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牢固的地盤,無數商人在此寸步難行,卻有父子倆成為傳奇
原標題:中國最牢固的地盤,無數商人在此寸步難行,卻有父子倆成為傳奇
長城
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千百年來,我們中國在歷史上一直保持著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外交觀念。因此在我們國家,就有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那就是長城。說起長城,不僅有秦漢時期的長城,其實在明朝,也建過長城,這就是明長城。
朱元璋
公元1381年,也就是朱元璋當上皇帝的第十四個年頭,在河北省秦皇島的境內,修築了一個常規性的防禦工事,當時,在朱元璋的意識中,這些工事只是作為明朝抵禦外敵的邊牆存在。但是朱元璋之後的皇帝們在深度參考了秦朝長城的基礎上,就將這樣的邊牆直接定義為明長城,並與秦朝的長城相互區分。尤其是1381年朱元璋在位時所建的這個工事,更是並美其名曰:"邊郡之咽喉,京師之保障",是作為後來遷都北京後的重要軍事基地存在的,因為其在地理位置上依山近海,這座工事也就被定義為山海關。但是誰也沒有想到,關於山海關的傳奇,才剛剛開始。
山海關
說起山海關,我們總是會不由自己的想起來天下第一關的稱呼,這正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對山海關的真實寫照,第一個就是山海關的建築頗為典型,屬於中國歷史上眾多關口中極為典型的一個,另一個就是山海關的地理位置特殊嗎,曾經長期被人們視為明長城的開端,因此,山海關也有了天下第一關的美名。到了名稱化年間,明朝皇帝心血來潮,非要給這個山海關題字作為匾額,最後,由明朝著名朱發家蕭顯執筆,親筆書寫「天下第一關」作為山海關的匾額。
天下第一關山海關
自此,山海關天下第一關的美名正式得到中國皇家的承認。歷經明清兩朝,山海關作為重要的防禦性關口,在中國抵禦外敵的過程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為中華民族的崛起和復興立下了悍馬功勞。
投資不過山海關的詛咒
但是關於山海關,卻有一個不得不說的傳奇之處。那就是在新中國成立之後,許多商人,投資人都不約而同的得出這樣的一個結論,那就是投資不過山海關,具體來說,就是在歷史上,尤其是在清朝,山海關往北都是清朝的貴族的聚居地,在當地形成了極為嚴密的社會人際習俗,這些習俗滲透到歷史,文化,地域等等的交流過程中,嚴重影響了當地經濟的快節奏發展。即使在科技不斷進步的今天,一般的商人也很難在山海關往北的地方進行有效的商業活動,即使有許多不信邪的,也難免要為自己的魯莽付出代價。
首富王健林和國民老公王思聰
然而,凡事總有例外。那就是身在大連的王健林和王思聰父子,一個是前首富,一個是公認的國民老公,這兩位紅遍中國的巨匠,可以說是山海關往北地區的典範。而投資不過山海關的說法對於他們而言,完全沒有奏效,反而讓他們的事業成為許多商人都望塵莫及的一段傳奇。
※明史上著名的寧王之亂,說到底這事兒要怪罪成祖朱棣。
※這個老太監,不僅娶4個老婆,還有兒子,權傾朝野,終卻落的靠擺攤為生
TAG:當兵那些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