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審美,普洱茶的基本素養

審美,普洱茶的基本素養

審美,普洱茶的基本素養

【子夫驗茶】之【普洱茶專修壹】

文/ 阿邦

蔡元培先生說:「審美觀念是隨著修養而進步的,修養愈深,審美程度愈高」。於是,《文人空間》歸谷有文曰「當一個民族對審美集體缺失之時,世人已無善惡之別;當一個人對審美毫無認知之時,世人已入丑蔽之境。學會審美,是最高的素養。」

順著這個邏輯推研,當愛茶之人對普洱茶的審美集體缺失之時,我們對普洱茶的認知會陷入茶已無好孬之別的泥沼;或者用「茶無絕品,適口為珍」作為在茶品鑒相互交流結束時的無奈總結。因此,審美普洱茶,不是愛茶之人的最高素養,應為基本素養了。

只要對周圍事物還有覺知、還有看法,就一定會形成自己的審美觀。所以,我從前以為,審美一定是主觀的。在雲南專修普洱茶時,第一課老師便分享「認知」和「觀點」的概念和意義,並提出「真正有效的認知,是接觸,是衝突,是博弈」。——然而,這似乎並沒有提醒到我「審美一定是主觀」之認定的真偽。

直到我將目光再次拉回到「審美」二字本身時,才發現大可不必捨近求遠。審美,是看待事物的眼光,前提是先「審」,而後得「美」。「審」這個字,已經確然表明對「美」的界定並非純屬偶然或個例,「美」是經由「審」的嚴密論證而得來的結果。於是,重新回到審美普洱茶這件事上,勢必是費時且費心的,但在普洱茶甚囂塵上的今時,先「審」後「美」亦刻不容緩。這也是我此次專程赴雲南研修普洱茶的第一要因。

那麼,該如何去審美普洱茶呢?我想依循自己的學習和實踐,淺從兩個層面分享觀點。

首先,審美普洱茶應以何視角?

回答這個問題,先以「什麼是好的普洱茶」之答案為切入點。對於普洱茶「好」的標準,不同派系有不同的答案,我們先跳開諸多矛盾爭論點,回到最普世的、最易被接受的、最被公認的「普洱茶的核心價值」來探驗,那就是「普洱茶的時間價值」。普洱茶被公認為「可以喝的古董」,各個派系都不會否認普洱茶的這個價值屬性;那「什麼樣的普洱茶才經得起時間的檢驗呢」?對於後者問題的回答,大多數人是模稜兩可,甚至不置可否。隨著對普洱茶抽絲剝繭的追問,答案的確越來越難以回答,因為越來越走向更本質、更微觀的方向。

回到普洱茶的「時間價值」,即是普洱茶的「陳化價值」,而「陳化」即是普洱茶在「熟化」過程中微生物參與作用的結果。從宏大的時間視角,切換到細微的微生物視角,看似鴻溝難越,但卻並不見得有鴻溝存在——只是我們沒有機會釐清其中的關係罷了。微生物要有效作用於普洱茶,需要能量,而這些重要的能量來源,則來自於普洱茶的活性物質。

所以,問題的本質回到普洱茶的「活性物質」上。普洱茶的攜帶能量的活性物質是什麼?

——水解單寧。水解單寧的活性直觀體現在它的結構並不穩定,易裂解並形成沒食子酸和葡萄糖,而葡萄糖是微生物分解茶葉中各種大分子、並使普洱茶產生陳化效應的最主要能量來源。

因此,從微觀機制再返推普洱茶審美應抱持的視角,那就是普洱茶所保留的活性物質越多,越利於後期陳化,其時間的價值越高。

第二,審美普洱茶有哪些維度?

如果您認可這樣的客觀推研邏輯並贊同普洱茶的審美視角應以「越陳越香、活性物質」為基石,那麼我們接著聊普洱茶審美的維度才有意義。

普洱茶越陳越香的「時間價值」決定於「活性物質」多寡,那麼我們如何從人的身體層面體驗重要的「活性物質」呢?前文已輕描了活性物質主要是「水解單寧」,其在人的舌面上的溫濕環境中,會分解出葡萄糖,因此在「味覺」上會有「回甘」的表現;另外「水解單寧」分解出的沒食子酸是一種有機酸,其會刺激唾液腺分泌唾液,因此在「觸覺」上協同兒茶素等對比效應會有「生津」的反應;隨著「水解單寧」分解出的葡萄糖依借茶水到達人體小腸,被吸收後的葡萄糖氧化並釋放能量,因此在「體感」上會有「發熱」的感覺。

回甘、生津、體感,成為普洱茶審美最重要的三個維度。為什麼是人對普洱茶的「味覺」、「觸覺」和「體感」三個維度,而不是「視覺」上的「色」和「嗅覺」的上「香」?原因主要是由普洱茶「時間核心價值」的推演而來;再有,佛家智慧講由「眼耳鼻舌身意」而來的「色聲香味觸法」的難度進階而言,是人的認知逐漸由「表象」走向「本質」的「道」而決定的。因此,我們跳過普洱茶帶給人「色」和「香」,直取其本質的「味」和「觸」,更容易得到普洱茶審美的「法」。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普洱茶的「色」和「香」不重要,只是在我們探驗的普洱茶的核心審美框架下,回甘、生津和體感,對於判斷普洱茶的優劣而言,顯得更為妥帖而客觀。

前文提到「茶無絕品,適口為珍」,這句話我以前也經常用,但越用越覺得尷尬而無力。若在某類茶的某個共同審美框架內探討,這無疑是正確的,但不明就裡就脫口而出,便顯出缺少深研茶的思考和功力了。

在學會審美之前,我有相當長一段時間裡,關注著「審丑」。「高一層的審美,恰是審丑」,若在十年前看到嚴歌苓說的這句話我一定會把它作為圭臬。有意思的是,作為這個時代最卓越的文化評論家,英國學者史蒂芬·貝利《審丑:萬物美學》一書中論:「美與丑本是共生的,兩面並非對立,美的根源可能是存在於思維概念中,而不是某種具體表象。由此可見,很多平時我們接受的東西也許是丑的,而我們平時迴避的反而是美的。換一種思維、換一種眼光以及角度,世界也可以完全不同。」

在茶的世界裡,以人的視角,有「審美」便有「審丑」相生。用茶的語境來講,茶的「審美」便是「品鑒」,茶的「審丑」便是「審評」;「品鑒」主要讓人「體驗到茶的優點和美好」,「審評」則是讓人挑挑茶的「缺點和不足」。然而我們都清楚,無論是茶的「品鑒」或「審評」,對於茶而言,同等重要,這便也構成「茶」的完整面相。這也與史蒂芬·貝利的觀點不謀而合。

人言普洱茶水很深,理智的人站在岸上看水裡的人浮沉起落;子非他焉知他之樂,在普洱茶浪潮中樂此不疲的人,自得趣味;而無論是水裡的人,還是岸上的人,在茶的眼裡,終究亦是過客。具備審美普洱茶的能力,可以讓我們試著以同理心站在普洱茶自我的角度,試探自我水性,避免遇水沉溺。

從雲南專修普洱茶返渝後一直在消化所習內容,因為所習不止於普洱,甚而哲學、心理學、語言學、歷史學皆有觸及,每每起筆總覺言不達意,也再次驗證了茶廣博的包容性。8月11日,友之切切,惶惶中在檟夫子分享了一堂《為什麼要研習普洱茶》的體驗沙龍,並再次感謝友之抬愛和信任。雲南專修時,所學所習如獲至寶,但要把這些寶貝穿成串,仍需時日。待日,檟夫子內訓也將從普洱茶展開,屆時,每場內訓我們將邀約2位朋友一起同修,想進一步了解普洱茶的朋友,誠意相偕,敬請關注。

近期精彩內容 回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的精彩文章:

一杯奶茶里到底存在多少「垃圾」?夏季喝飲料,一定要小心這3種健康殺手
你只知他是詩詞全才 不曾想竟是茶道高手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