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瀏覽鳳靈寺》文/程志強

《瀏覽鳳靈寺》文/程志強

瀏覽鳳靈寺

文/程志強

家離鳳靈寺不遠,日日從山門走過,晨鐘暮鼓,山谷傳聲,香燭硝煙、炮仗轟鳴,卻有多年不曾涉足禪院、聆聽梵音了。

鳳靈寺位於縣城東門彌江橋東的鳳凰山,鳳凰山正對鹽亭城東玉帶城門,與負戴山遙相呼應,雖不及負戴山高大,卻氣勢宏偉、古木參天、環境清幽;站在山巔遙望縣城,寶台觀筆塔、老東門縣衙、雙玉帶城門、彌江橋、彌江河盡收眼底;北門外賜紫山,雲溪上游雲盤山,彌江下游巴壁寺,南門外的教場壩、貓兒嘴、渡船嘴一覽無餘。唐巴公路經山腳而過,貫通南北。據傳,宋徽宗崇寧元年(公元1102年),觀音菩薩在鳳凰山顯靈,高空蓮花朵朵,鳳凰飛舞,爾後季季風調雨順,年年五穀豐登,民無饑饉,百姓謳歌。時逢顯宗佛教傳入鹽亭,縣人便於當年始建古剎。因觀音顯聖鳳凰現,寺址又在鳳凰山故名「鳳靈寺」。公元1940年在鳳凰寺建立「鹽亭縣佛教會」,1941年本寺普安方丈播文殊法脈,經民眾廣捐錢糧,大加擴建。1948年農曆10月,鳳靈寺建立戒壇後,遠近來寺朝拜觀光者絡繹不絕。1987年縣人民政府批准對外開放,經過眾居士和信教徒的不斷修繕完善,鳳靈寺漸成川內外聞名古剎。如今的天王殿、地藏殿、觀音殿、韋陀殿、圓通殿、大佛殿及觀瞻樓、藏經室等組成上萬多平方米的建築群。鳳靈寺諸殿構圖設計各異,紅牆黃瓦掩映在林蔭之中。又加之禪宗大師袁煥仙靈骨安葬於此,更顯山峰靈氣、寶剎肅穆。鳳靈寺已與綿陽聖水寺,梓潼大廟山,列為綿陽市三大寺廟之一。

沿S101線(唐巴公路)彌江橋從正門拾級而上,「鳳靈寺」三個鏨刻在銅製材質上的大字,在左右兩側「莊嚴國土、利樂有情」匾額的映襯下、香燭火光的閃爍中,熠熠生輝。矗在眼前的便是彌勒殿,正門上書「鳳靈寺」三個黑底紅字,十分搶眼。房檐玲瓏剔透,檐尖直指四方,十二生肖圍繞檐中央雙龍戲珠,栩栩如生,活靈活現。門柱一幅對聯「青燈去穢存真句句明心成正道,暮鼓警頑醒世聲聲入耳悟禪機。」徒生規矩姿態、謹慎言行的告誡。穿山門,便是「妙覺圓明」殿,供奉著彌勒佛,又是一幅流傳千古的對聯「開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大肚能容容天容地於人無所不容」,道理淺顯,寓意深刻,讓人倍覺心胸開闊、浩氣天地。

行石級、過林蔭,暮鼓聲聲,梵音裊裊,香燭瀰漫,信眾如織,鞭炮聲動,頌歌繞樑……爬上石級,面對「圓通寶殿」,這是記憶中比「大師殿」修得富麗堂皇的大殿,雕樑畫棟、騰龍抱柱、雲海翻騰、飛角翹檐,也有一幅對聯「一水抱鳳凰雲樹蒼茫杖履僧歸煙靄處,群山擁佛寺雨晴濃淡慈悲人在航蓮中」,道出了禪寺方位、融入了修行者的跡途。

再往上行,在靠近寺埡方向去往大雄寶殿的道路右側,便是鳳靈寺鎮寺之寶——禪宗大師袁煥仙的「維摩精舍先師袁公煥仙之靈塔」,該塔由袁煥仙名噪天下的弟子南懷瑾出資建靈塔安埋於鳳靈寺內。2009年10月28日,袁煥仙靈骨移葬鹽亭靈塔地宮;2011年中元節,袁公靈塔工程圓滿完成。塔身正面為浮雕袁煥仙像。背面為南懷謹親撰「維摩精舍先師袁公煥仙之靈塔」。塔身左側面為南懷瑾親撰頌辭「靈山一會,儼然未散。高山擁縣,佛火封龕。心光煥發,蓮開千葉。及門弟子南懷瑾拜頌」。塔身右側面為南懷謹親書《先師煥公示眾警句》「業識奔如許,家山到幾時。漫言精進我,羞對天人師。五蘊明明幻,諸緣處處痴。藏珍誰可擬,之子欲何之。弟子通禪妙一書己丑冬日時年九十二。」靈塔空曠的台地,已經建起三通紅瓦迴廊,供遊人觀瞻休息。觀塔思人,陡生肅穆。

向左轉過一個山坳,再往上爬行約50米,就來到了雄偉莊嚴的大雄寶殿。大雄寶殿高30米,寬27米,深20米。斗拱重沓,重檐飛角,七彩斑斕,金碧輝煌,立於山顛,躍出雲表,接於長天,氣勢恢宏,其建築規模稱巴蜀之雄,可與成都昭覺寺大雄寶殿比美。而剎頂之高,踞地之險,裝飾之妙,環境之美,殿內三尊巨佛用料和雕刻之精,又遠遠勝過昭覺寺的大雄寶殿。大雄寶殿前的台階上,是用福建泉州青石雕的《九龍浴太子》,雕工細膩,形象逼真。

從大雄寶殿左側繞行下山,經過長長的走廊,再下五層樓高的轉梯,便來到大師殿。此處從自己曉事起,周邊的殿堂有的已經破敗不堪,有的還是一處露天場所,有的或正在選址擬建。所以,大師殿就成了大家唯一能夠燒香還願的地方。而今的大師殿,已然沒有了大雄寶殿的風光,門前堆放著雜物、家什,淘菜的燒箕,裝散子的篾筐,顯得有些凋零,倒是那醒目的對聯「如露如電如夢幻泡影應作如是觀,無我無人無眾生壽者皆以無為法」讓凡人難以參透。

走過大師殿,便是齋飯點,也許是修繕或新建的緣故,這裡已經沒有了以前的規整,而是泥濘不堪、破壁殘垣,倒是食客們興緻仍高,還在不停地叫喚著招呼已經賣完了的湯元、花捲、酸辣粉……看看周邊污濁得與佛教聖地極不相稱的環境、看看忙碌的太婆大嬸、看看大嬸們忙得未經洗滌沾滿湯湯水水的雙手,我真不相信那些衣姿飾之的帥哥靚女們如何吃得下這本該潔凈的「齋飯」?

寺院的整體結構依然如前,香客信眾還是那麼多,求神拜佛的仍是那些人。水泥公路已經修到了大雄寶殿下方,泥路山徑雖然存在,卻不是通行大道了;險要的山崖、斷壁,已經被筆直的水泥擋牆替代,並修建了白玉或青石圍欄,保證了遊人的絕對安全;早先油漆剝落的殿堂,經過重新粉飾,更顯華麗莊嚴、氣勢浩然。

順石梯而下,通過那條年代久遠卻再已熟悉不過的上下通道,道旁的景象依然年年相似、歲歲從前:老的少的、男的女的、真的假的,缺胳膊少腿的、看得見與看不見的、裝腔作勢與哀嘆呻吟的……伸出髒兮兮的手,或端著油膩膩的破碗,還故意將碗中的硬幣搖得「嘩嘩」作響,口中念念有詞「大爺、大媽給點嘛,保佑你們平平安安、升官發財……」上山時如此,下山時還是如此,這些乞討者是看準了「觀音會」的日子,而且有組織地在操辦自己的「謀生事業」,不然,哪裡一下子冒出來這麼多?

總算在一路煙花、炮竹、香頭、燭節的垃圾中走下山來。回望這本該是莊嚴凈土的鳳靈寺,巍峨壯觀,氣勢恢宏,密林圍護,鬱鬱蔥蔥,氤氳瀰漫,眾生絡繹,香火鼎盛,卻總覺得少了些清凈之地的清凈。

插圖由作者提供

作者簡介:程志強,男,漢族,生於上世紀60年代末期,嫘祖故里——四川省綿陽市鹽亭縣人。喜歡詩歌和文學創作,愛好文史研究。有拙作在詩歌微信平台及報刊雜誌發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蜀風文苑 的精彩文章:

《游綿陽聖水寺》文/林筆順
七夕三首 文/蟲蟲飛

TAG:蜀風文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