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葯網赴美上市:兩年虧了6億,手握1500萬用戶
聲明:本文為新浪醫藥原創文章,轉載需經授權,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新浪醫藥保留追責權利。
美國當地時間8月15日,1葯網母公司111集團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遞交了招股書,最高募資2億美元,交易代碼為YI,承銷商為摩根大通,花旗和中金。
適逢美股受宏觀經濟影響的不確定時期,互聯網+醫藥也仍存政策變化風險,國內大多數醫藥電商玩家或許沒有想到,於剛帶著成立八年的1葯網向美國提交了IPO招股書。憑藉著中國醫療健康市場的巨大潛力,1葯網想要成為首個突圍者。
在看招股書之前,我們有必要先了解下1葯網及其創始人,畢竟在沸沸揚揚的互聯網行業里1葯網算是足夠低調的一個。
1號店創始人於剛的新項目
公開資料顯示,111集團由於剛、劉峻岭在2010年創建,前身為崗嶺集團,2018年5月正式更名。值得一提的是,其聯合創始人於剛、劉峻岭也是電商平台1號店的創始人。
1葯網一開始是1號店的一個子頻道,後獨立運營。2015年,於剛、劉峻岭離開1號店後全身心投入1葯網的運營。
目前,111集團旗下擁有「三駕馬車」:B2C醫藥平台「1葯網」、互聯網醫院「1診」、B2B醫藥平台「1葯城」(前「1號葯城」),實現B端和C端、線上和線下、醫和葯的融合發展,是互聯網醫藥健康產業里為數不多的幾個獨角獸之一。
於剛此前接受採訪時表示,進入互聯網+醫藥領域主要出於兩個原因。一是從美國看到了成熟的行業發展路徑;二是此前的電商創業經歷讓他對「互聯網+」模式有非常大的信心。
相比起美國醫藥行業的「高度集中化和整合」,於剛認為,「碎片化、低效」是目前中國醫藥行業的突出特點。有數據顯示:2017年在美國,前三大醫藥零售商的市場佔比達到82%,而中國只有5.4%;中國有超過45萬家藥店,而美國只有7萬家;在美國,前三大藥品分銷商佔90%的市場份額,而中國僅34%。碎片化和低效給中國大眾帶來了「看病難、買葯貴」等問題。
中國零售藥店市場規模(億元人民幣)來源:招股書
中國B2C線上藥品市場成交額(億元人民幣)來源:招股書
基於此,於剛和他的1葯網希望在互聯網醫藥健康海量市場的基礎之上,運用互聯網思維和模式來解決中國大眾「看病難、買葯貴」的現狀。
5輪融資超15億元,上半年營收1.1億美元
111集團遞交的招股書公布了大量信息,新浪醫藥(sinayiyao)梳理關鍵點如下:
1、2016年至今累計虧損7.422億元
業績方面,111集團招股書顯示,該公司2016年收入為8.738億元,2017年收入為9.595億元,2018年上半年營收為7.309億元。2016年年凈虧損3.634億元,2017年凈虧損2.493億元,2018年上半年凈虧損1.295億元。
111集團的財務情況,來源:招股書
銷售產品的成本方面,2017年支出8.687億元,2018年上半年支出6.654億元。
凈虧損幅度方面,從2016年的41.6%提高到2017年的26.0%,從2017年上半年的28.2%下降到2018年上半年的17.7%。
2、註冊用戶超1500萬
截至2018年6月30日的12個月,111集團的成交總額(GMV)為18.79億元,截至2018年6月30日B2B醫藥客戶超過100000家,截至2018年6月30日前已在網站註冊的B2C顧客超過1500萬。
其中,與2018年第一季度的1.619億元人民幣(合2450萬美元)相比,2018年第二季度的B2B GMV達到2.331億元人民幣(合3520萬美元),增長44.0%。
3、於剛與劉峻岭持股均為24.5%
招股書文件顯示,在股權結構方面,111集團創始人於剛和劉峻岭兩人持股份額均為24.5%。
1葯網的股東情況,來源:招股書
4、最高募資2億美元
招股說明書顯示,此次公司最高募資資金2億美元。
據了解,此前1葯網有過5輪歷史融資情況,總金額超過15億元。1葯網在2013年分別完成了數千萬的A輪、B輪融資;2015年1月完成4. 5億元C輪融資,投資方未公布;2015年10月據透露完成10億元D輪融資;今年4月,宣布獲得5000萬美元融資,投資方為通和毓承。
根據招股書,111集團募資將用於一般企業目的、研發、銷售和營銷。
5、研發類員工佔23%
按職能分類的員工人數,來源:招股書
招股說明書顯示,111集團目前擁有1117名員工。負責批發藥房業務的為386人,負責零售藥房業務的為256人,負責供應鏈的為67人,負責採購的人為76人,從事研究、產品開發與軟體研發的為260人,約佔總人數的23%。
醫藥電商的探索與突圍
一直以來,醫藥電商領域就不缺玩家,無論是眾多「上市系」的公司如上海醫藥、白雲山、九州通,一心堂等,還是自帶互聯網基因的公司如健客、1葯網、七樂康等通過不同的競爭優勢逐漸進入第一梯隊陣營。
在越來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對玩家們提出了存活成長以及尋求新商業模式的要求。通俗來說,他們需要站在政策與資本風口的同時,在技術、運營、營銷等打法上進行各自的探索與創新,內外發力。
目前,外部條件上,可以說是相對積極的。政策上,日前國務院發布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提出可在線上開具常見病、慢性病處方,經藥師審核後,醫療機構、藥品經營企業可委託符合條件的第三方機構配送。同時探索醫療衛生機構處方信息與藥品零售消費信息互聯互通、實時共享,促進藥品網路銷售和醫療物流配送等規範發展。資本上,對醫藥電商業態的認可度也在增加。有業內人士就指出,從醫藥流通及零售行業的發展趨勢看,互聯網+醫藥是行業發展的必經之路。
所以,不難發現,要想先人一步,企業自身的探索與創新方面顯得尤為重要。有媒體此前研究就談到幾種醫藥電商模式創新:嘗試「葯+醫」模式,包括與互聯網醫院合作、收購醫院、上線移動醫療APP等;B2B、B2C、O2O多種業態混合經營,打造業務閉環;向小眾市場拓展、做深服務,並嘗試與保險、健康管理相結合。
於剛也曾表示,互聯網+醫藥發展下一階段的應該是融合。所以,111集團選擇通過B2B2C,實現B端和C端、線上和線下、自營和平台、醫和葯的融合發展,為醫生、藥店、醫院、葯企、藥品流通商賦能。但這條路走不走得通,還有待市場檢驗。
有時願景美好,也難敵現實殘酷。1葯網選在此時上市,想要成為首個突圍者,也存在著諸多不可預期的風險。
招股書中表示,政策變化的不確定性仍是公司的主要風險因素之一。最重要的是,處方葯網售這塊「大餅」一直處於未放開狀態,各家只能且等且行,一旦越過政策紅線,衝擊將是致命的。
此外,在這次美股市場迎來中概股IPO的熱潮中,不少企業表現不佳,股價破發現象屢屢上演。加之中美貿易環境的變化,對於未能擁有很好盈利的1葯網來說,能否一搏成功,還未可知。
※SGLT抑製劑賽道爭奪戰:賽諾菲/Lexicon想「出線」 各路對手有點慌……
※百濟神州上半年虧損近18億 葯監局、衛健委三定方案出爐
TAG:新浪醫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