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非遺與人文圖典:街市養鳥人

非遺與人文圖典:街市養鳥人

非遺與人文圖典:街市養鳥人

上海養鳥人的閑暇生活

1980年代,我在上海一家媒體做新聞工作,我的同事中有一位愛鳥人,因多年沒有聯繫,我也不便寫人家的大名,姑且稱之為Z兄。Z兄比我大七八歲,1961年入伍,1968年退伍,他退伍之年也就是我剛剛入伍的時候。我剛到這家新聞單位時,Z兄已經是老編輯了。他人特別聰明,對於鳥類的知識也特別豐富,我有關鳥兒的靈性知識,都是Z兄教我的。他家住浦東爛泥渡路,那時浦東還沒有改革開放,爛泥渡路顯得很殘破,我去他家串門,印象最深的就是他家閣樓上的鳥屋和鴿籠,長期給鳥兒留有一席之地,弄得他的住所屋頂被鳥糞弄得有礙觀瞻,甚至Z兄的身體健康都受到影響,可是這位仁兄還是樂此不疲,他對於養鳥的執著,使我理解了上海人做事的精細與固執。鳥兒會把他家花盆裡剛種下的花種吃掉,把幼苗糟蹋掉,我曾經問過他,養那麼多鳥不怕煩嗎?不怕,喜歡就不能計較得失,他寧願遷就鳥兒。我拗不過他,我想,但願草常綠、樹常青,給鳥兒留一片棲息之地,也給Z兄帶來快樂與安康……

後來我離開了那家新聞單位,與Z兄的聯繫基本上就沒有了,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世事滄桑,我只知道爛泥渡路現在已經是陸家嘴金融貿易區的中心位置,他們家拆遷搬到金橋一帶去了。Z兄今年也該有七十多歲了吧,聯繫全無,無有消息,叫我牽掛到如今,祝他健康平安!

事實上,上海的養鳥人是非常多的,不要說從舊社會過來的老上海人,就是在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木製和竹製的鳥籠不僅吸引著退休的老人,也吸引著上海的年輕人,養鳥的老人提著鳥籠聚在一起喝茶、聊天,年輕人則愛提著鳥籠招搖過市,上海街市儘管是寸土寸金之地,但善良的愛鳥人都喜歡擠出空間來餵養,那光亮的鳥籠常常懸掛於市井人家的陽台或花園裡。

街市的養鳥人,又組成了市井味道,豐富了上海人市井生活的品質,也就是獨具老百姓生活的味道。我對我的學民俗的學生說,市井與鄉野一直是民俗學者的大課堂,今天我還是堅持這個觀點,並希望眾多的攝影家也能將鏡頭聚焦市井,那裡有民眾的生存智慧並能為人們提供理解生活和美的途徑。

人與鳥共融,並不是一個新鮮提法。因為在自然界中,不論是森林、草原、湖泊——都是由動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成分和陽光、水、土壤、空氣、溫度等非生物成分所組成。每一個成分,都非獨立存在,而是相互聯繫的。大約在九百年前,北宋大文豪蘇東坡寫過一篇《東坡雜記》,全篇講的是愛鳥的故事,一千年之前的古人尚懂得愛鳥、護鳥,進入21世紀以後的人們,更應該懂得養鳥與城市生態的價值。擁有時不懂得珍惜,難道非要到失去時才知道珍貴?!

本次圖典發一組街市養鳥人的圖片,與大家分享:

非遺與人文圖典:街市養鳥人

清末上海的鳥籠店

非遺與人文圖典:街市養鳥人

1930年代上海的街頭小販 賣鳥籠

非遺與人文圖典:街市養鳥人

1930年代的法國記者Louis-Philippe Messelier在上海拍攝的愛鳥人

非遺與人文圖典:街市養鳥人

上海1940年代的街頭鳥店

非遺與人文圖典:街市養鳥人

上海城隍廟湖心亭附近的鳥市場,各式鳥籠層層疊疊掛滿鋪面

非遺與人文圖典:街市養鳥人

上海老城隍廟附近的鳥市

非遺與人文圖典:街市養鳥人

1980年代 清晨玩鳥的市民

非遺與人文圖典:街市養鳥人

1980年代的鳥市場

非遺與人文圖典:街市養鳥人

系在曹楊新村小區樹上的鳥籠

非遺與人文圖典:街市養鳥人

1990年代的上海養鳥人

2018年8月15日於滬上五角場凝風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