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吳三桂難道真的想造反當皇帝嗎?都是大清朝逼的,他不反都不行了

吳三桂難道真的想造反當皇帝嗎?都是大清朝逼的,他不反都不行了

崇禎十七年初,面臨覆亡命運的明朝便把賭注押在了關外擁有重兵的吳三桂身上。不少朝臣如王永吉、吳麟征等先後上疏,要求撤寧遠之師以入衛京城。大順軍直指京師,崇禎詔征天下兵勤王,三月五日加封吳三桂為平西伯,命吳三桂火速領兵入衛北京。三月十九日吳三桂率軍到達山海關,繼而率兵西進京畿,之後,崇禎帝就上吊了。

自古有執政者就有謀逆者,可是,這所謂的謀逆和造反都是相對對方而言的,因為,對方是當朝的皇帝,無論他是否合乎天命、順應民心,那人家就是正統。後來者,即使再適合當皇帝,也只能落個「造反謀逆」的罪名,除非,你最後真的上位成功,重新書寫屬於自己的歷史。

可以說,歷史中記載的叛亂有很多,清朝的吳三桂可以說是比較典型的。都說吳三桂是叛徒,因為,他本是漢人,在清軍入關後卻投降了清朝,為滿人賣命,向漢人舉起刀子。可是,在大清建國後期,吳三桂自己也想當皇帝的時候,又發起叛亂與大清朝分庭抗禮。

這不是叛徒是什麼?簡直就是個趨利避害的小人,這可能就是目前很多人對吳三桂的歷史評價。可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其實,清朝的三藩之亂並不是吳三桂挑起的,而是源於清朝撤藩的決定。康熙成年後終於依靠各種勢力和在孝庄皇太后的幫助下扳倒了鰲拜,成功登基執政。可是,即使當了皇帝,對康熙而言,這晚上睡覺也不安穩,因為,在他內心藩王的問題是頭頂一直懸著的一把刀,是胸口一直落不下去的石頭。

加之,孝庄皇太后也認為藩王對大清王朝來說始終是個需要解決的棘手問題,所以,一直鼓勵康熙不要忽視軍隊建設。在經過南苑大閱兵後,面對清朝威震八方的軍隊陣容,各個藩王都覺得後脊背發涼,於是,便有了尚可喜自願撤藩的摺子。尚可喜想要告老還鄉,並想讓自己的兒子尚之信繼承藩王之位,尚可喜算盤打的不錯,可是,也要好領導康熙批准才可以。

這個提議看似不過是個老臣退休的請求,可背後卻是關於削藩的大事。康熙不想冒險作出武斷的決定,於是,便召集吏部各個謀臣商議對策,最後的決定就是:尚可喜退休可以,兒子當藩王不行,想要繼承你老子的位置,除非你老子掛了。也就是說,等尚可喜歸西後,兒子能不能當上藩王還要看康熙的心情,而不是你尚可喜遞一個摺子就可以決定的。

最終,尚可喜全藩被撤,全家往北遷徙,這個結果對尚可喜算是好的了。其實,清朝最有權勢的三個藩王就是尚可喜、耿精忠還有吳三桂。在尚可喜事件之後,其他兩個藩王也坐不住了。紛紛上書,想要試探朝廷是否真的要撤藩,全朝上下重臣和學士經過多次討論決定:可以撤耿藩,但不能撤吳藩。為什麼呢?

理由就是,吳三桂是藩王裡面勢力最強的一個,如果撤藩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激起吳三桂的叛亂之心。可是,康熙認為:如果吳三桂本就有反叛之心,那麼,還不如現在及時撤藩還能削弱其勢力,否則,等到他真的想謀反時,這多年來豈不是「養虎為患」嗎?

在康熙的堅持下,吳三桂還是沒有能逃出被撤藩的命運。當收到朝廷的撤藩令時,年近60多歲的吳三桂打算在雲南養老的希望最終破滅: 「不是我想反,是朝廷逼我反啊!」。於是吳三桂聯合平南、靖南二藩一起發動反叛,並至書貴州、湖南、陝西、四川的漢族官員共同結盟反清復明。一路殺下來,在康熙十三年時,三藩已經佔領了長江以南的大多數地區。

一時之間,形勢對吳三桂非常有利。可是,此時的吳三桂並沒有引兵渡過長江,而是一直原地不動,等待朝廷的反應。大業即成,為何不一鼓作氣拿下皇位呢?其實,此時吳三桂並沒有被一時的勝利沖昏頭腦,他內心很清楚。自己即使渡過長江,攻入北京城也不一定當得了皇帝。

一個是他本就沒有當皇帝的謀反之心,他想要不過是就是一個可以頤養天年,落葉歸根的雲南而已。再一個是,他深知當初清軍入關,他曾經反叛漢人幫助滿人清除了明朝的南明永曆帝朱由榔。這筆賬,如果在他攻下了北京後,明朝的漢人和朱姓貴族也會找他算的。那時候,即使自己當了皇帝,這個皇位也坐不穩。

叛亂後期,康熙調動江淮官員和權貴共同鎮壓三藩,並採取各個擊破,分化瓦解的戰略。最終,很多漢族人看吳三桂並沒有北渡長江,都紛紛停兵坐等。有的在清朝的軟硬兼施下紛紛投降,慢慢的,吳三桂成了光桿司令,反叛之心早就涼涼了。

將近70歲的吳三桂在自知前途無望時,還為自己臨終之前來個儀式感超強的動作,那就是登基稱帝為自己這次的叛亂標個名分。可是,就在其稱帝五個多月後,吳三桂就病死了。康熙二十年,清軍攻到雲南,吳三桂的兒子自殺身亡,至此,三藩叛亂終於結束。

據記載,吳三桂降清後,文人對之諷刺不絕,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吳偉業所寫的《圓圓曲》。無可否認,吳偉業能將西施與陳圓圓之際遇融合得絲絲入扣,但是,最令吳三桂介懷的卻是詩中中段幾句與西施無關,矛頭直指吳三桂的詩句:

嘗聞傾國與傾城,翻使周郎受重名。妻子豈應關大計?英雄無奈是多情。全家白骨成灰土,一代紅妝照汗青!

據說,吳三桂曾出重金希望吳梅村刪改上述幾句,但是,卻為吳梅村所拒絕。有時候,很多事情不是我們自己能掌握的,可一旦成為事件中人,就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成王敗寇是歷史永遠不變的規律。

參考資料:

『《三藩之亂》、《吳三桂降清別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就新愛美麗 的精彩文章:

傅恆功勛卓著,可是他的子孫卻不得好死,原因其實很簡單
天安門重修時,一群專家警衛砸開了一個木盒,全場人都很震驚

TAG:小就新愛美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