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F用戶心理認知,你在哪一級?
近日,圈內朋友在討論色彩和視覺是否是CMF設計的第一要素?消費者會根據自己視覺的第一反應,做出進一步了解產品或是pass的本能行為,消費者如此「看臉」,是否有某種基因所在?
就人的視覺心理而言,有規律、有秩序的構成形式很容易被視覺把握,它的內在規律性可以產生和諧的視覺效應,能使人放鬆、舒適,看上去不會太累。
例如黑白灰無色系百搭各類顏色,木質紋理與不同材質百搭。
其背後的原理,是人類視覺系統的信號處理方式在發揮作用。
我們將從心理物理學角度來闡述為何有規律、有秩序的構成能夠產生百搭的效果。
人的視覺感知與解讀,可以理解為一套複雜的編碼、解碼過程。人腦的視覺信號傳導通路,在進入大腦視覺皮層之前,是高度結構化的、分工明確的。
在進入初級視覺皮層之後,視覺信號的處理會表現出非常複雜的狀態。簡而言之,可以理解為一種結構化特徵。
這個過程中,視覺信號要完成編碼,然後在大腦皮層不同功能區域完成解碼,形成理解和感知。
當解釋CMF設計的和諧性,尤其是視覺和諧時,可以說是因為人類視覺系統編碼的基礎在於對圖像的理解,對於理解不了(無法快速找到基本模式)的事物圖像,人腦就不能對其進行很好的信號壓縮,這會佔用很大的精力。
先舉幾個例子。
易於壓縮的圖像:
* 圖片來自網路
不易壓縮的圖像:
* 圖片來自網路
可以看出,易於壓縮的相比於不易壓縮的圖像有以下幾個特點:
布局規律(事物少,位置規律)
色彩簡單(主題色彩明確)
可預測性(事物運動的可預測性,變化的可預測性等)
圖形/物體常見(易於找到匹配模型,木、石、水等自然物質總有親切性)
易於壓縮的圖像,給人腦的信息處理壓力低。不易壓縮的圖像反之,會製造處理壓力,讓人有壓抑感和潛在恐慌感。
這便是視覺設計減壓的基本邏輯,這一規律可以應用於視覺傳達的諸多領域。
攝影:
主題突出;背景虛化(減少不必要的細節和不可預測性);講究取景布局;色彩簡單;
著裝:
不要穿三種以上的顏色,盡量穿著純色;衣服上的圖案盡量簡單,款式不宜太出格,分界線易明確(腰帶、肩線等);
陳設:
空間重心突出,搭配簡潔利落;
* 以上為視覺系統減壓規律。
從視覺心理角度來說,視覺上的和諧與視覺系統處理信息的可壓縮性直接相關。有規律、有秩序的構成可以有效得為視覺系統減壓,為大腦帶來一種愉悅感受,而這正是情感化設計的底層邏輯。
在如今計算機視覺、模式識別等研究領域,正是基於對人類視覺系統的編碼和解碼原理,通過深入的演算法來實現諸如自動取景拍攝,自動駕駛等人工智慧的應用。
不久前,阿里「魯班智能設計平台」為平面設計師帶來了不小的衝擊,引起了設計師是否會被AI取代的廣泛爭議。
* 圖片來自網路
回歸CMF設計角度,我們依然樂觀。除了CMF設計所需要的各項能力與創造性,人心嚮往的靈性很難用一覽無餘的規律性來概括,那樣會使畫面失去耐人尋味的意趣。
面向具有情感和不同偏好訴求的用戶,生活經驗告訴我們,人們不喜歡單調和雜亂的兩極,而喜歡介於兩者之間的一種結合。
即,將多樣變化納入有序得組織中,既要保持秩序,又要避免單調。
另外一方面,不同的種族、文化和成長背景以及地理環境更在深層次上影響人的心理反應,進而形成對產品的一種偏好,甚至願意為此支付附加價值。
作為CMF設計工作者,
如何掌握心理物理分析法、探尋消費者的CMF情感符號?
如何科學有序的展開深層用戶心理調研與分析,做好CMF前瞻工作?
清華大學心理學教授將結合實例,與你分享箇中奧秘。
· 新鮮分享 ·
TAG:色無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