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借徽音以成大道,睹形象而顯本真

借徽音以成大道,睹形象而顯本真

緣起,

因僧問我西來意。

僧人問:「如何是西來意?」

師(趙州禪師)曰:「庭前柏樹子」

曰:「和尚莫將境示人?」

師曰「我不將境示人。」

曰:「如何是祖師西來意?」

師曰:「庭前柏樹子」

問師西來意,

是《五燈元會》里的一段禪宗公案。

《西來意·智藏和尚斫琴法》

是中華書局出版的斫琴書籍,

斫琴書何以此命名?

一入娑婆寄幻身

大千世界同光塵

我從不問西來意

獨愛七弦三昧真

——智藏和尚

智藏和尚。俗名李秋實,?侶古琴家,善治琴。一九九一年禮成都昭覺寺清定上師出家,翌年赴廈門,就讀於閩南佛學院養正院。一九九四年隨龔一先生啟蒙習琴,後受教於李禹賢先生。

一九九六年受台灣斫琴家林立正先生啟發,二零零一年始斫琴,翌年創辦「廈門百衲琴堂」。二零零六年起在武夷山天心永樂禪寺閉關,歷時三年八個月,二零一零年出關後隱於鄉野,專心斫琴。

諸法因緣生丨

「曾有琴生問我說一塊木頭,視之腐朽不堪,到了師父您手裡,幾年後何以變成一張精美古琴?還有諸多行業為什麼您選擇當和尚,又會做古琴?」

我回答:「千絲萬縷的因緣。佛說萬法因緣所生。不然為何在二十多年前選擇出家呢?或者,你又何緣從我學琴?」

智藏和尚在閩南佛學院養正院讀書時。

一日路過一家音像店,忽然傳來陣陣聲音,不知是什麼音樂。人在車上一晃而過,無處可尋。只是那聲音已印落在了心底。

未曾想,回去恰好學院同僚買回兩盒磁帶播放。聽後心底霎時明朗起來,這不就是在街上聽到的聲音嗎?雖然當時縹緲,此刻耳邊響起的已經分明。後來得知,原來這就是古琴。

從此,與琴結緣。

後得南普陀寺妙湛老和尚和好友相助,去往上海向龔一先生學琴。彼時,1994年。

攻琴如禪

操琴之人,遇上好琴不易。

常有琴生希望智藏師父能幫忙挑選「良琴」。

而良琴可求,卻難遇,總有諸多問題。

於是,智藏和尚決定親自斫琴。

「攻琴如參禪,歲月磨練,則無所不

通。」

彈琴如參禪,

須歲月磨練。

斫一張傳世良琴,更非易事。

無師指導傳授,智藏師父從古法中鑽研求索,憑著出家人的求道之心,2001年斫琴至今,悠悠十八載已過。

磨礪與成就,

非歲月不可。

化朽木為良琴

鳳凰浴火,涅槃重生。

從腐朽木,到傳世琴

非一朝一夕。

其間需要上百道工序。歷經數年。

制坯、掏槽腹、做底板、合琴、披布、刮漆灰、上面漆、上徽位、上雁足、拴弦……

一斧一鑿,

一鋸一削,

無不體現禪境。

▲智藏法師蕉葉十三式組琴

一葉菩提

琴刻銘文:

月作金徽風作弦

清音不在指端傳

有時彈罷無生曲

露滴松梢鶴未瞑

【法雨香雲】

琴刻銘文:

我獨弦我琴

微風入疏桐

西來意

琴刻銘文:

一入娑婆寄幻身

大千世界同光塵

我從不問西來意

獨愛七弦三昧真

▲每張琴皆以手工

篆刻銘文

▲智藏法師竹林七閑組琴

一念萬千思萬千

青燈孤影夜闌珊

塵心不寄琴聲里

何處清音可問禪

有如禪宗的偈子。

讀師父的詩總會想起如「弘一法師」、「蘇曼殊」這樣才藝絕然的高僧。

借徽音以成大道

睹形象而顯本真

琴為載道之器。

以琴傳法,實則是精神的傳遞。

從形制、漆藝、音色、琴名……

智藏法師無不以示佛門清涼意境。

▲智藏師父斫琴「西來意」

「良琴不只音色好,還要琴體優美,線條流暢,有運筆潑墨的渾然之氣。既然良琴彈奏與收藏並用,漆色還須有丹青之韻,寫意之美;如此境界,方顯飄渺而不可及。」

這是智藏師父對於「良琴」的詮釋。大概源於此,初次見到智藏法師的琴時,總不自覺想起那副傳世名畫——《千里江山圖》。

《千里江山圖》王希孟用畫筆勾勒打底,再一遍遍疊加色彩,每上一遍新色相當於重畫了長達十一米的畫卷一次。如此反覆,才得以呈現出它的無極變化,璀璨千年而不褪色。丹青如此,琴亦如是。

禪者心也

琴者禪也

「斫琴者若有禪凈之心,所制琴器,必發沉靜質樸之音;歷時長久,必有松透古遠的曠宇之聲,乃非今人理解的媚世之音。古人說良琴必經五百年始出正音;五百年,豈是當世新作所能達乎?」

——智藏和尚

五百年,出正音。

所以古琴作為中國最古老的彈撥樂器,

千年前的琴,

流傳至今卻仍可彈奏出曠世之音。

這其間蘊藏的正是中國人的千古心。

「一張琴,經過千年的時間,

會遇見很多不同的人。

你不知道它會流傳到誰的手中,

也無法預知是怎樣的人與之相遇。

但是我希望無論是誰,只要每個擁有過這張琴的人都能因此而生起歡喜心。

千年傳世,歡喜心常在。

我就是以這樣的初心去斫琴。」

在談起斫琴的發心時,智藏師父端坐在玉蘭樹下的窗前,面帶著如釋迦牟尼佛拈花時迦葉尊者的微笑,道出這番話。

「今之視古猶後之視今」。

歷史是流動的長河,千百年來源源不斷的力量匯入,雖都只是長河裡的支流。但每個時代皆有其精神風貌。古人用琴的方式留下那個時代的聲音,我們從中汲取,也要將所屬時代的聲音留下……這就是千年「傳承」吧。

傳世千年,

愈加厚重。

除歲月賦予,

所蘊藏的更是歷代的極致匠心。

「鳴良琴以開智慧,事工巧而明本心。世間般若,成法是法,破法亦是法。嘗試把斫琴當成一種禪修,就像古德「農禪並舉」,這是我此生修行的另一種體驗。用一張琴,表達一顆修行的心。」

——智藏和尚

圖|《西來意智藏和尚斫琴法》

文| 真如

《西來意智藏和尚斫琴法》

相關媒體報道

如果你想一窺斫琴的奧秘

如果你想了解一個自做多琴的和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琴筆記 的精彩文章:

TAG:古琴筆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