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大師:《都攝六根、凈念相繼》具體怎麼做?
361、念佛最切要之妙法是什麼?何為學佛人日用所當遵守之洪猷?
如子憶母,憶佛念佛,都攝六根,凈念相繼。
敦倫盡分,閑邪存誠,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如子憶母,憶佛念佛,都攝六根,凈念相繼,為一切人念佛最切要之妙法。敦倫盡分,閑邪存誠,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為學佛人日用所當遵守之洪猷。自行如是,化他亦然。倘舍此而欲越分立功,縱有小益,必伏大禍。且勿謂為老僧迂談,則幸甚幸甚。(《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二十三第177頁 致崔德振居士書)
362、「都攝六根,凈念相繼」具體怎麼做?
攝耳諦聽。念從心起,聲從口出,音從耳入。行住坐卧,均如是念、如是聽。大聲、小聲、心中默念,均如是聽。
念佛之法,各隨機宜,不可執定。然於一切法中,擇其最要者,莫過於攝耳諦聽。念從心起,聲從口出,音從耳入。行住坐卧,均如是念、如是聽。大聲、小聲、心中默念,均如是聽。默念時,心中猶有聲相,非無聲也。《大勢至圓通章》云:「都攝六根,凈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念佛時能攝耳諦聽,即都攝六根之法。以心念屬意根,口念屬舌根,耳聽則眼不他視,鼻不他齅,身必不放逸懈怠,故名都攝六根。攝六根而念,則雜念漸息,以至於無,故名凈念。凈念能常相繼不間斷,便可得念佛三昧。三摩地,即三昧之異名。吾人隨分隨力念,雖未能即得三昧,當與三昧相近。切不可看得容易,即欲速得,則或致起諸魔事。得念佛三昧者,現生已入聖位之人也。故須自量。(《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四第323頁 復徐志一居士書)
363、「都攝六根」的下手處是什麼?
攝耳諦聽,志心諦聽,久久便可都攝六根,凈念相繼。
念佛之要,在於都攝六根。當念佛時,攝耳諦聽,即是攝六根之下手處。能志心諦聽,與不聽而散念,其功德大相懸殊。此法無論上中下根人皆可用,皆可得益,有利無弊,宜令一切人皆依此修。(《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九第295頁 與張靜江居士書)
念佛下手,最要莫過於聽。聽則心沉而一,所謂都攝六根,凈念相繼者。(《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六第623頁 復常逢春居士書七)
364、怎樣才能攝心歸一?為什麼不可定求瑞相?
欲得攝心歸一,需生死心切,懇切至誠,著實從心中念,切勿滑口讀過。或依《文鈔》十念記數之法,自可易於歸一也。若不以心歸一為事,常想見瑞相,或起魔事,不可不知。
欲得攝心歸一,第一要為生死心切,第二要懇切至誠,第三要著實從心中念,勿只滑口讀過。若再不能歸一,當依《文鈔》十念記數之法,自可易於歸一也。(《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九第322頁 復朱德大居士書)
凈土法門,其大無外。無知識人,每每小看。汝已持名,而心不歸一,以業障深故。念時,要心存敬畏,念起於心,聲出於口,音要入耳,要使句句聽清楚。從朝至暮,無用心事,則常念。大聲、小聲、心中默念,都要聽。以心一起念,便有聲相。自己之耳,聽自己心裡之聲,乃極明了事。早晚立一功課,或念《彌陀經》一遍、《往生咒》三遍,即念贊佛偈,念佛或一千、八百、五百,隨各人工夫立。若忙極,則用晨朝十念法念。除早晚功課外,行、住、坐、卧都要念。只求心歸於一,不必定求瑞相。以心若歸一,自與心浮散時不同。若不以心歸一為事,常想見瑞相,或起魔事,不可不知。至誠懇切聽,決不至起魔事。都攝六根,凈念相繼,乃念佛最妙之法。(《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九第401頁 復吳希道居士書)
365、為什麼說聽之一法,實念佛要法?
因為聽之一法,無論何人,均有利無弊,功德甚深。不比觀想等法,知法者則得益,不知法者多受損。
念佛之時,必須攝耳諦聽,一字一句,勿令空過。久而久之,身心歸一。聽之一法,實念佛要法,無論何人,均有利無弊,功德甚深。不比觀想等法,知法者則得益,不知法者多受損。以故不可令不知教理、不明性體之人,修觀想等法也。(《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第478頁 復劉惠民居士書)
哈爾濱極樂寺所發布的一切內容僅作公益性分享,文章內容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繫處理。文中內容不代表我寺觀點。分享文的一切功德,皆悉迴向文章原作者和各位讀者。
※黑龍江省佛教協會2018年漢傳佛教講經交流會
※靜波法師:生也安樂,死亦安樂!
TAG:極樂法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