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擁有「共情力」,三觀不同也能做朋友

擁有「共情力」,三觀不同也能做朋友

文 | 李曉木 · 主播 | 韓星

十點讀書籤約作者

到底怎樣才算幸福呢?

起初,我們追求花不完的金錢、碾壓眾人的成就、深受矚目的地位,以為這就是幸福。

後來發現這欲壑彷彿是一個沒有盡頭的黑窟窿,越追求越累心越迷茫,驀然回首,幸福已經桎梏。

生之時年實在有限,我們不給自己找到幸福的出口,依著外物終老,內心痛寂,實在無法安好。

我贊同《心理學》中說的:

金錢買不來幸福,成功和地位更不是幸福的真諦。而只有各種關係的融洽,才是幸福最重要的因素。

那麼,如何擁有融洽的關係呢?

亞瑟說:

只有當我們變得富有同情心,能夠真正理解他人的感受時,我們的內心才將收穫一直尋覓的融洽的幸福。

這種能力叫做共情。

曾經在一本育兒書中看過這樣一個難忘的開頭:

」在一個健身房外的走廊里,一個兩歲的男孩突然趴到地下,又哭又鬧。

他的媽媽也索性趴在地上,使她的頭和兒子的頭成了一個水平線,兩個人的鼻子也碰到了一起。

神奇的是,孩子臉上的憤怒慢慢消失,哭叫聲變成了耳語,終於把哭紅的小臉靠在地板上,他的媽媽也同樣把自己的臉靠在地板上。」

「他們又這樣待了兩三分鐘,最後孩子站了起來,媽媽也站了起來,向孩子伸出手來。孩子抓住了媽媽的手,情緒已經變得安穩,神情非常甜蜜。「

看到這裡,我特別的感動,無疑,這是一位有智慧的媽媽。

從媽媽的動作來看,她就是把自己放在一個2歲孩子的狀態去理解和陪伴,安撫孩子發泄情緒的生理需求,而不是成人的視角去講道理和打罵。

父母和孩子共情的體驗,有時真的就會像點穴一樣,一旦孩子感受到愛和溫暖,他的情緒就會流動起來,一直糾纏的問題往往就迎刃而解了。

就像教育家阿黛爾說的:

父母越能做到共情,親子關係就越融洽。

奧修說:

真正的共情,首先來自對人性的理解。

我更願意改成:真正的友情,來自於人性的共情。

作家劉白羽到上海治病。當時他的兒子濱濱正患風濕性心臟病,便讓濱濱也到上海看病。遺憾的是,濱濱的病情並不見好轉,又要返回北京。

劉白羽萬般無奈,只得讓妻子帶病危的兒子回家。母子倆回北京的當天下午,劉白羽心神不寧。

這時,巴金、蕭珊夫婦來到了劉白羽的病房。

他們誰都沒有說一句話,默默地坐在沙發上。病房裡靜悄悄的,巴金伸手握住劉白羽微微發顫而又汗津津的手,輕輕地撫摸。

巴金非常了解濱濱的病情,一直為他擔憂,怕路上發生意外。他懂得此時的劉白羽的心情,任何的勸解,都不如陪伴。

後來傳來母子倆已平安抵達北京的消息後,三個人長長地舒了口氣,臉上都露出了笑容,才開始聊天。

原來,巴金怕濱濱在路上病情惡化,有不好的消息傳來,劉白羽一個人承受不了,於是攜夫人專門前來陪伴他。

劉白羽對此深深地表示謝意。巴金卻擺了擺手,淡淡地說:

沒什麼,正好有空,只想陪你坐一坐。

真正的朋友,一方遇到難處,另一方從不講道理,邀功勞。而是從對方的角度出發,和他同一情感觸點,真正地做到共情、體諒和陪伴,甚至寵溺。

一想到有那麼一個淡淡如水,卻懂你所有的朋友,心中不禁溫暖許久。

人生一知己,足以慰風塵。

兩個人在一起時,我們總是想要為對方做點什麼來表達深情。

其實,兩個人在一起的每一天,彼此保持「共情式」的聊得來,才是真正的深情。

在民政局工作的朋友曾給我講過一個故事:

一天,有兩個客戶來辦理離婚,朋友問起原由,是因為妻子有一天回家後和丈夫抱怨:「累死我了,一下午談了6個客戶,似乎一個也沒談成。」

丈夫說:「看吧,這就是你能力不行,你的話術有問題。」

妻子委屈地哭了很久,覺得丈夫不理解她的付出,還說風涼話。

丈夫實在不耐煩了,說:「哎!你這個人怎麼不識好歹?我在幫你,還跟我哭哭啼啼。」

妻子也不示弱:「幫我?你要是真幫我,就每月掙個萬八千的,算真的幫我了。」

丈夫說:「你不就喜歡幾個臭錢嗎?那誰能掙,你和誰去過好了。」

兩個人都覺得三觀不同,何必強融,決定離婚。

朋友覺得他們的問題,並不是三觀不同,而是兩個人都缺少「共情」的能力。

於是,給他們分析問題所在。妻子只是想倒倒苦水,得到安慰。但丈夫把「苦水」當成問題,急著解決。

如果兩個人學會共情,那將是另外一番情形:

妻子說:「累死我了,一下午談了6個客戶,一個也沒談成。」

丈夫說:「大熱天的,快坐下來喝口水吧!太不容易了,為了這個家,你付出太多了。」

妻子會瞬間感受到丈夫的理解和關切,心情一下子就會由陰轉晴,也避免了一場離婚之戰。

同樣是一件事,不同的處理,不同的結局。

前者讓人晦暗失望,頓覺薄涼,後者產生的共情,讓人暖心。

在朋友的勸說下,當時丈夫就和妻子道歉了,說他一直知道妻子的付出和不易,都是為了他。妻子也哭著說,她也任性了,沒有意識到他在給她想辦法。

兩個人隨後就牽手回家了。

看吧,夫妻間經營之道的重要功課,就是共情。需要學會換位思考,善於傾聽,同時表達尊重和理解。

夫妻間的煩惱就會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感情也會因為默契而越來越好。

所謂共情,簡而言之就是一個人能夠理解另一個人的獨特經歷,並對此做出反應的能力。

保留空間,不帶評判,帶著情感去連接,以及與對方交流那些令人難以置信的傷痛,讓對方知道「你不是一個人」。

誠如《重啟》中說:

安慰一個哭泣的人,最好的方式不是說「不要哭」,而是說「你一定很痛苦吧,想哭就哭吧」,或者「如果我是你,我也會哭」。

嚴歌苓在《第九個寡婦》一書中說:

「人之所以能夠感到幸福,不是因為生活得舒適,而是因為生活得有希望。」

共情的體驗就是人們心中希望的火苗。

它是一種高級修養,更是我們畢生追求的幸福之道。

謹此共勉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十點讀書 的精彩文章:

孔子:路寬不如心寬,命好不如心好
學會釋懷,你就不會那麼累了

TAG:十點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