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2018-2018年生鮮供應鏈行業研究報告

2018-2018年生鮮供應鏈行業研究報告

行研君說

導語

國內生鮮供應鏈體系存在兩種模式,傳統的供應鏈體系和現代化超市的供應鏈體系;而開放平台式的生鮮供應鏈體系正在形成,以永輝彩食鮮、美菜、宋小菜、善之農為代表的第三方供應鏈體系,控貨不控店整合上游種植養殖基地,收集小B端訂單,實現規模集採集運等。

PS:打開微信,搜索微信公眾號「行業研究報告」或者「report88」關注我們,點擊「行業研究報告」微信公眾號下方菜單欄,有你想要的!

來源:許榮聰 招商證券

▌生鮮的痛點在哪裡?

生鮮供應鏈信息不對稱

1、產品流通半徑小、滯銷是常態;

2、流通環節多,流通鏈條長,產品損耗大;

3、生產端產品質量缺乏標準、產品安全難以有效控制;

4、渠道端加價率高。生產端和採購端信息不對稱,價格不透明,價格大幅上漲:一級批發市場到二級批發市場,價格上漲幅度為30%-40%;二級批發市場到零售市場上漲200%。

5、農產品及生鮮產品渠道銷售分布情況:菜場78%的佔比,依舊是主導地位;

6、農貿市場個體商販對產品的信息處於信息不對稱的狀態;

7、農貿市場個體商販沒有議價能力、勞動強度大(基本每天20小時工作);

8、普通消費者希望獲得新鮮、安全的食材,苦於成本、物流等難點,難以獲得;

傳統供應鏈VS現代供應鏈體系

超市代表現代生鮮農產品物流供應鏈模式。

國內生鮮供應鏈體系存在兩種模式,傳統的供應鏈體系和現代化超市的供應鏈體系;而開放平台式的生鮮供應鏈體系正在形成,以永輝彩食鮮、美菜、宋小菜、善之農為代表的第三方供應鏈體系,控貨不控店整合上游種植養殖基地,收集小B端訂單,實現規模集採集運等。

而對比來看,封閉式的現代化體系超市效率更高,開放式的生鮮供應鏈體系次之,但整體高於傳統的生鮮採購模式。

傳統供應鏈:兩頭分散、效率低

以農貿市場為中心的傳統模式中間渠道多、效率低。

生鮮生產的銷售一頭是分散的農戶,一頭是有組織的市場,二者在信息流、物流以及資金流的方面的銜接難度較大。

以蔬菜為例,一頭是分散的生產大棚蔬菜的農戶,另一頭是城市超級市場蔬菜區,只有實現兩頭銜接才能完成蔬菜的銷售。

目前的做法主要是通過小商販或者農戶自己將蔬菜運至產地批發市場,批發商再將蔬菜從產地批發市場運至銷地批發市場,再通過城市配送中心配送至各個農貿市場。

超市供應鏈:自采自銷,成本優、效率高

超市代表現代生鮮農產品物流供應鏈模式。

以超市為中心的現代生鮮農產品物流供應鏈模式,相較於傳統的模式來說,生鮮農產品比較優質和安全,產品價格相對較高。

國內目前能達到以超市為中心的現代化模式的地市和企業較少,國內以永輝超市、家家悅等為代表的生產供應鏈企業形成全產業鏈銜接的平台,中後端的強管理形成前端的高粘性。

而就生鮮流通來看,國內仍是以傳統的農貿市場為主要流通渠道,與海外成熟國家的超市流通存在較大的差距。

在超市當中,能夠實現直采直營只佔一定的比例;國內在生鮮供應鏈仍是以多級採購分銷的模式進行,現代化的生鮮超市承擔全產業鏈流通的角色,從規模化採購、運輸設備、冷藏設備等領域提升產業鏈效率,是國內生鮮消費的趨勢。

現狀:產品流通半徑小,滯銷是常態

第一,生鮮生產具有季節性和周期性;國內生產的蔬菜和水果都是固定季節收穫,決定了生鮮從收穫到消費具備較短的時間周期,而在此期間生鮮運輸必須解決實時性運輸問題;

第二,生鮮上游較為分散;絕大多數單個用戶為「小生產」方式,和歐美等國家農場式的「大生產」方式無法比較,這一特點加大了物流的配送難度。國內從事農業人口達到2.27億人,單位耕地面積人數遠高於成熟國家。

生產端的周期性、季節性和分散性決定了生鮮運輸具備「時效性、易腐性和鮮活性」。

生鮮產品對時效性要求盡量縮短生鮮農產品物流半徑,提供包括運輸技術、倉儲物流設施、配送技術等等,實現高品質的極速物流體驗。

生鮮易腐性特點,要求改變傳統的生鮮農產品恆溫物流,加強冷鏈物流及低溫物流。

基礎設施:基礎設施落後,需求供給不平衡

基礎設施不足、需求與供給呈現區域不對稱。

當前我國果蔬、肉類、水產品的冷鏈流通率,即在物流過程中採用冷鏈物流的比重,分別為22%、34%、41%,冷藏運輸率分別為35%、57%、69%,與發達國家平均水平差距巨大。

遠距離運輸需要較完善的基礎設施,而從冷藏車的以及冷庫角度來看,國內在基礎設施方面存在較大的不足,導致生鮮(蔬果、水產品、肉製品等)運輸半徑小(一般為1-20公里),本地化消費佔多數,而在需求比較旺盛的區域,存在供給不足的情況,產品價格較高,同時在運輸過程中存在較大的損耗,供給與需求存在失衡。

流通環節對比:流通環節多,損耗率大

流通環節多,流通鏈條長,產品損耗大。

國內生鮮整體損耗率水平較高,中國農產品冷藏加工與其他國家相比,產品保鮮化運輸比率較低,而歐美日等成熟國家的產品保鮮化比率水平較高,整體維持在60%以上;而根據產後產值與自然產值的比率,中國:美國:日本:歐洲=0.38:37:2.2:2.1;整體水平提升空間大。

生鮮採購、運輸、管理標準化要求高

生產端產品質量缺乏標準、產品安全難以有效控制。

「小規模生產式」的生鮮供應鏈體系決定了供應鏈的不穩定性,採購的分散化導致報稅比較困難,上游難以形成企業化的運營模式。

同時,在採購端避免採購員吃回扣的問題,採購的監督體系必須完善,分散化的供應鏈體系難以形成標準化的管理體系,而在前端的損耗控制以及產品結構上不穩定性較高,整體產品的新鮮度以及損耗率難以有效保證。

傳統供應鏈效率水平低,渠道加價率在45%生產端到零售終端加價率高。

傳統的生鮮採購模式從原產地到終端消費者產業鏈一般經過四個加價階段,整體加價率在45%,一級批發商承擔的是報價、上游整合以及採購功能,上游農產品種植分散;加價率約在10%左右;

二級批發商承擔物流角色,單元較為分散,一般是倉儲+物流車,上游對接一級批發商,下游對接小B(一般是餐飲、小超市等);小B端對接消費者,承擔零售選品、採購、品類管理等職能,加價率一般在20%左右。

▌商品端:倒逼供應鏈改革,品類視角看生鮮

豬肉:上游規模化正在形成,渠道加價率高

國內養殖的標準化以及規模化程度高於種植,以國內消費最大量的豬肉產品為例,豬肉規模化養殖比例達到10%以上,但整體相較於發達國家水平仍有差距,目前牧原以及溫氏正在形成南北方不同的豬肉養殖基地。

在豬肉養殖產業鏈當中,零售的收入和利潤率整體較高,但我們認為核心是採購規模化以及技術設施導致的成本高,渠道端仍具備較強的改善空間。

水果:進口+國內採購,產品標準化程度高

進口水果一般是貨櫃為單位採購,而在單位貨櫃以上,採購成本低,在單位貨櫃採購以下採購成本較高。

而水果標準化程度相對較高,受氣候以及季節影響,全國化水果形成規模化的集聚基地,不同的地區採購不同的水果。

而在區域化種植上形成分散化的特性,沒有專業的銷售渠道,利潤率低。採購端加價率高,運輸成本及採購成本高,產品到需求終端整體加價率高。

蔬菜:本地化採購,直采+批發雙模式採購

蔬菜:本地採購居多;損耗率高,難以運輸,目前上游正在形成全國化的種植基地。

產品種類SKU較多;供應鏈企業從產地直采,但絕大部分是批發商採購,而實現產地直採的超市企業較少(永輝和家家悅在蔬菜直采做的比較領先)。而傳統的蔬菜採購模式加價率較高,流通渠道的損耗率達到37%,損耗率較高。

水產品:穩定性差,損耗率高

1、上游供應極不穩定,養殖風險高,規模化低難以形成穩定有效的供應,水產品的生產商經常變換,票證很難齊全,導致水產品難以追溯到養殖源頭,下游的正規廠商也難以抵扣稅;

2、產品安全事故頻發,上游主要由「散戶為主」,從業者素質低,用藥隨意,既沒有動力也沒有能力按照食安標準改善養殖環境,積極應用新技術;

3、產品非標/SKU豐富,上游養殖需要解決標準化問題,降低採購成本以及流通成本。

▌生鮮新零售供應鏈模式對比

超市VS開放平台新零售時代,構建現代新型供應鏈體系

新零售專業供應鏈服務商。農產品零售端從B2C到C2B的轉變,新零售呼喚「專業供應鏈服務商」;消費者由商品需求轉變為體驗需求,對生鮮產品價格、新鮮度要求度提升。

農產品流通市場主體(小/散/弱/低)的集約化進程開始加速。

國內農業從業人口下降,作坊式養殖種植農戶開始向規模化集約化的基地轉變,片狀土地集聚,形成公司化的基地養殖和種植,逐步解決分散化採購標準化問題。

新技術與數字化浪潮推動農產品流通的全渠道時代。

SaaS應用以及互聯網技術提升產業鏈效率,從後端採購到前端運營,新技術以及數字化推動訂單採購的規模,前端需求的集約化倒逼後端供應鏈效率提升。新零售時代,構建現代新型供應鏈體系

現代化生鮮供應鏈體系:閉環超市VS開放式B2B平台。

美菜、宋小菜以及凍品在線等獲得知名投資機構投資,生鮮供應鏈領域資本進入加快產業改造速度。

另一端是小B端服務商,典型如善之農、宋小菜、叮咚買賣等,整合上游生產商,形成開放性的平台,服務分散化的超市、餐飲等。

一端是零售企業自建採購團隊,形成生鮮由生產到銷售的閉環,典型代表如永輝超市、家家悅、中百集團、生鮮傳奇。

超市供應鏈體系:選品、物流、損耗率、採購維度

生鮮封閉性供應鏈體系,效率高、管理能力標準化程度高。

衡量超市生鮮採購能力強的指標主要有:1、選品能力;2、品類豐富度;3、物流中心效率;4、損耗率;5、生鮮佔比;6、生鮮毛利率。

在大超領域,永輝超市生鮮供應鏈能力高於中百集團;在社區型超市領域,家家悅高於錢大媽及生鮮傳奇,而與分散化的區域性超市相比,此類超市形成了生鮮供應鏈閉環,能力高於其他超市供應鏈能力,從後端選品、品類豐富度到中端的物流等,然後到前端門店的管控能力,優質的規模化超市形成生鮮供應鏈的強護城河,而具備異地擴張能力的超市鳳毛麟角。

財務數據對比:

財務數據對比:外資超市:物流設施落後,標準化能力差

外資超市:外資超市進入中國,生鮮倉儲基礎較差,在採購、物流、配送標準化能力上較弱。

大潤發生鮮採購來自於濟洪,部分門店自根據需求向當地經銷商採購,大潤發基本無規模化的生鮮倉,輕資產運營模式;沃爾瑪總部直采,按照總采配大倉的模式,個別門店需要找供應商。

標杆企業—永輝超市:全國化的供應鏈體系最強

永輝超市:1、門店拓展至全國,核心解決了供應鏈問題,全國采+本地采能夠解決;2、生鮮品類上足夠齊全,肉製品(白條採購等)、水果(全國採購)、蔬菜(本地採購)以及水產品(沿海運輸)等;3、前台管理解決,擁有較強的標準化管理體系,全國12個物流中心;4、選品、物流、基礎設施齊全。標杆企業—家家悅:構建區域供應鏈體系

家家悅:1、區域性加密,背靠山東物產豐富,供應鏈體系完善;2、全國化採購+本地化採購,配合SPAR,全球化供應鏈體系;3、募投物流中心,加快複製;4、選品、前台管理、物流設施齊全。

新進入者—盒馬鮮生:海外直采+區域直采

1、盒馬的供應鏈體系需要依靠品牌效應搭建,整體來看主要依託於阿里強大的流量、供應商資源,盒馬鮮生整體規模較小;

2、與地區供應商簽訂採購合同,如上海盒馬鮮生中糧供應肉製品。

新進入者—社區超市:依靠規模化搭建供應鏈

新進入者—生鮮傳奇和錢大媽。

1、切入社區型超市領域,SKU精選要求高,要求擁有「引流+變現」品類。

2、規模擴大的過程中,搭建生鮮供應鏈體系,要求領導層具備深層次的零售管理經驗;

3、目前主要是走批發市場,特別是蔬果領域。

開放型生鮮供應鏈體系:互聯網、一批商、採購

開放型供應鏈企業。

1、藉助互聯網的渠道收集訂單;

2、擔當一批商的角色,二批商(物流)自建或者是外包;

3、損耗率控制極低;4、解決國內供應鏈採購、流通的問題。我們判斷在這個領域會有大的服務型企業誕生。

供應鏈開放平台—美菜:F2B模式F2B模式。

平台化的B2B生鮮供應鏈服務商,利用互聯網集合下游需求,規模化採購,降低渠道加價率,提升效率。美菜網「F2B模式」通過自建倉儲、物流、配送,創新升級農產品供應鏈,砍掉中間環節,一端鏈接田間地頭,一端鏈接城市,通過自營和合作夥伴,實現農產品從地頭到餐桌高速的流通,讓利兩端。

開放供應鏈平台—善之農:依託互聯網前端集采

善之農:截至2015年底,善之農線上交易客戶突破3000家,到2017年線上網路覆蓋B端用戶達到了8000家。

藉助「菜買賣」互聯網平台,善之農建立了覆蓋上海市區16家二級批發市場,600多家農貿市場,近萬家零售終端網點的現代冷鏈物流配送服務體系,並與多個國內國際知名餐飲連鎖企業、跨國連鎖超市達成合作,已初步完成對上海地區菜場、超市、批發市場、團膳、餐飲的全渠道布局。

——END——

【PS:點擊以下圖片可查看內容】

投資&學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行業研究報告 的精彩文章:

2018年功率半導體行業研究報告
2018年女裝行業深度研究報告

TAG:行業研究報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