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乾隆帝寵臣,功勛卓著受封一等公爵,連和珅都對他忌憚三分

乾隆帝寵臣,功勛卓著受封一等公爵,連和珅都對他忌憚三分

說起和珅,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這位終乾隆一朝的寵臣、權臣,初為官時,靠著精明強幹、善於逢迎,很快得到乾隆帝的寵信,並將幼女十公主嫁給他的長子豐紳殷德,使和珅不僅大權在握,而且成為皇親國戚。隨著權力的成長,他的私慾也日益膨脹,利用職務之便,結黨營私,聚斂錢財,其私財用富可敵國來形容一點兒都不誇張,以至於嘉慶帝在將他革職抄家時流傳了這樣一句話:「和珅跌倒,嘉慶吃飽」,拒傳抄得他的財產總額達到數億兩白銀之多。然而這位權勢熏天的寵臣在朝中並不是沒人反對,朝臣如劉墉、紀昀等皆不願依附和珅,比起這些沒什麼實權的大臣來,和珅最為忌憚的卻是一位武將,他同時也是乾隆的重臣、領班軍機大臣,章佳·阿桂。

章佳·阿桂,字廣廷,號雲崖,大學士阿克敦之子,清朝名將。他出身於達官顯貴之家,父親阿克敦是乾隆朝協辦大學士、刑部尚書,很受乾隆帝的器重。自幼聰敏過人,「聞人談史事,即了了,能記其大略」。乾隆三年(1738年),二十一歲的阿桂中舉,第二年補授兵部主事。此後的十多年中,他的仕途並不如意,接二連三的打擊,幾乎使他身陷囹圄。直到乾隆二十年,阿桂建功立業的時刻才真正到來,這時的他已經三十八歲。這一年,乾隆帝利用厄魯特蒙古準噶爾部發生內亂之機,決心完成康熙、雍正兩朝未竟之業,命清軍分兩路向以達瓦齊為首的準噶爾部發動了大規模的進攻。同年六月,阿桂被派往西北,投身疆場。到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底,清軍已基本平定準噶爾部。接著阿桂又奉命統軍與其他各路清軍平定天山南路霍集占兄弟的叛亂(即大小和卓叛亂),在清軍的窮追猛打之下,敵兵潰不成軍,紛紛投降,這一戰清軍俘獲一萬二千餘人,牛羊駝馬不計其數,霍集占兄弟被斬首,至此,天山南路被徹底平定。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初,阿桂率滿洲索倫兵五百名、綠營兵一百名和三百名維吾爾族農民開赴伊犁,此為伊犁屯田之始。此舉對清朝在這一地區的統治至關緊要,不僅穩定了西北地區的穩定,有利於開發邊疆地區的經濟,更加強了清廷對這一地區的控制,維護了國家的領土完整。大小和卓之亂的平定標誌著清代中國統一戰爭的完成,也是乾隆皇帝的十全武功之一。此役之後,天山南路重新納入中國版圖,清代中國疆域臻於極盛。這一年,清政府褒獎平定西北的功臣,以功勞大小為序,在紫光閣懸掛畫像,阿桂被排在第十七位。乾隆帝親自撰文稱讚阿桂:「心可干城,楚材繼出,為國之楨」。乾隆二十八年正月,阿桂到北京後,被授予軍機大臣,給予在紫禁城內騎馬的殊榮,並補授正紅旗滿洲都統,晉太子太保。但在京城僅一年多後,阿桂就又被派往西北,被委任為伊犁將軍,鎮守當地。

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乾隆帝以經略大學士傅恆為主將,阿桂、阿里袞為副將軍再次進攻緬甸,但這次對緬甸的征伐因其地水土惡劣,導致官兵染上瘴癘之疾紛紛病倒,總兵吳士勝、副將軍阿里袞等重要將領,均被惡性傳染病奪去生命,連主帥傅恆也染上惡疾以致一病不起。直到最後緬甸國王求和罷兵,清軍才班師回朝。這場慘勝之後半年,乾隆帝以緬甸不遣使臣進貢為由,將阿桂「著以內大臣革職留任,辦副將軍事,令其自效」。正當阿桂因辦理緬甸事務屢遭貶斥時,四川金川地區的形勢再趨緊張,清廷的注意力從緬甸轉向金川,這就給阿桂提供了洗刷舊恥、建功立業的大好機會。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乾隆帝授阿桂為定西將軍,率軍進剿金川莎羅奔之孫索諾木等眾的叛亂,經過五年的征戰,終於在乾隆四十一年正月逼令索諾木偕其部眾二千餘眾出降,大小金川徹底平定。阿桂征伐大小金川的勝利,也使他的地位大大提高。乾隆帝封其為一等誠謀英勇公,並進為協辦大學士、吏部尚書和軍機大臣。

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阿桂充玉牒館、國史館、四庫全書總裁,文淵閣領閣事經筵講官,授武英殿大學士,乾隆四十五年任軍機處領班軍機大臣;次年,又位居大學士班次第一。短短五六年的時間,阿桂已成為清廷「綜理部務,贊襄樞要」的第一重臣。從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至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之間,阿桂在京城處理政務的時間並不多,他經常以朝廷重臣的身分,被乾隆帝派往各地,像一個救火員一樣解決緊急和棘手的難題。阿桂不僅是著名的統帥,更是一代名臣,他參與國家重大政務的決策,勤慎善斷,處理問題細緻周到。阿桂在數十次奉命治理河工海塘過程中,從當時當地的實際情況出發,克服困難,盡心儘力地堵塞決口,修築堤壩,大大減少了水患帶來的損失。自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到嘉慶二年(1797)的九年時間內,年近七旬的阿桂一直在京城處理政務,也度過了人生道路上的最後一段里程。

此時,朝廷的政局已為和珅及其同黨所把持。阿桂雖以勛臣為首席軍機大臣,地位在和珅之上,但因他十餘年間經常外出,很少在京城處理政務,使得和珅乘機竊取朝中大權。阿桂對和珅專權亂政很是痛恨,但礙於乾隆帝對和珅的寵信,加之自己年已古稀,力不從心,因而也無可奈何。然而他不願和和珅同流合污,儘管和珅一再拉攏他,也不能動搖他潔身自好之志,「乃除召見議政外,毫不與通交接。凡立御階之側,公必去和相十數武,愕然獨立,和就與言政事,公亦漫應之,終不移故處也」。阿桂對和珅的態度再加上其位高權重,更是影響了朝中的其他大臣如劉墉、紀昀等人不與和珅為伍。而和珅雖然對其恨之入骨,但因阿桂權位高、資格老,又是領班軍機大臣,一等公爵,不僅對其無可奈何,反而對阿桂頗為忌憚,畢竟朝中有實力和他一爭權勢的也只有阿桂這個老臣了。嘉慶二年(1797年)八月,八十一歲高年齡的阿桂病逝,贈太保,入祀賢良祠,謚號文成。

阿桂是乾隆朝出將入相的少數重臣之一,他屢次統領大軍東征西討,為鞏固多民族統一國家立下了重大功勛。他知人善任,發現才能膽識之士,即使是「散僚卒伍」,也「即登薦牘」。他治軍有方,賞罰分明,臨危不懼,指揮若定,屢建奇功。《清史稿》:將者國之輔,智信仁勇,合群策群力冶而用之,是之謂大將。由是道也,佐天子辨章國政,豈有二術哉?乾隆間,國軍屢出,熊羆之士,因事而有功;然開誠布公,謀定而後動,負士民司命之重,固無如阿桂者。還領樞密,決疑定計,瞻言百里,非同時諸大臣所能及,豈不偉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人物誌 的精彩文章:

乾隆帝的三任皇后——一位被廢,一位為追封,另一位是他一生摯愛
延禧攻略中的魏瓔珞——生育四子二女,死後二十年被追封為皇后

TAG:歷史人物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