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讀研究竟有多不容易,只有我們自己心裡清楚
本文來源於:一讀EDU(ID:yidu_edu),作者:姜玉傑;原標題:今天,研究生教育對女生更友好了嗎?
「一屋六碩士」、「又一女生宿舍集體考研成功」、「7個考研明星宿舍,6個是女生宿舍」……近年來,諸如此類的新聞,頻繁見諸報端,無形中給人一種女生都在讀研的錯覺,而有關男生考研的報道卻並不多見。
不過,女生真的成為考研主流群體了嗎?研究生教育對女生更友好了嗎?
事實上,隨著研究生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我國公民獲得研究生教育的機會的確在增多,相應的,女生進入研究生教育的人數也不斷上漲。
根據教育部發展規劃司2016年教育統計數據,我國女碩士達870987人,占碩士總數的53.14% ;女博士達132132人,占博士總數的38.63%,且這兩個比例在10年間始終呈上升趨勢。
然而,看似繁榮的數字背後,也頻頻出現「導師直言不招女生」「學術不是女性的地盤」等性別偏見的言論。
這種數字統計上的繁榮與現實境遇上的弔詭,一方面表明女生在研究生教育過程和教育結果上面臨的隱蔽的性別歧視,另一方面也禁不住讓人想問:在進入研究生教育階段後,女生面臨哪些「習以為常」的性別不平等?
本文擬從教育公平的3個方面出發,揭示研究生教育性別不平等的現實。
起點公平並非教育性別公平的唯一內容
北京大學首批3名女生(網路圖片)
南京高等師範學校首屆8名女生合影(來源:南京大學校友網)
經過近百年的發展,尤其是1999年高校擴招之後,我國高等教育進入了大眾化階段。
如圖1所示,在本專科階段,女生佔比甚至已經超過男生,並且近些年女生佔比還在緩慢上漲。
數據來源:根據教育部發展規劃司2012-2016年教育統計數據整理
入學機會均等雖然是實現男女平等的重要內容,但並不是唯一內容。實現平等的更為重要的指標是教育環境的公平、教育資源分配的公平,以及男女兩性在教育中獲得自身發展的條件和機會的公平。
換句話說,我國在提高男女研究生教育公平方面的努力,正在由教育起點公平轉向教育過程和結果的公平。
女性仍然面臨隱性不平等
通過梳理相關文獻,我們發現,我國研究生入學機會的性別不平等已經轉為更深層次的問題,逐漸從數量上的顯性差異向質量上的隱性差異轉變。
下面,我們將從高校層次、學科和專業選擇、教育教學以及就業等4個方面揭示這種不平等。
不同層次高校的性別差異
數據來源:根據教育部發展規劃司2006-2016年教育統計數據整理
網址http://www.moe.gov.cn/s78/A03/moe_560/jytjsj_2016/
然而,在博士層次,我們卻看到了極大的反差,2006年男博士比女博士所佔的比例高32.26個百分點,到2016年,這一差值下降至22.74個百分點。即便如此,從人數來看,女博士人數依然遠少於男博士。
數據來源:根據教育部發展規劃司2006-2016年教育統計數據整理
網址http://www.moe.gov.cn/s78/A03/moe_560/jytjsj_2016/
這可以一定程度表明,研究生教育的層次越高,女性獲得的入學機會越少,研究生入學機會的性別比例差異越嚴重。
究其原因,除了社會對女博士的「污名化」,就業歧視、年齡歧視、婚戀觀念等也是阻礙女性接受更高層次教育的重要因素。
此外,在優質研究生教育資源的佔有方面,男女也存在很大差距。
表1是廈門大學教育研究院謝作栩教授對5所部屬重點高校博士研究生入學機會的性別差異統計,從中可以看出,男性進入部屬重點高校的比例遠遠高於女性,兩者相差28個百分點。
表1 五所部屬重點高校博士生入學機會的性別差異
數據來源:中國高等教育研究資料庫,網址http.//.www.hedb.xmu.edu.cn 引自張繼平.研究生入學比例公平的社會學分析[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3.(03).7-13.
學科和專業上的性別隔離
在傳統觀念的束縛下,女性往往被認為適合那些「家庭功能延伸」的職業,比如教育、家政、護理等,相應的學科專業也聚集了大量的女性,從而形成了「女性優勢專業」和「男性優勢專業」,造成性別隔離。
所謂「學科和專業性別隔離」主要是指「某一性別的學者或專業人士在某些學科和專業上的高度集中,形成了與另一性別學者或專業人士的專業隔離狀態」。
那麼,隨著研究生教育的發展,這種情況是否依然存在?
由於在研究生教育層次專業選擇方面的相關研究數據不足,而本科與碩士研究生層次的專業選擇有相對的一致性,我們就退而求其次,主要以本科層次學科專業選擇的數據來看看兩性在研究生教育層次的學科專業「隔離狀態」。
北京大學教育學院劉雲杉教授曾對2000-2005年間北大男女專業選擇的差異做過統計,結果顯示,該校本科生中女生佔比低於40%的學科有基礎理科中的數學、物理學、化學、地質學,和應用理科中的技術物理、應用化學、計算機、電子學,其中,基礎理科中的物理學女生佔比最低,為12.8%。
換句話說,男生在這些學科中佔據絕對優勢。
而與此相對應,女生佔比高達60%的學科有中文、國際關係、經濟學、編輯出版、新聞類、藝術類、英語等人文社科領域,其中新聞類女生佔比最高,達76.8%。
換句話說,男生在這些學科中佔據絕對劣勢。
也有學者對2005年東中西部地區34所理工類本科高校的學生進行過統計分析,結果發現,理工科院校或科系中男女生專業性別隔離的現象更為嚴重,尤其是物理和工科類學科中的女生比例僅為33.98%和22.69%。
這些都表明,男女在學科專業選擇上有顯著的性別隔離,教育環境在對女性不友好的同時,也讓男性面臨選擇壓力。
教育教學中的隱性差異
就業上的不公平
就業上的不平等,是教育結果不公平的主要表現。雖然在法律和制度層面,有關就業的性別偏見已經消除,但事實上,隱性的性別歧視依然存在。
即便到了研究生教育層次,女性在就業市場上仍然處於不利地位,這種差異不僅表現在就業機會上,還體現在就業質量上。
山東女子學院教育學院陳新葉教授曾對山東省各高校2011-2013年的大學生就業情況展開調查,結果顯示,在研究生教育方面,雖然女生畢業人數明顯高於男生,但就業率卻低於每年度平均就業率和男生的就業率,而男生則相反。
以2013年為例,該年度山東省女研究生畢業人數10383人,男研究生9120人,但女研究生就業率為61.88%,男研究生就業率為68.34%,女生低於男生6.46個百分點。這說明,在就業機會上,女生面臨明顯的阻力。
表2 2013年山東省男女研究生畢業人數及其就業率
數據來源:陳新葉.高等學校中的性別偏差問題及性別意識教育研究[D].山東師範大學,2014.
而在就業質量方面,教育過程中的學科和專業性別差異則演變為教育結果上的「職業隔離」,女生從事的行業在結構上與男生差別很大。
根據陳新葉教授的統計,在科學研究和綜合技術服務業工作的女生比例僅為36.98%,而從事金融保險業的女性也只佔39.53%。
2004年一項上海部分高校女大學生就業情況調查也表明,大學生就業確實存在性別歧視,其中一個支撐論據就是,雖然有21.7%的女生想進國家機關,18.6%的女生相當公務員,比例與男生相近,但最終僅有8.7%的女生進入國家機關,6.3%的女生當上公務員,而男生對應比例分別為11.7和9.1%。
小結
女生成為考研主流,無疑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進步,也為女性接受更高水平教育鋪平了道路。
然而,這並不意味著研究生教育環境對女生更友好了。
在看到教育起點方面進步的同時,我們也不能忽視那些被遮蔽的不平等:博士層次女生比例偏低、學科和專業選擇的強性別隔離、課堂教學和教材中「默認的」男性優勢以及就業機會和就業質量的不平等,等等。
對女性來說,通過考研進入研究生教育體系只是男女平等征程的開始,要實現「根據理性做出符合自身願望的選擇,並得到社會的認可與尊重」、實現真正的平等,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這也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
Reference:
史靜寰.現代西方女性主義的理論和實踐[J].山西師範大學學報社科版,2000(03).
顏嵐嵐.王偉宜.從顯性差異到隱性差異 —— 中國高等教育入學機會性別差異述評[J].教育與考試,2017.(03).56-61.
張繼平.研究生入學比例公平的社會學分析[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3.(03).7-13.
劉雲杉.女性進入精英集體:有限的進步[J].高等教育研究,2008.29(02),50.
劉慧群.社會性別視角下的高等教育公平[J].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30(05).128.
李潔.王穎.石彤.社會性別觀念對女研究生學業成就的影響——基於第三期中國婦女社會地位調查之女大學生典型群體調查數據的分析[J].婦女研究論叢,2013(03).18-27.
敬少麗.女性主義視野下的教育機會均等[D].華東師範大學,2006.
陳新葉.高等學校中的性別偏差問題及性別意識教育研究[D].山東師範大學,2014.
唐衛紅.從女性主義視角分析高校潛在課程中的性別不平等[J].當代教育論壇,2007(07).97-98.
佟新.梁萌.女大學生就業過程中的性別歧視研究[J].婦女研究論叢,2006(12).32.
※科學證明,乒乓球是最好的運動!
※中國護照長啥樣?紫外線下看美呆了!
TAG:環球物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