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承疇能吊打起義軍和後金,曾為明朝絕食七日,為何最終卻甘心降清?世人多有誤解!
洪承疇,福建人,進士出身,在鎮壓明末農民起義的戰場上立下了汗馬功勞,升任延綏巡撫和陝西三變總督,崇禎十二年任薊遼總督,最終敗在松錦之戰中被清朝俘獲,後歸順清朝,順治元年隨清軍入關,從此得到朝廷重用,洪承疇在清朝政府初期宣揚儒家學術,為順治皇帝接見達賴喇嘛出謀劃策,為中國滿漢合流和西藏的納入打下基礎,清承明制的主要建議也是由洪承疇提出來的,洪承疇認為滿族想要做好統治集團是必須學習漢語和漢文化的,這些建議淡化了滿漢之間的差異。康熙四年,經歷了清朝三代人的元老洪承疇逝世,謚文襄。
洪承疇在明朝降臣中是比較少能得到清朝尊重的漢臣,為什麼洪承疇能得到清朝的尊重?除了洪承疇是一位真正的人才外,更重要的原因是他的投降原因是跟其他降臣有很大不同的。
洪承疇並不是很多人說的那樣沒有氣節,看待歷史要站在歷史的角度上,洪承疇被俘的原因十分複雜,洪承疇在明朝做官二十餘載,對於明朝的腐敗和黑暗是十分清楚的,洪承疇在鎮壓農民軍起義的過程中,打敗各路農民軍,曾一度近乎剿滅李自成,然而崇禎每次都亂用他那可憐的仁愛之心,每次都讓農民居死灰復燃,洪承疇實際上不認同崇禎的仁愛,所以洪承疇曾一度大量殺降,站在明朝的角度看洪承疇做的是對的,各路投降的農民軍幾乎都是詐降。
後來在同清軍的作戰中,洪承疇發揮穩定,多次挫敗清軍的進攻,直到後來由於兵力不足守城不出,洪承疇多次向崇禎求援,崇禎不僅不派兵救援,反而催促洪承疇出戰,最終洪承疇沒有辦法在明知必敗的情況下迎戰清軍,果不其然最終兵敗被俘,洪承疇作為儒學大家,一開始是一言不發的,而皇太極深知洪承疇對清朝的作用,所以一定要想辦法勸降洪承疇,據《明季北略》記載證實了這個說法,洪承疇絕食七日。而皇太極這時候直到攻心才是最重要的,他一面去親自看望洪承疇,一面讓同為漢臣的范文程、張存仁對洪承疇進行勸說,而洪承疇並不是腐儒,對於皇太極的誠意他是看在心裡的,這個時候洪承疇也明白,明朝不行了,農民軍連自己都打不過如何和有胸懷的清爭天下?所以權衡利弊後,他還是選擇了降清。
洪承疇相對於很多降清漢臣來說並不可謂,甚至因為他的存在讓清出的中原少收到了許多破壞,所以洪承疇總的來說是功大於過的,並且對明朝是真的仁至義盡了!大家認同這種說法么?
※元朝:其實遠比你認知里存在的更久,元和蒙古帝國都不是明朝滅亡的,那究竟是誰呢?
※明朝:一個不得不堅強的朝代,建立在逆流中的王朝,這些原因讓其剛硬!
TAG:霧中觀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