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至柔至剛 朱常棣創作理論被納為科研項目

至柔至剛 朱常棣創作理論被納為科研項目

您的瀏覽器不支持此視頻格式

封面新聞記者 楊帆

朱老有著駕馭創作巨幅作品的超強能力。2002年,朱常棣帶了一個學生到浙江東陽市畫了一張《九寨外的金秋》,這幅作品長44米,高5.2米,當年他已65歲,可還是親自爬上雲梯創作。朱常棣的山水畫氣質極為硬朗,就連色彩驚艷的金碧山水也是如此,這是因為他的筆法與構圖使然。

不過近年來,他的創作更加趨於柔和和精緻,北京榮寶齋「巴山蜀水」畫展上的一幅《西邛湖畔》就曾大獲好評,這幅畫近景柔軟的蘆葦和遠景剛硬的山崖形成鮮明反差,畫中蘆葦蓬鬆的質感來自於朱老獨創的「破筆皴點」技法。

在現實生活中,朱常棣也是一名「硬漢」,2005年,他不幸罹患淋巴癌三期,不過,朱老卻異常淡定,依然堅持上課、創作、主持成都市美協工作,以作畫養生養性的方式對抗病魔。2012年之後,通過持續治療,朱老的癌細胞得到很好的抑制,他的山水畫創作也進入了人生巔峰期。

從2016年開始,朱常棣的創作題材選擇更豐富,視角更加寬廣,而且在作畫的方式上也有小的變化。「以前我畫草和樹木,只是單純的破筆打點,現在運用了點、擦、揉、搓等多種技法,內行仔細看就能看到這些細微變化。」朱老笑著說。

朱常棣繼承了古人技法的同時,也有諸多創新。「四川山水和其他地方的山水風格有很大不同,比如四川的山石麻點很多,不少都是砂石結構,帶有破紋,因此我也採用了與之不同的筆法來展現其風貌,我看到的石頭是什麼味道,畫出來就是什麼味道。」朱常棣所言的筆法,在圈內有個響亮的名字「常棣皴」。

作為一名思維敏捷,善於總結的學者型藝術家,朱常棣有著不少立意精妙的創作理論,比如他說畫家要充分運用辯證法,「繪畫是辯證與統一最好的體現,一幅作品是點線面的有機組合,此外,黑與白,淡與濃,虛與實,長與短,大與小,冷與熱等等,國畫創作更要重視散和密的對比,乾和濕的對比。」

又比如他提出的繪畫「形體學理論」,「所有的物體在光的作用下,都是基本幾何體及其組合,把『畫法幾何』融入繪畫中,可以用幾何的理論進行繪畫造型,你看我山水畫里都是由一個個圓錐體和長方體構成的……」這個獨特的觀點來自於朱老昔日工科大學的讀書經歷。當年朱老大學畢業後,還在中科院成都分院機械自動化系當過三年時間的副研究員,因此他總能以科學的眼光來看待和總結中國傳統繪畫。

不久前,阿壩師範學院美術系的領導聽了朱常棣的美術理論後感到非常有意義,不僅邀請他去講學,而且還將朱老的理論正式納為學院科研項目,並計划出版名為《揮灑江山——朱常棣形體學教學新篇》的專著。據了解,這本書預計三年完成,僅配圖就多達近500幅,現在朱常棣已經寫完萬字大綱,今年九月底至十月中旬,他還會去阿壩師範學院開講座,和全院師生分享自己多年積累的創作感悟與心得。

【他們眼中的朱常棣】

蔣東生(四川文聯黨組原書記):

最令人讚歎的是用筆潑辣而大膽,墨色運用自然,不時重墨塗抹,破筆皴擦點染,揮毫得意時,一筆則橫掃一米多遠,他在處理心與畫、神與形、筆與墨、筆與紙、墨與紙、水與墨、剛與柔、陰與陽等28種關係上,做了深入的探索。

蔣靜嫻(朱老的學生):

不久前,朱老還帶著一眾弟子奔赴理縣寫生創作,我們寫生的不少地方都很艱苦,老師不光自己現場創作,而且還要指點學生創作,有時在野外一呆就是一整天,特別辛苦。朱常棣的不少學生都是畫羌寨而成名,因此他也樂意讓更多弟子通過畫筆展現羌寨之美。朱老也喜歡畫寨子,因為寨子層次變化豐富而且別具生活情趣,是一幅畫作的點睛之筆。朱常棣的創作重心是巴蜀的大山大水,但他畫的寨子往往讓人讚不絕口,過目不忘。可以這麼說,朱常棣的山水就好比人有了軀體,而點綴其中的寨子又賦予了其靈魂。

吳永強(藝術評論家,四川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朱常棣的山水畫創作正是「搜盡奇峰打草稿」的結果。「數十年來,他從來沒有停止過外出遊歷和寫生的腳步。而巴山蜀水又總是其首選之地。在此,朱常棣穿越東西,行走南北,登雪山,攀雲嶺,涉江河,過峽谷,入村寨,反覆不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封面新聞 的精彩文章:

世界盃打成「英超杯」 四強里有41名英超球員
安卓手機鼻祖HTC再裁員 它為何一步步走向沒落

TAG:封面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