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 實現生態保護與協調發展和諧統一
瓊中森林覆蓋率達到83.74%,自然生態環境優越,熱帶雨林山區的植物多樣化 熊峰 攝
建設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
實現生態保護與協調發展和諧統一
文 | 王琳 傅軼 David Weaver
國家公園是指由國家批准設立並主導管理,邊界清晰,以保護具有國家代表性的大面積自然生態系統為主要目的,實現自然資源科學保護和合理利用的特定陸地或海洋區域。為保護生態而設立國家公園是世界各國的普遍做法,目前已有100多個國家建立了國家公園。截至目前,我國設立了三江源、神農架、武夷山、錢江源、南山、長城、香格里拉普達措、大熊貓、東北虎豹和祁連山等10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涉及青海、湖北、福建、浙江、湖南、北京、雲南、四川、陝西、甘肅、吉林和黑龍江等12個省市。然而,這些試點中尚無代表熱帶地區的國家公園。海南應當積極建議國家相關部門在本省開展熱帶雨林國家公園試點工作,這將是海南作為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的創新之舉,為我國國家公園體制建設探索和積累經驗。
海南呀諾達雨林文化景區仙境醉人 圖/海南旅遊網
海南熱帶雨林區域滿足設立國家公園的三大條件
一是海島型熱帶雨林的國家代表性。海南在海洋環境下建設海島型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是以保護生態系統和保護生物多樣性為目標的。我國的熱帶雨林多為熱帶季雨林,是在熱帶季風氣候條件下發育的植被,主要分布在雲南南部、海南和台灣南部,在西藏東南部、廣西、廣東也有少量分布。海南熱帶雨林區域作為海島型熱帶雨林,既有極其重要的自然生態系統,又擁有獨特的自然景觀和豐富的科學內涵,為全國人民高度認同,在全國範圍內具有特殊意義。
二是瀕危熱帶雨林的生態脆弱性。與國內其他熱帶雨林相比,海南熱帶雨林具有如下特點:典型的海島型熱帶雨林、中國最完美和種類最豐富的熱帶雨林、海南島內河流域核心水源區、海南島生態系統的核心,絕大多數分布在海南島中南部山區,主要包括五指山、尖峰嶺、霸王嶺、吊羅山、黎母山等,這些雨林區森林資源豐富,珍貴樹種繁多。海島型熱帶雨林具有的生態優勢,是特殊的、罕見的、不可替代的,也是瀕危的,一旦被破壞,就很難恢復,具有極高的保護價值。
三是國家公園體制建設的政策可行性。建立國家公園體制是我國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的重要內容,由2013年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作為重點改革任務提出。2015年6月,國家發改委採用地方申報的方式啟動了為期3年的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同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對建立國家公園體制進行了具體要求。2017年9月26日,《建立國家公園體制總體方案》公布,至此,我國國家公園建設進入實質性發展階段。到2020年,建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基本完成,國家將根據國家公園功能定位和全國總體布局,整合相關自然保護地,設立一批國家公園。有學者提出,參考國際上的劃分標準和中國自然生態系統物種的分布情況,我國國家公園的規模數量的可能值在60到200之間。海南要積極開展國家公園體制試點,設立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把生態環境保護放在最優先位置。
尖峰嶺國家森林公園天池 張茂 攝
建設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整合生態保護與區域協調發展的五大價值
借鑒國外經驗,國家公園的設立通常需要滿足三個條件:一是必須是在全國範圍內具有特殊意義,通常為歷史、文化或自然原因;二是資源必須具有代表性;三是管理可行,土地區域面積足夠大而運營成本控制在可動用資金範圍內。海南熱帶雨林在自然生態方面具有這樣的條件,擁有成為國家公園的現實可能性。而管理上的可行性則基於其價值系統。
一是生物基因庫的國家戰略價值。到目前為止,海南島有維管束植物4000多種,其中600多種為海南所特有。藥用植物就有2500多種,還有800多種經濟價值較高。列為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植物有20多種。另外,還有芳香植物70多種,熱帶觀賞花卉及觀賞樹種200多種。這些豐富的植物資源主要分布在熱帶雨林的植物群落中。海南島中南部山區熱帶雨林是海南的生態敏感區和生物多樣性富集區,屬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關鍵區域和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重點地區之一,也是海南少數民族聚居地和主要貧困人口集中地區。在國家層面上,建設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具有保護生物基因庫的戰略價值。
二是啟智大眾旅遊時代的環境教育價值。熱帶雨林作為陸地森林中最主要的生命功能載體,不僅具有地球上最豐富的物種量和生物生產力,還以強大的環境影響與改造能力維繫和支撐著地球的大部分生態平衡。大眾旅遊的興起和公共旅遊產品社會責任的演進,伴隨著公眾(遊客和居民)對於科普教育轉型升級的期待和需要以及原住民權利的重新主張,其結果便是啟智大眾旅遊(enlightened mass tourism)時代的開始。海南建設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在有效保護生態環境的前提下,能夠為公眾提供科普教育的絕佳機會,提升全民共享和認識自然資源的水平。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具備通過特定自然環境啟迪大眾心智的教育價值,其主要功能之一是為公眾提供環境教育服務,成為「啟智的大眾旅遊」的重要載體。人們對環境教育價值的全新認知將引領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演變成為滿足大眾科普、教育、藝術欣賞等精神生活需求的場所。
三亞亞龍灣熱帶森林公園內,遊客體驗雨林清涼之旅圖/糯米網
三是提供公眾戶外活動的遊憩價值。國家公園的基本理念是在生態系統保護前提下滿足公眾戶外遊憩需求。遊憩活動的發展應該密切契合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的生態特色和地方文化景觀特色。熱帶雨林的戶外遊憩價值獨一無二,對公眾吸引力強。但海島型熱帶雨林獨有的遊憩價值,需要在自然生態環境保護約束下達到動態的平衡與可持續發展。
四是源自農耕文明的鄉土價值。在海南熱帶雨林地區,當地漢族、黎族、苗族人民世代居住,在此耕種、狩獵、捕撈。本土居民代代相傳的生產技藝和常識,形成了帶有鮮明地域特色的鄉土文化。服飾、飲食、住宿、出行等生活方式具有典型的雨林特徵,熱帶雨林成為家族延續的生活家園。源自農耕文明的鄉土價值能夠連接和維繫熱帶雨林生態系統與當地社區居民的關係。
五是根植生態文明的遺產價值。工業化帶來「發展」,生態文明則看重「傳承」和「發展」,主張可持續發展。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是熱帶雨林地區的自然文化遺產傳承地,能夠保護自然生態和自然文化遺產的原真性、完整性。國家公園的設立可對重要生態系統進行更為嚴格的保護,特別是對珍稀野生動植物進行長效保護,為國家、為民族、為子孫後代,同時也是為全人類留下寶貴自然遺產。
自然生態保護完好的霸王嶺熱帶雨林 蘇曉傑 攝
建設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實現和諧發展的六大舉措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認為,國家公園應擁有大面積的自然或接近自然的區域。因此,與一般的自然保護地相比,國家公園的保護更嚴格,管理層級更高。在我國,國家公園屬於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中的禁止開發區域,納入全國生態保護紅線區域管控範圍。在國家公園範圍內,除不損害生態系統的原住民生活生產設施改造和自然觀光、科研、教育、旅遊外,禁止其他開發建設活動。建設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開展試點工作,體制機制創新是重點。秉持「山海林水泉田湖」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的理念,保持生態完整性與空間整合,發展環境教育,推動旅遊業及多業態整合,協調生態保護和民生改善,探索解決跨縣域、跨部門體制性問題,完備立法並依法實行更加嚴格的保護。
一是保持生態完整性與空間整合。國家公園強調生態完整性,因此需要相當大的空間規模完整實現其生態功能。將海南島中南部連片的熱帶雨林劃入國家公園,從瀕危物種保護上升到整個生態系統保護,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既能讓公眾認識到保護雨林生態的重要性,同時也滿足人們親近自然空間的精神需求。海南的熱帶雨林分為中南部核心熱帶雨林區和北部的熱帶季雨林區。環繞熱帶雨林的是海南島獨特的山嶽奇峰、火山地貌、岩溶景觀、瀑布、溫泉和地震遺迹;還有1500多公里的海岸線,眾多海灣、沙灘、珊瑚礁石和海蝕地貌。建設熱帶雨林國家公園能整合海南島內的各種地理空間形態,如山、海、林、水、泉、田、湖,進行統一規劃、統一保護,體現特色性。
二是發展環境教育。《建立國家公園體制總體方案》專門提到國家公園要發展「自然環境教育和遊憩」,這是國家公園在未來服務公眾的重要功能。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開展自然教育活動,負有為公眾提供親近自然、保護環境、科學研究、宣傳教育、生態體驗的責任,能夠積極適應人們日益增長的文化和美好生活需求。
三是推動旅遊業及多業態整合。在嚴格生態保護的前提下,國家公園周邊可開展適度的商業活動,但其規劃必須與國家公園規劃一致和協調。國家公園以國家投入為主,不搞門票經濟,僅開展限制性的遊客預約的生態體驗。針對國內旅遊市場,海南熱帶雨林具有代表性意義,在建設時需要考慮與其它資源和產業的整合。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應大力發展啟智的大眾旅遊,整合園區內外產業,聯動發展,打造多元化且各具特色的社會服務鏈和產業鏈。加強公共服務、特許經營、原生服務業的發展,實現國家公園的公益性與多重價值。多業態整合有利於旅遊服務業全面發展,在公園內餐飲、住宿、交通、購物、保健、娛樂業集聚與分散並存。通過服務聚集區、生態展示帶、遊客生態修復體驗區、邊緣農牧區和生態廊道,建設人與雨林和諧共存的國家公園。多元化利用雨林自然資源,從單純觀光走向多元遊憩,加入露營、野餐、探險、自行車、自然教育等元素;同時,複合利用雨林資源,衍生出多樣的空間複合型業態,積極和適度地開展休閑農業、民宿業、森林療養業、採摘業和傳統手工業等。
五指山熱帶雨林空氣清新 圖/新浪網
四是妥善處理雨林生態保護管理與當地居民生產生活的關係。與美國黃石公園模式(國家公園內無居民居住的設立模式)不同,整合海南熱帶雨林區域來構建國家公園,可能涉入大量的人口,且存在自然景觀與文化景觀並存的情況。熱海雨林國家公園雖然不能在保護區內進行開發,但可以引導當地政府在國家公園周邊合理規劃建設入口社區和特色小鎮。通過合理劃定功能分區、建立社區共管機制、健全生態保護補償制度、完善社區參與機制,實現國家公園與當地社區的協調發展。同時,考慮雨林原生居民和部族的人文遺產保護和傳承問題。在保護區內進行百姓生態移民,或通過生態補償的方式,使原住民的生產生活方式不致損害生態系統。
五是完備國家公園地方立法。成立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體制試點領導小組,制定和頒布《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實施方案》《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總體規劃》《機構設置方案》和《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條例》,支持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基礎和保護設施建設,以自然修復為主,保護好熱帶雨林、江源河流、海岸礁石、岩溶景觀、瀑布溫泉的生態系統,維護和提升森林水源涵養功能,構建政府為主導、企業、社會組織和公眾共同參與的國家公園治理體系,為國家公園建設提供規範和法制保障。
六是深化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管理機構改革。創新管理體制,打破碎片化的自然資源管理和生態保護格局,解決跨縣域、跨部門的體制性問題,構建統一規範高效的全新管理體制。設立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國有自然資源資產管理局和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管理局,劃入國土資源、林業、農牧、水利等部門涉及熱帶雨林國家公園試點範圍內各類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所有者職責,進行自然資源管理和生態保護。創新運營機制,探索特許經營模式,加強對熱帶雨林生態系統和所屬自然文化遺產原真性和完整性的保護。通過體制機制創新以及省際和國際交流合作平台搭建,保護與利用以熱帶雨林為核心的「山海林水泉田湖」生命共同體,使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成為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名片、國際野生動植物保護負責任大國形象展示的窗口以及世界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典範。
【作者單位:王琳、傅軼,海南大學亞利桑那州立大學聯合國際旅遊學院;David Weaver,澳大利亞格里菲斯大學,東北財經大學國際服務管理研究中心(長江學者講座教授)】
來源:《今日海南》2018年第7期
文字編輯:朱薇 技術編輯:黃慧
圖文統籌:王群存
TAG:今日海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