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108.佛為了使眾生出離火宅,設立這種權巧方便的法門法華經淺釋

108.佛為了使眾生出離火宅,設立這種權巧方便的法門法華經淺釋

譬喻品第三

一九六八年宣化上人講述於

美國加州三藩市佛教講堂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M2 用車喻 分四

N1 擬宜三車喻 N2 知子先心所好喻 N3 嘆三車希有喻 N4 適子所願喻

今N1

【爾時,長者即作是念:此舍已為大火所燒,我及諸子若不時出,必為所焚,我今當設方便,令諸子等得免斯害。】

爾時:當爾之時,就是長者叫這些小孩子出離這個火宅的時候。這些小孩子就貪玩得把燒身的大禍患也都忘了,也都不明白;所以當爾之時,長者即作是念:這位長者──就是佛,又作這種的想法。

此舍已為大火所燒:這個大的住宅,已經被八苦、五陰的火所燒了。就是這個五蘊的身體,已經被這種八苦交煎、五陰焚毀了。我及諸子:我,是長者──佛自稱。我和這所有聲聞、緣覺、菩薩三乘的弟子,和那「五百人」,也就是五道的眾生;若不時出:若不即刻出去,必為所焚:必定會被大火給燒死、燒壞了。在本經前邊的一段文,佛──這個長者曾經說,我自己可以安隱得出這個火宅的門;現在怎麼又說,也要燒死在這個火宅裡邊,又是出不去了呢?這豈不是前後矛盾了嗎?不是的!前邊「安隱得出」是說的法身,佛的法身安隱得出;現在說就要和這些小孩子一起燒在這個火宅裡頭,是指著應身來說。所以我們看經文,在這個地方要分別清楚。

我今當設方便:佛在這個時候又想了,我現在應該設立一種權巧方便的方法。令諸子等,得免斯害:使令這一切的眾生,不被這火宅所燒,不被八苦、五陰、這陰、處、界等,所來傷害。得免斯害,就能以得到免除這種的害處、這種的傷害;就不受火燒。

N2 知子先心所好喻

【父知諸子,先心各有所好種種珍玩奇異之物,情必樂著。】

父知諸子:這個父,就是佛,也就是這一位長者;他知道這諸子先心各有所好:所謂「知子者莫若父」,做父親的,一定是很明白他子女的性情;他們好奇什麼,他一定會知道的。知眾生者莫若佛,佛知道眾生一切的所欲;眾生歡喜什麼、眾生是什麼根性,佛都知道。所以佛知道一切眾生的性,就知道一切眾生「先心所好」。先心,就是以前所學習的小乘佛法;每一個人都有他所好的,有修布施的,修四諦法的,修十二因緣法的。各人所修的法,都是他各自心裡所好的;所以佛知道眾生心之所好。好什麼呢?

種種珍玩,奇異之物:這種種最名貴、最好玩的珍寶、玩具;很出奇、很稀有的這些東西。這也都是比喻前邊所說的四諦、十二因緣、六度等等。這就說,這一切眾生對這三乘的法門是各有所好。情必樂著:在我揣情度理──按照這種情形,我這麼想一想、推測一下,他們一定會歡喜這些法的。

N3 嘆三車希有喻

【而告之言:汝等所可玩好,希有難得,汝若不取,後必憂悔。如此種種羊車、鹿車、牛車,今在門外,可以遊戲。汝等於此火宅,宜速出來,隨汝所欲,皆當與汝。】

而告之言:這個長者對這一切小孩子就說了。汝等所可玩好:你們現在所玩的這一些東西,都沒有什麼好玩的,你們不要貪戀它!在這個火宅裡頭,不單不可貪戀,而且還有危險!你們不要用這些個東西來玩,我另有好東西給你們,我這一些個好玩的玩具,希有難得:你們從來都沒看見過,這種的玩具最好玩,最稀有,是很不容易得來的。你看看,這才是新鮮的玩具呢!這都是我在外國或者在花旗運來的,這是舶來品。

舶來品,好像中國得到美國出產的物品,這叫花旗的東西;就是用船運來的,現在是用飛機運來的,這更名貴了!說這一定非常難得的。汝若不取,後必憂悔:現在我給你這個玩具,如果你不拿去的話,將來會後悔的。你們趕快出來啦!我給你們這一些個最新奇的,完全都是新的。

如此種種羊車、鹿車、牛車:像這麼多種的,有羊車,又有鹿車,又有牛車,你看看!這車非常的美麗,非常的好看,你們從來就沒有看過的。快出來啦!你歡喜羊車,我就給你羊車;你歡喜鹿車,我就給你鹿車;你歡喜牛車,那也沒有問題,我就給你牛車。

今在門外:這一些羊車、鹿車和牛車,現在都在門外這兒放著呢!羊車,是比喻聲聞乘;鹿車,比喻緣覺乘;牛車,比喻菩薩乘。羊車,因為羊若駕上車,只可以拉少少的東西,所以叫小乘;鹿比羊就力氣大一點,它要是來駕車,可以比羊運東西多一點,這叫中乘;牛車比鹿車更有力量了,運載人或者物質可以更多了,所以這叫大乘。可以遊戲:這三種的車,才最好玩的呢!你坐在車上,什麼地方都可以去的。

汝等於此火宅:你們這一些個小孩子!在這個火燒的宅子,宜速出來:你們應該快快地出來!隨汝所欲:隨你歡喜什麼東西──你歡喜羊車,我就給你羊車;歡喜鹿車,給你鹿車;歡喜牛車,就給你牛車。你快點出來!皆當與汝:我一概的都賞賜給你們,你們不要再留戀在這火宅里了!快點出來啦!

N4 適子所願喻

【爾時,諸子聞父所說珍玩之物,適其願故,心各勇銳,互相推排,競共馳走,爭出火宅。】

爾時,諸子聞父所說:在這時候,這一切的小孩子──就是三乘的人和五道的眾生,聽見佛所說這三乘的法門,珍玩之物:這麼新奇、這麼微妙的東西。因為這樣子微妙,所以就引起這小孩子的一種好奇心,「啊!這麼奇怪!這麼妙!」

適其願故:適,就是恰好;他們所希望的這個三乘法,恰恰滿他們的願,適得其所;所以佛就給說這三乘法。這三乘法,就是方便權巧的法門。可是你若說真實的佛乘,當時這一些小孩子,因為玩得把所有一切的法也忘了,就留戀在三界之中;所以佛才巧設權巧方便,而為眾生說法。佛先設這三乘的法門,度五道的眾生;最後佛才說唯一佛乘、更無餘乘的真實法。在《法華經》所說的,正是實智的妙法,沒有權法,所以智者大師嘆這《法華經》是純圓獨妙,就是圓教的法門。

在學習講經的各位,對這位前輩一定要存一種的恭敬心;以後凡於講經的時候,不可以直呼前輩的名字,也不可以稱過去袓師的名字。好像稱六袓大師,你只可以說「六袓大師」,不要說「惠能」。你根本是一個凡夫,對袓師直呼其名,這是一種最不恭敬的、最沒有禮貌的行為。譬如稱初袓達摩大師,一定要稱「初袓達摩大師」,要加上「大師」;這「大師」是一個尊稱。好像講天台教的袓師智者,他的名字叫什麼,你稱他「智者」,還要尊稱「大師」;不可以單單叫「智者」,這樣太不恭敬,太沒有禮貌了。我們學習佛法,對這些前輩古人、袓師,如果不存有恭敬心,那你就沒有法子真正明白佛法。

你一定要恭恭敬敬的,稱「智者大師」,一定要加上「大師」兩個字。或者好像稱六祖大師,你可以稱「惠能尊者」,或者稱「六祖惠能大師」;不可以像以前有幾個人,也學得自命是懂佛法的,他就「惠能、惠能」,覺得自己比祖師都高了、都大了。你叫你家裡的小孩子,可以這麼直呼其名;對比你尊長的,不可以呼名的。你呼名,這就是一個不恭敬的;所以,這一點我們學佛法的人,應該要注意。

你不要一邊學佛法,一邊造罪業。本來學佛法,要把罪業消滅了它,你一邊學佛法,一邊不恭敬佛法,一邊來毀謗佛法;這就是不單你不能消罪業,甚至於罪業還要增加的。增加到什麼程度呢?本來是已經清醒的人又糊塗了,又喝了迷魂藥了,糊糊塗塗地不守規矩了。

前邊說「適其願故」,這一班小孩子,每一個人都有他自己所歡喜的玩具;這也就是表示佛設這個權巧方便法門,一切眾生正歡喜這種權巧方便的法門。所以「機教相稱」,這個教也正對這種機,這種機也正歡喜這個教。機教相稱,按照三慧來講,這屬於聞慧;也就可以說是修四念處這種法,四念處就是屬於聞慧的。

心各勇銳:心就是每一個眾生的心,勇是勇猛,銳是銳利。勇銳,這表示一種思慧,思惟的智慧。這個思惟,是用般若觀照的思惟,不是像普通人打妄想那種思惟;也就是參禪、靜慮的那種思惟。你若勇猛向前去修行,必須要有一種銳利的智慧;這銳利的智慧,也就是我們的智慧劍。智慧的劍,是能分別是非的,讓你不入歧途、不走錯路。

怎麼叫走錯路?就是明知故犯,明明知道這個東西是不對了,還要去做。這就沒有智慧劍!沒有智慧劍,就是個愚痴的人;不單是個愚痴的人,而且還是一個最愚痴的人。我們人在沒有明白佛法之前,若走錯路,那因為是不知道真理;入了佛法之門,甚至於皈依三寶之後,就必須依教奉行;你如果不依教奉行,將來一定墮地獄,那是毫無疑問的。為什麼?你明知故犯,你明明知道是錯了,為什麼你還要去做錯?這決定是墮地獄的。你若能有真正的智慧,就不會做錯了。

互相推排:這個時候,這一班小孩子聽見說有這麼好玩、這麼新奇的玩物,也就是這樣方便的法門;於是就追求苦、集、滅、道四種的真理,然後把見惑就能伏了;能伏了,這就叫「推排」,把見惑斷了。在這苦、集、滅、道四諦法里,修這苦法智、苦法忍、集法智、集法忍、道法智、道法忍、滅法智、滅法忍。修四諦這種的觀的時候,這叫互相,互相來觀察,互相推排。這個比喻「四加行」的位子,屬於「暖、頂」這兩個法。暖,有一種暖意了;頂,到最頂了。四加行就是暖、頂、忍、世第一。

競共馳走:競,就是爭取一種勝理,爭取一種殊勝的妙理;這個殊勝的妙理,屬於無生法忍,這就屬於忍位。這「共」字的意思,就是比喻這四加行位的世第一。這個「馳走」,是屬於見道位;就是證初果阿羅漢,得到見道位,就斷了見惑。什麼叫見惑?就是見著就迷了,所謂「對境起貪愛」,對境界上就生出一種貪心、愛心,所以叫見愛;就被見愛所轉了,這就叫見惑。現在把這種惑斷了,見如不見──見也不見、愛也不愛了,也沒有見惑、也沒有愛的惑了;能以沒有見、愛這種的迷惑,就證到初果阿羅漢。可是他只斷了分段生死,而沒有斷變易生死;還沒有到二死永亡的程度上。

什麼叫分段生死?就是每一個人,你有你一份,我有我一份,你有你一段,我有我一段。由你腳底下到你頭頂上,這是一段;你這整個身體,就是你的一份。也可以說由你生的那一天,到你死那一天,那是一段;由你有生到你死那時候,你所作所為,都屬於你的業感──業的招感,所以這叫一分(份),你有份。若證初果的聖人,就斷了這個分段生死。

爭出火宅:這個「爭出」是屬於思惟道。這個思惟道,是斷了最後的思惑,證了無學位;無學位,就是四果阿羅漢。證四果阿羅漢,把見惑、思惑都斷了,才能出離三界;這個時候,所謂「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不被氣秉所拘,不為物慾所蔽。

怎麼叫不為氣秉所拘,不為物慾所蔽呢?氣是習氣,秉是秉承。氣秉,就是秉承我們由有生以來,由父母的遺傳,和山川水脈的關係,就有一種的壞習氣;想擺脫也擺脫不開,想放下也放不下,被這種習氣捆綁上了似的,一點也得不到自由。說我很自由的,我歡喜幹什麼就幹什麼!就是因為你歡喜幹什麼就幹什麼,所以你被這種習氣所支配,那就是不自由。

譬如有習氣歡喜看電影,一天到晚就跑去看電影;究竟看電影又有什麼意思?說它最好了!到那兒娛樂!娛樂完了,又怎麼樣呢?究竟有什麼益處?說我快樂那一個時候。你快樂那一個時候,你苦的可就不知道多長時間了!最低限度,你去看一次電影,回來就覺得眼睛很疲倦,身上精神也不夠,這是很現實的一種的苦,但是你不覺得;或者去做種種的娛樂,以為是快樂,其實這是一個苦的根本。以苦為樂,被這種氣秉綁住了;想要超出三界,就出不去。你想要學一點佛法,這個氣秉就拉你不要去;說學佛法也沒有什麼大用處,你睡睡覺最好!或者吃點東西,這對你身體上是有幫助的。

這你知道叫什麼?這就是被氣秉所拘,物慾所蔽。蔽,就是遮蔽了;遮蔽你什麼呢?遮蔽你本有的智慧,而你還自己不知道,說:「沒有呀!我這個智慧,我覺得一天比一天聰明,一點兒都沒有遮蓋住!」物,就是物質,一切的物質都包括在內;欲,就是慾念、慾望。你所願意的,都是在這個物慾裡邊包括著。你歡喜抽煙,就是煙的物慾;你歡喜喝酒,就是酒的物慾;你歡喜吃迷魂藥,就是迷魂藥的物慾;你歡喜打嗎啡,就是打嗎啡的物慾。

這種物慾,就把你的自性光明、般若智慧都給遮住了,於是就做顛倒的事情;顛倒的事情,就是由邪知邪見,沒有真正的智慧造成的。所以被氣秉所拘,物慾所蔽,令我們在三界裡邊,總也跑不出去!你想跑出去嗎?就用你般若的智慧劍,斬斷你一切的氣秉和物慾;你能斬斷你的氣秉和物慾,那一定超出三界去。所以要「爭出火宅」,我們現在要爭先恐後的,不要落人後,不要在這火宅里留戀,以為是個最好玩的遊戲場。這最好玩的遊戲場,危險性也是最大不過的;所以學佛法的人,要拿出你的正知正見來,才能出三界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宣化上人專弘平台 的精彩文章:

人死後若要做功德超度他,為何須在七七四十九日內?
那些最富有的人,前生可能受持過這個咒

TAG:宣化上人專弘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