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見老子,擦出了怎樣的火花?
關注「文藝之聲」公眾號
生活里的文藝,文藝里的生活
8
日
8
月
文化聊吧
每晚八點
國寶說話
持續更新
文藝之聲「定製版」國寶會說話
這塊來自漢代的畫像石上刻畫了春秋時期兩位中國思想家的一次會面,
孔子帶領他的弟子拜訪老子。
衣袖中伸出大雁頭的人像正是孔子,
大雁是孔子送給老子的見面禮。
手拄拐杖,面向孔子的是老子。
孔子見老子畫像石
孔子見老子是漢代畫像石的常見題材,
畫像石是漢代人雕刻在墓室,
棺槨,墓祠,墓闕上的石刻藝術品,
是漢代人精神創造的真實寫照。
孔子和老子生活在春秋時期,
一位是儒家思想的開創者,
一位是道家文化始祖,
但他們見面時還並未有儒道之分,
更像是後輩向前輩的請教。
司馬遷在《史記》中詳細記敘了其中的一次談話。孔子前往周都洛陽,向老子請教關於禮的學問,老子說:「你說的禮,發明它的人骨頭都已經腐朽了,只有他的言論還在。君子時運來臨,才會出來建功立業,時運不濟,則像蓬草一樣苟且性命。去掉你的驕氣和過多的預想,去掉掛在臉上的神采情態和過高的志向,這些都是對於你的身心沒有好處的東西。」孔子回去後,三日不語,對弟子們這樣形容老子:「見到老子,遠超出我的想像,他就像變幻莫測的龍一樣,無人能識其全貌。」
「
自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儒家思想佔據統治地位,
卻並沒有排斥異己。
二位先聖躬身互拜的背後,
是兩種思想的交流與融合。
漢代人把這個場景刻在磚石之上,
置於兆域之中,
為的則是銘記和傳承。
人類文明因交流互鑒而豐富多彩,
民族文化因銘記傳承而綿延不斷。
」
君子和而不同。
——孔子《論語·子路》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孔子《論語·學而》
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老子《道德經》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老子《道德經》
公元前600年至公元前300年間,
古代希臘、古代印度和中國都先後產生了偉大的思想家。
蘇格拉底,柏拉圖,釋迦摩尼,孔子,老子等先哲。
他們的智慧與人類相遇,
構成了多元的世界,
這一時期是人類文明的軸心時代。
孔子和老子,
儒家和道家,
他們的哲思就像兩條河流,
它們交匯,它們奔騰,
它們也流淌在我們的血脈中。
孔子和老子的相遇,
時刻都在發生著,
它就是你和世界的相遇,
你和你自己的相遇。
往期回顧
07
08-2018
聊吧 | 想畢業?這門必修課你修了么?
5個學分的必修課了解一下
06
08-2018
一樣的國寶,不一樣的「說話」方式 | 確認過眼神,是要守護的人
它守護著四方,哪怕是你看不到的遠方
聲明:本文部分圖片、資料來源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或網站。
來源:文化聊吧
圖文編輯:劉辰瑩 李津嬋 趙倧博 雷夢青(實習)
每 天 帶 給 你
新 鮮 的 獨 家 專 訪
熱 辣 的 文 藝 資 訊
無 厘 頭 的 熱 點 趣 聞
微信:wenyi1066
微博:文藝之聲
TAG:文藝之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