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是衣服上的一枚扣子
天下
08-18
【原創】文|素心綠葉
《朗讀者》第二季第十二期中白岩松說:「故鄉是什麼呀?就是你年少的時候天天想離開,但是歲數大了天天想回去的地方。」
年少時不知鄉愁是何滋味,更不懂故鄉是什麼。待我們懂得時,才發現故鄉是一種鄉音,是一堆黃土,是家門前的那棵槐樹,是一地金黃的麥穗,是父親和母親在的地方,更是我們衣服上的一枚扣子。
上學時,我們在課本上讀到李白的詩句:「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老師告訴我們,這句表達了詩人對故鄉的思念之情。那時,我尚且年幼,懵懂無知, 不理解詩人的思鄉之情,更不懂故鄉是什麼。
那時,我們只想快點長大,早日離開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小村莊,離開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莊稼地,離開汽車駛過就塵土飛揚的土路。我們會覺得去到大城市,是件很不起的事。也曾有同學爭先恐後離開故鄉,走到大城市去。那些同學書都沒念完就出去了,兩三年後再回來大變樣,一口的普通話,一身的時尚名牌,簡直判若兩人。
當我們踏上列車駛向南方,那窗外的景物一一變換,光禿禿的樹枝和黃土逐漸看不到了,映入眼前的是茂盛的樹葉和赤土。風景更柔美,更鮮活了,但也令我們更加陌生和不安。
城裡的樓房再高,卻比不上故鄉的磚瓦房住得舒暢;城裡的霓虹燈再亮,卻比不上家裡那盞煤油燈來得溫馨;城裡的行駛車輛再多,卻比不上故鄉的泥濘小路走得更踏實;城裡的美食佳肴再豐富,卻比不上故鄉母親做的一碗臊子面帶勁。
我們每個人,只有走遠了,才能體會到鄉愁的滋味,才會發現故鄉是我們衣服上的一枚扣子。扣子還在衣服上的時候我們不覺得有多重要,可是一旦扣子掉落就沒法穿出去,而父母就成了那顆綴扣子的線。
有時候,我們以為把故鄉忘了,其實沒有。當熟悉的鄉音傳入耳朵,我們會感到親切;當看到故鄉的乾旱報道時,我們會感到揪心;當吃到屬於故鄉的飲食時,我們會熱淚盈眶。故鄉,它早已在我們每個人的心裡、血液里、骨髓里。
人到了一定的年紀就會越發迷戀故鄉,小村莊還是沒多大變化,種莊稼還是得面朝黃土背朝天,汽車駛過依舊塵土飛揚,可是再回去看就十分親切,暖著心,貼著肺。
落葉歸根,故土難離,無論我們走過多少地方,搬過多少次家,故鄉永遠只有一個。我們衣服上的扣子掉了,再換其它就是看著彆扭,還是原來的那顆妥帖。故鄉亦是如此,它不是簡單的安家落戶,而是生我們養我們的地方。
倘若我們與故鄉分別太久,當雙腳再次踩在黃土地上時,不要忍住我們的眼淚,讓它盡情揮灑在黃土地上。這一片厚厚的黃土地,風吹了千年,吹凹了黃土地的溝壑,吹皺了父母漸老的容顏,把曾經的小女孩吹成了大姑娘。
這幾年,走了又回,回了又走,故鄉在我心裡越來越濃烈,越來越厚重。
年少時,我們做了故鄉的過客,等年老時,就讓我們做故鄉的歸人,把那顆找回來的扣子再重新縫上去。
TAG:美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