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位中專生與改革開放40年

一位中專生與改革開放40年

山野讀書聲:聽三中全會旁白

時代總愛深水靜流,個人偶爾波瀾不驚。1976年秋天,我不到3歲,曾祖母、祖父母帶領兒孫們,從村中心的祖屋,搬到村東頭——一幢以開荒占補平衡方式,新建在生產隊毛竹山園的兩層青瓦木閣樓房。依稀記得搬家那天,作為四世同堂唯一的第四代,我雄赳赳地扛起一件「傢具」——兩根掛蚊帳的竹竿,似乎要打出人生的旗幟。在東臨竹園的新房,開啟了我識文斷字的情緣和一場終身學習的行旅:無論是曾祖母的剪紙雙喜字,祖父的醫書藥典,還是父親的報刊,叔叔姑姑們的課本,都如饑似渴,得者不拒;看簡單的字挑著認,夜裡圍著火爐,以鐵鉗為筆,在爐邊灰燼里試著寫。1980年到大隊小學開學發書時,我對同學們吹牛,說課本里許多字和加減題目自己都會。

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落實到家鄉時,已是1983年,生產隊分田包產到戶,父母與祖父母分家,自立門戶,分得十來畝水田,種兩季水稻,30畝荒山,急需開荒種植柑橘。只要放假,我就幫家裡幹些農活,除了犁田耙田,從漚肥腳踩勻田、插秧種田、除稗耙田、壟溝養魚、噴霧殺蟲、割禾打穀,到為種柑橘開荒、挖坑種樹施肥、間種花生、瓜子西瓜、除草採摘,似乎樣樣都做過,但做的質量都不高,動作也緩慢。最輕鬆的是放牛,暑假七八月,要麼早上天剛麻麻亮,把黃牛牽到田間,順著田埂,時刻掌握韁繩,只讓它吃田邊嫩草,嚴防它甩舌偷食禾苗;要麼與村裡夥伴,午後趕著牛群,到流出兩條小河的後山裡,漫山遍野地自由放牧,傍晚草足料飽了,再回村歸圈。弟弟妹妹年幼,不到學齡,家中勞力不足,我又一心只想讀書,渴望成績提高,為了暑假補習英語,我還與母親鬧過意見。

人生定盤星:迎南方談話春風

1989年夏天,我喝著維磷補汁熬夜衝刺中考,終以高出地區重點高中線50多分、中專線40多分的成績,考上鐵道部屬中專——鐵路運輸學校。

但給新起點,必開新風景。從桂北小山村第一次乘坐火車,由大叔護送,來到全國一流、自治區的工業重鎮。當時壓根不知大叔深為90斤、一米六的清瘦侄子擔心,更不知他離校轉身剎那,鼻尖酸楚陣陣,我儼然少年不識愁滋味,打開懷揣已久的城市夢想。

堅持日記反思,詩文寫作。在日記里,我用大量篇幅,記錄著黨的十四大的主要成果和主要精神,特別記錄了大會新聞發言人劉忠德宣布鄧小平接受作為十四大特邀代表,並寫到,鄧小平是我們黨傑出的領導人,在各個歷史時期都作出過傑出貢獻,是我國社會主義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年初鄧小平南方談話精神,為十四大作了重要的思想和理論準備。

中專四年特別紮實,興趣愛好使然,大量課外閱讀和寫作創作,編短劇、演小品,屢獲市詩歌獎、鐵路局報告文學獎,參加自治區小品展演,耕讀自然交融。

最重要的是,沐浴在談話春風裡,黨組織精心培養,反覆考驗,同志們砥礪襄助,自己強化主觀思想改造,學生工作與專業學習齊頭並進,畢業前七個月,我成為一名學生預備黨員,抱定共產主義信仰,認準人生定盤指路的恆星!

知行鐵路人: 看高鐵改變世界

俯首耕讀,莫問前程。1993年夏天,我分配到鐵路局所在地的電務段,擔任見習通信電纜工。在中修隊,白天查修戰備通信電纜,手提30斤回字基座,肩扛70斤電纜標,自備午餐盒飯,一身草帽工裝,敞篷貨車早出晚歸。夜裡發憤筆耕,半年發表十多篇文章,最具影響有《中國有棵辣椒樹——紀念毛澤東誕辰100周年》和《敢問路在何方?——鐵路1993年改革攻堅分析》。

1997年2月,鐵道部撤銷分局之前,我調任鐵路局秘書,切身體會「高鐵國家大戰略」,卧薪嘗膽萬里路,世事滄桑萬卷書!

崗位縱橫轉換,工作學習知行合一。1993年入路工作,2013年離開,班組、車間、站段、分局、鐵路局、鐵道部貨運公司,主業運輸、輔業多經,黨、政、工、團,每一層每一步都沒有空踩,摸爬滾打了鐵路改革發展黃金20年。在分局黨辦,參加全國成人高考,讀了北京交大交通運輸本科,2001年以《鐵路運輸發展現代物流相關研究》前瞻鐵路跨世紀發展,成為工學學士。在鐵路局分管工作太繁雜,物流、文廣、旅遊、國際商貿、商業地產應接不暇,深感能力恐慌,參加全國聯考,就讀華中科技大學,以《中國鐵路貨運公司集團物流化發展研究》深思高鐵後的鐵路貨運變革,成為工商管理碩士。

交通探路者:悟首都創新哲學

大國復興,交通先行,鐵路公路,圖強並舉。由鐵路轉公路, 行思踐悟,耕讀不懈。我呼籲以市場創新可持續發展,打造「百年老店」,服務首都城市安全優質高效運行。實幹5年多,2017年秋天進黨校脫產研修4個半月,將工作置於新時代首都大局,堅持問題導向,嘗試數十萬字《首都創新發展方法論研究》,從實踐到理論歸納,從理論到實踐驗證,再從企業個案到普遍規律,思考新時代首都改革開放的理論思維改造,領悟首都高質量發展的實踐方法創新。

20歲放棄黨校函授,是為了拓展專業充實底蘊,40歲回歸黨校讀研,因為有了深刻新思考。經過追尋比較,我發現中央黨校集聚了大批人文學科頂尖高手,毅然選擇中央黨校,自知自明長期事理工、好人文,就選擇文理交融的科技哲學研究生!3年下來,一節課我都沒捨得落下,格外珍惜課堂內外,與師長們交流思想,砥礪人生,終以《交通物聯網環境下人與物的邊界變化》畢業論文獲得優秀畢業生,代表同學們在畢業典禮上,分享半耕半讀的人生快樂。

耕讀家國夢:新時代赤子情懷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群體更應有群體的擔當。在母校,我們是第四屆的初中生源中專生,生源比例大約四成城鎮,六成農村。七成同學的中考成績,都在當地重點高中分數線以上,一些湖南籍同學,還是當地中考狀元,有的同學幾乎以滿分成績考來。全國其他小中專,情況也大同小異。小中專生的底子,積極向上的心氣,註定要半耕半讀,匍匐攀登不止!

畢業25年,改革開放40年,當下的場面最精彩、變化最劇烈,我們的際遇,正是時代的縮影。同學們的發展基本正態分布,七八成同學後續上了在職大專、本科,極少數還上了研究生,在本職工作中,是各個層面的中堅力量,在家庭多是頂樑柱,能吃苦耐勞,勤勉實幹,同學之間、師生之間講情重義,感時濟世。

社會上有種認識,說這幾批中專生,都從初中畢業掐尖,對國家發展、對民族復興,有著尚未評估的影響。我們則自我解嘲,說這是發揚風格,提前讓路,更像《1970年代生的中專生》寫到的:「絕不是,個體的歷史/一粒粒石子,剛柔相濟/這必定是,國家記憶的片斷/我們被速成道碴,托起萬里路基」。

是啊,成千上萬名小中專生,因平凡更顯生命可愛,恍若鐵路上、公路上的一粒粒有思想、有風骨的道碴。無論多少碾壓衝撞,任由天地怎麼風吹雨打,一顆顆永葆青春的赤子之心,懷抱民族偉大復興的家國之夢,耕讀傳家無怨無悔,奮鬥報國不負此生!

文章原標題為《耕讀家國夢—— 一位中專生與改革開放40年》,刊載於《學習時報》2018年8月17日第4版

本期編輯:董大偉

關注學習時報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頁面

通訊錄→公眾號→右上角「+」→搜索「studytimes」

文章頁面

文章分享

二維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學習時報 的精彩文章:

警惕!當前金融體系的四個風險點!
愛因斯坦不為人知的另一面

TAG:學習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