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被迫外遷遠郊「老北京」,才是「北漂中的北漂」!
原標題:那些被迫外遷遠郊「老北京」,才是「北漂中的北漂」!
每當春節臨近,就有一種惶惶不可終日的感覺。周邊朋友同事紛紛淘換火車票了,這意味著他們即將回家。到了那個時候,這座為幾千萬人準備的城市,將變得空蕩和無所事事,活像一條買肥了的褲子。餐廳關門、洗衣店關門,甚至商店也關門。
很多人習慣叫自己「北漂」,因為他們是告別了家鄉來北京的。到了春節就不漂了,幾百萬人坐火車,幾百萬人坐飛機,回了家。
留下的是另外一批人,大多住在四五環外,遠遠地看著那座空城,這些人是狹義上的「北京人」,已經兩代或者三代乃至更久在北京生活了,他們因為拆遷或其他原因住到了郊區,讓出了城裡的地盤。刻錄著小時候記憶的衚衕、學校、老舊樓房,那種本該流動在血液中的記憶,已經變成高大的、方方正正的寫字樓和豪宅,一時半會兒是回不去了——更準確地說,那些地方他們永遠都回不去了。
他們對這座城市,也充滿了陌生感,充滿了不適應感。這種感覺會伴隨一生。和所謂「北漂」不同的是,這些人沒有故鄉,沒有可以回去的地方,沒有大本營。
北京樓市翹尾,三環左近的二手房價噌噌上竄,尤其是小戶型,兩三個月就能漲上去一大塊。大多數人都在猜測,這是否意味著房價觸底反彈,意味著政府可能出手更嚴厲的控限措施,來制止這種反彈。想過沒有,其實這對於所謂「老北京」來說,是另外一個遷徙大潮,又一批人賣掉城裡的房子,遷徙郊區了。
由於存在著嚴格的限購政策,炒房的人已經不多了,二手房交易基本都是為了改善居住環境,A賣掉房子去買B的房,B賣掉房子去買C的房……無限循環下去,鏈條上終究有人會買新房,意味著最後資金都流動到新樓盤開發商的手裡,開發商再拿錢跟政府換地。
我接觸到的幾起都是如此。有一家孩子長大了,不能再住一居,決定賣掉城裡的房子,用同樣的錢到郊區去買兩居,另一家是孩子出國歸來,需要住處,也必須以小換大、以近換遠。他們為了這樣的遷徙,花大量時間精力去跑手續,去談判,擔負壓力,並且在交易過程中交重稅。然後,他們就住到了陌生的地方,眼睜睜看著自己的過去落入他人之手。他們沒有加入春運,但他們完成了不可逆的流動。這種流動是如此迫切和不得已,甚至帶有開闢新生活的欣喜,但猛回頭,心底會湧出無限的傷感與憂愁。
這是一座板起面孔的嚴肅的城市,是一座並不講究人情的城市。要在城市中站住腳,必須有實力,必須付出時間或者金錢的代價。
過濾與淘汰不僅是針對新來者的,對老市民也是一樣。
它的資源太有限了,又是那麼吸引人,所以不得不以這樣的措施,進行洗牌。
對於新來者來說,他們的心靈屬於家鄉,即便在這座城市中站住了腳,娶了這座城市的姑娘,買了這座城市的房子,他們還有家鄉可回。
而對於「老北京」來說,他們回不去了,家鄉已經被連根拔起,消失得無影無蹤。很多人只能居住在陌生的環境里,過去的味道越來越淡薄稀少,無可奈何,最後消失。
誰才是真正的「北漂」?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大家都是「北漂」,只不過「漂」的方式不同、感覺不同,性質也不完全一樣。
資源與財富就這麼多,更具有侵佔性的才能留下。所謂車房限購以及高考問題,都是利益拉鋸戰中的一部分。
那些放棄家園走向郊區的「老北京」,才是「北漂中的北漂」。
對於一個城市來說,更新與流動是必要的,只是在缺乏規則和統一門檻的情況下,這樣的更新與流動速度太快,幅度太大。
再過五年十年,真的就會面目全非,原有的城市人文、歷史和城市的氣場,會蕩然無存。而當新移民變成老住戶,下一個輪迴到來的時候,又將是另一場拉鋸,只是利益和觀點都會變化。
所以,在爭奪利益的時候,不要拿公正公平壓制對方,大帽子誰都會戴。設身處地想想,大家都需要一個故鄉,哪怕只是心靈和感覺上的故鄉。知道這一點,就會寬容一點,不那麼眼紅。
TAG:瘋狂老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