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風為什麼看起來風情萬種?
中國風意會起來總是風情萬種,表面的字意隱藏著一種潤物細無聲的美好風情。但卻很難給它下一個定義。
孫郡鏡頭下的劉雯
徐克電影《青蛇》
在開始探討「中國風」之前,我們先來理解兩個概念:「中國風」與「東方主義」。
外語里,形容中國風比較普遍的詞是Chinoiserie,這個詞來自法語,後被收錄到英語中,是十八世紀盛行於歐洲的藝術風格。從馬可波羅的遊記開始,「遍地的黃金綢緞」和」縱橫的亭台樓閣「,那些精美的瓷器和織物、清宮服飾和建築奢華的風格讓法國凡爾賽宮內的貴族們神魂顛倒。
中國風在歐洲皇室十分風靡,路易十五就覺得中國風和洛可可特別般配,一直到現在,很多富麗堂皇的家居中依然留存著很明顯的中國風裝飾風格。
但以上說的「中國風」,與「中國」並不是等同的概念。
Chinoiserie與真實的「中國」無關,它更像是一個被異國化了的舶來詞。西方人對「中國風」的理解完全是他們想像出來的異國情調,直接點說,他們根本就分不清中式、日式和東南亞的區別,於是乾脆把所有這些「中國風味複雜華麗圖案的藝術風格」統一定義成Chinoiserie。
如果非要準確地形容,Chinoiserie代表的更像是十八世紀的歐洲迷夢。
Chinoiserie到底是什麼?是外國人描繪亞洲(東方)文化的視角。它可能是歐洲貴族桌上好看的花鳥瓷;可能是瑪格麗特杜拉斯筆下孱弱的中國情人;可能是Yves Saint Laurent的「鴉片」香水(其中不過是加了東方香料)……
要追究到本土文化層面,它本身跟中國就沒多大關係。說白了,Chinoiserie是西方人臆想出來的東方主義。
Orientalism,東方主義,是一個非常排他的詞。
Orientalism是過去的西方帶著帝國主義的思想和態度理解的東方。在他們的認識體系里,東方文化是可以任意虛構的。所以Orientalism本質帶著西方人對東方和東方文化理解的偏見,它隱含著一種西方對東方文化的歪曲解讀(甚至是蔑視)。
中國風不等同於東方主義,但兩者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兩個概念中的「中國風」十分模糊,從來就沒有很明確的國別文化。
剛剛提到,Orientalism好像只是存在於過去的西方,那現在的西方會更理性一些嗎?答案當然是「不」。
說到這裡,你是不是也想起了每年各種大牌推出的「春節系列」?清一色的所謂「中國紅」、「福」字和生肖圖案。明明甚至連我們自己也無法接受這樣的審美,時髦的大牌們卻每一年都樂此不疲。雖然目的是為了迎合中國市場,但這種淺薄的元素提煉也真的太不走心了點。
更典型的,比如2015年Met Gala的《中國·鏡花水月》,女明星們都自我感覺良好地穿著「我最中國」的華服,美名其曰的中國風在我們的眼裡卻像是一場主題下的狂歡鬧劇。
上海維密秀也是中國風的「鬧劇」之一。維密天使們踩著刺繡流蘇的靴子,翅膀變成了金龍和火焰,性感肉體與「東方美」的碰撞一時間叫人不知該如何評價。從小浸染著唐詩宋詞長大的你,肯定也接受不了如此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廉價解讀吧。
到底是致敬、嘲諷還是逢迎?總而言之,無意義的元素堆砌出來的中國風,也只能讓人評價「群魔亂舞」與「不倫不類」了。
當然,也不是這樣就把所有西方人眼裡的「中國風」全盤否定。之於表面的花團錦簇,含蓄內斂的表達倒是更貼合中國風的意境。
如前不久的男裝周上,很多人都被Ann Demeulemeester驚艷到了,斗笠帽配上輕紗遮面,頗有幾分中國神韻的俠骨柔情。
Prada的2017春夏系列,中式風的痕迹特別明顯。旗袍領、盤扣和東方感的絲質印花頻繁出現。
Schiaparelli Spring 2017的一條裙子將中式元素髮揮得現代又漂亮,若隱若現的雲紋+大朵荷花美得清新脫俗。
Armani Privé 2015春夏高定的「竹之韻」系列抒寫的中國風同樣是雲淡風輕的美,服飾上出現了大量水墨印花感的竹葉,將深林仙境的清幽和女子的優雅溫婉融為一體,給人的遐想是「曲徑通幽處」的美感。
在國外設計師領域,發揮得好的中國風終究還是曇花一現。當然,幾個中式元素也從來上升不了文化代表的層面。
中國人自己做的「中國風」,必然是會解讀得更準確些,接受度最高的比如Heaven Gaia的古風。
驚艷了巴黎時裝周的2017春夏系列尤其可圈可點,完全沒有濃墨重彩的俗氣。設計師把中國傳統文化的東西發揮到了極致,模特頭戴珠簾斗笠,手拿絹扇;若隱若現的紗衣、水墨漸變的襯衫、腰間的玉佩......整場秀都能窺見武俠式的仙道俠義和江南煙雨的清新雅緻。
王俊凱前不久還穿上了Heaven Gaia的古風紗衣,配上摺扇的一抹中國紅,讓人想起了書卷中的翩翩君子。
TAG:愛娛樂的江湖大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