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無人駕駛汽車想要上路,先要把亂穿馬路的行人格式化一下

無人駕駛汽車想要上路,先要把亂穿馬路的行人格式化一下

亂穿馬路當然不對,但無人駕駛汽車想要上路,科幻小說真的要成真的話,行人究竟該不該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以下為學界和業內的正反乾坤大論戰。

在第一個行人亂穿馬路造成自動駕駛汽車撞死行人的案例之後,很多無人駕駛的搖旗吶喊者就有些泄氣,不得不承認,也許人類社會距離無人駕駛汽車的落地實現,比幾年前想像的還要遙遠。

很多年前,喬布斯為iPhone4的信號接收器辯護,「是你們握手機的方式不對」。現在,有些搞技術的說,「不是自動駕駛的鍋,是你們這些人類啊,行為完全不可預測嘛!」

「我們的建議是,請遵紀守法,做事情之前考慮一下別人」,知名機器學習研究者、AI風投基金公司管理者、Drive.AI的投資人之一Andrew Ng說。說人話,就是別橫穿馬路。

自從3月份Uber自動駕駛在亞利桑那撞死了一名女性之後,無人駕駛汽車到底能不能分辨出並且避開橫穿馬路的行人,就成了該領域內討論最激烈的問題。

頂風而上的有谷歌。Waymo就保證在今年內於亞利桑那Phoenix推出自動駕駛服務。大眾也不甘示弱,保證2019年內搞出不要方向盤和踏板的產品。只是不確定這兩家哪一個能做到跳出規劃好的區域,真正實地、在沒有安保司機的情況下使用。

其他的幾個大佬乾脆表示幹不了幹不了,溜了溜了。馬斯克把美國內自動駕駛的計劃擱淺了,Uber砍掉無人駕駛卡車,專註無人駕駛汽車。戴姆勒集團也表示,無人駕駛卡車要上路起碼還需要5年,比之前許多人預計的2020年晚了許多。

Ng等支持自動駕駛的人覺得,要想讓無人駕駛汽車早早上路,有一個解決辦法。教育行人,讓他們停止薛定諤式行為,好好過馬路。如果走斑馬線的話,行人就是背景信息中的一部分,和路的邊界線,紅綠燈都是一樣的,軟體更容易分辨出他們。

不過,對於很多人來說,Ng這種想法就代表著自動駕駛偏離了原本的設想。紐約大學的心理學教授Gary Marcus就表示,「我們需要的那種AI還沒到來,Ng只是重新定義了目標,讓達成目標顯得容易一些」。如果真要把人和自動駕駛的車子完全分而治之,那這種技術我們已經有了,火車高鐵不就是這樣的嗎?MIT知名研究者Rodney Brooks也寫博客駁斥了Ng的說法,「自動駕駛汽車的設想的優點就是可以減少交通事故,現在你跟我說別管車了,要先管人???」

Ng的解釋是,根據新的交通情況,改變自己的行為方式,本來就是人類一直在做的事情。比如說人們都知道校車經常會停下來,而且停下來的時候會有小朋友從車子前方盲點走路,所以人們就會開車開得更小心。那麼應對自動駕駛汽車也應該是這樣。

有人贊同他的說法。密西西比州立大學前沿交通系統中心的Shuchisnigdha Deb就表示,「人們肯定是需要正確的教育來讓他們熟悉這些新的交通工具,如何與它們互動,如何使用它們。」美國交通部最新的指導里就提到了類似的教育需求。

1960年代,德國有一起因為橫穿馬路致死的事件,之後社會上產生了廣泛的宣傳。Maya Pindeus,倫敦創業公司Humanising Autonomy的聯合創始人個人就很喜歡這種宣傳,因為這些努力能夠真正幫助減少傷亡。從1970年到2016年,原本的每年6000死亡已經減少到了500。

但就整個行業而言,像Uber、Waymo這樣的公司,都很希望自己看起來不像是把包袱扔給了普通行人,所以將目標都寫成了「讓自動駕駛獨立於人類行為之外」。可是事實真的如此嗎?畢竟無人駕駛是如此新的一個東西,行人還不適應身邊有很多自駕汽車的感受。像Waymo就經常遇見一些故意湊到車前方,在車前方「魔鬼步伐」的人。

人們似乎覺得, 無人駕駛汽車這麼先進,設計的時候一定十分小心,皮一下沒關係。「就算我們的系統比人類靈敏,牛頓定律還是存在的。」一家英國自駕汽車軟體創業公司的聯合創始人Paul Newman說。他就記得有一次,有一個行人本來在車後面走,忽然調到車前面的情況。

類似的情形也許會隨著人們對自家汽車的逐漸熟悉而消失,但同時,這並不解決如何確定行人想幹什麼這個核心問題。目前所能解決的只有先將車子的想法表達清楚。比如說Ng的妻子,也是Drive.AI的聯合創始人。她在德州測試的時候,就推行了在車上畫一個醒目的大橘子、在車的側面加上小LED屏,顯示「等你先過」之類的辦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聲學在線 的精彩文章:

人工智慧或成挽救智能手機市場頹勢的「救命稻草」?
烏龜手槍傻傻分不清楚,人工智慧有時也會被耍!

TAG:聲學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