鑒別了哪是真正的薑糖製作工藝(看晾曬薑糖的板子是石板還是鐵板,石板透氣滲水好為真工藝也)。來一碗先煎出的香噴噴的香豆腐(才兩元)或香醬餅(三元)及糯米雞蛋餅(五元),幾位驢友還拼桌吃了鳳凰名吃血粑鴨。

循著東門外的青石板路,這是一條舊時官路,沿江邊下行,找到了安靜冷清的沈從文的墓地,如張兆和所言「這地方質樸、寧靜、自然,依山依水,環境特別幽靜」。

這兒原是「杜母園」,是一位欽差大臣為其母杜氏修建的花園。 墓地建在鳳凰的聽濤山上,拾級而上不久,先看到黃永玉為叔叔沈從文題的碑文「一個士兵不是戰死沙場,便是回到故鄉」,沈從文在北京逝世後,骨灰回到了鳳凰,先生終於歸葬在故鄉的山山水水裡。

墓碑簡單質樸,是用一塊不規則的天然五彩石製成,碑石緊靠山崖,石崖上綠草翠蔓,蓬勃生長,野菊蘭蕙,枝葉茂盛,碑石與山體自然融為一體。墓碑前面引用沈老的座右銘「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認識人」。背面刻有他妻妹張充和先生撰寫並由沈老侄女婿著名雕刻家劉煥素教授鐫刻的輓聯「不折不從,星斗其文;亦慈亦讓,赤子其人」,這四句話最後一個字連起來就是「從文讓人」,這是先生一生的寫照,沈老一生崇尚人性,崇尚自然,甘於淡泊,默默奉獻,寬於待人,自強不息,他兼具山的精神和水的性格,所以他的人品和文品讓後來人高山仰止。

想一想,很不可思議,鳳凰這個三省交界的邊陲小鎮,曾經匪患橫行,像電視劇《湘西剿匪記》、《烏龍山剿匪記》,都發生在這裡,還有神秘的楚巫文化,什麼「趕屍」、「放蠱」、「落洞」等習俗,但竟然出了那麼多文才武將,這清靈的山水,有著怎樣的文化古韻?

過去讀《邊城》想像著淡淡的青山之中,幽幽的碧水之間,生活著活潑美麗的翠翠、豪放豁達的天保、挺拔秀逸的儺送,還有那剽悍的水手,吊腳樓的妓女,開小客店的老闆娘及那條忠實的大黃狗,生活是那樣平凡而瑣碎。那悠悠晃晃的渡船及沅水上飄遊的歌聲,是那樣的平和悠揚。但也為翠翠的那段凄涼、委婉卻善良的故事心悸流淚。表面上的田園牧歌,背後隱藏了多少的痛苦。雖然情竇初開的翠翠那懵懂的情感是那樣的純,那樣的美,那裡的景色是那樣的自然優美,民俗風情又是那樣古樸動人,但不論貧富貴賤,生活在那裡的人都是一樣的善良淳樸。

那田園牧歌般的筆觸描述的神奇美麗、寧靜質樸的小城;那平靜的筆調,是從心靈散發出的安寧,是閱過人世滄桑之後的洒脫與淡然,所以很神往那個靜靜流淌的水邊小城,無論怎樣,那終究是一個無法拒絕的綺夢。想像先生筆下那個眼睛亮亮,曬的黑黑的名喚翠翠的女子,在江邊執著地守望,等那個「也許永遠不回來了,或許明天回來」的二佬。

如今,我一次次行走在沱江岸邊,這個不能稱為江的小河,流速緩慢但不停息,有著樹葉的綠色,流淌著千年的寧靜與祥和,水中水草(當地人叫蘭草)順水飄逸著。沈從文筆下一再提到沅水的河流,湘西只是沅水中游的一段,而沅水是長江的第七大支流,它流經洞庭而入長江。

湘西多水,對於許多湘西小城鎮來說,就像如今的公路,在過去,水就是流動的公路。「水善萬物而不拿」,流經四方,容納萬物,所向披靡,無往不勝,所以湘西人有著水一般的「楚人性格」, 保留著遊俠者的遺風。

先生在自傳中也說過「我情感流動而不凝固,一派清波給予我的影響實在不小」,先生曾經生活和居住過的地方都在水邊,從沅水上下游的各碼頭,到上海的吳淞江口,從武漢的長江邊,到青島的大海邊,及昆明的滇池旁,「學會思索,認識美,理解人生,水對於我有極大的關係」。

他曾在回鄉探母的路上,從桃源租船溯江而上,十天舟行,躺在船艙看星星,在木船上天天給三三(張兆和)寫信,寫景緻,寫心情,寫思念,寫的極其纏綿抒情,如清清的沅水美麗素凈,溫潤輕盈。沅水給了他極大的靈感和智慧,更給了他人生的勇氣。

他感慨萬千道:「一個對於詩歌、圖畫稍有興味的旅客,在這小河中,蜷伏於一只小船上,作三十天的旅行,必不致於感到厭煩,正因為處處有奇蹟,可以發現自然的大膽處與精巧處,無一處不使人神往傾心」。以此,寫給三三一個人看的信箋,形成了《湘行散記》和《湘西》等文章。

汪曾祺老先生說沈從文「一直生活在他家鄉的水裡,頭二十年是真正的真水中,後幾十年是生活在家鄉山水編織的夢裡」,真是一語驚醒夢中人,那靈動不息的河流,給了先生平和不做作的文風以及耿直、質樸的湘西人的性格。

所以先生骨灰一半撒在沱江中,一半安葬在沱江河畔的聽濤山上,讓其靈魂不斷傾聽沱江之水那日夜不息的流淌。

等著我來的鳳凰,已離先生筆下的小城相去甚遠,但鳳凰的歷史,獨特的人文風情,各種文化諸如兵戰文化、儺巫文化、古建築文化、服飾文化、飲食文化等等,是不會因歲月的長久而消弭的,鳳凰千古不變的還有那靜靜流淌的沱江水以及在沱江邊上時代相傳的鳳凰兒女。

「不是有了沈從文或者黃永玉,才有了鳳凰,是他們恰巧出生在這裡……」這就是我來鳳凰的理由,因為它在那裡。

【作者簡介】

王力麗,網名漁樵,出版了散文集《雪地舞蹈》和《風中行吟》《天光雲影》《漁樵閑話》,有作品錄入齊魯文庫《當代散文詩人16家》、《青年作家年鑒》、《膠東散文年選》及2012年、2015年、2016年、2017年《齊魯文學作品年展》(散文卷),曾獲得2017年度中國散文年會散文集類一等獎,系中國散文學會會員,山東散文學會副秘書長,山東女散文家沙龍秘書長,山東省青年詩人協會會員,《散文選刊》2017年度簽約作家。

旅途上的故事,請告訴我們;

有喜歡的文字,請分享到朋友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行記 的精彩文章:

虛構 訂單的故事

TAG:行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