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旅遊 > 大荔:沿黃絲帶上的美麗鄉村

大荔:沿黃絲帶上的美麗鄉村

大荔:沿黃絲帶上的美麗鄉村

大荔是一座沒有山的縣。黃河、渭河、洛河三條河流滋潤著大荔。大荔高鐵站每天有25列高鐵停靠,向西安方向始發高鐵3列,半小時到西安。沿黃觀光路大荔段創造了「建成最早、配套最全、產業最美、群眾最富」4個全省之最。

行走在沿黃觀光路,一邊是荷塘魚池無邊無際的魚米之鄉,一邊是香飄十里瓜果豐盈的瓜果之鄉。

這幾年,很多人去了大荔或者想去大荔……

「全景大荔、全域旅遊、全面小康」,沿黃觀光路上的大荔究竟是什麼樣子?

冬棗是大荔農家的錢串串

黃河養育了中華兒女,站在福佑古寨就能深深地感受到黃河的波瀾壯闊和沿岸百姓千秋萬代的富庶生活。

在這裡,看到沿黃觀光路就像一條漂亮的絲帶,順著黃河從北向南飄去。

范家鎮雷南村福佑古寨矗立在黃河西岸,對岸的中條山和高崇的黃河西岸,把無數的魚塘荷塘守護在中間,10萬畝水面波光粼粼,多彩漁村的「百福圖」盡收眼底。

范家鎮副鎮長李舉說,在這10萬畝黃河濕地上,在茫茫的蘆葦盪中,有3萬畝蓮菜、2萬畝魚塘、5000畝南美白對蝦、5000畝黃河大閘蟹。西安以及周邊的很多城市,水產都有來自大荔縣的,為當地農民帶來了豐厚的收入。

「福佑古寨有600年的歷史,當時是為了防止土匪的,現在成了觀覽黃河最好的地方之一。」雷南村黨支部書記肖建華說。

雷南村以前叫福佑村,在合併村的時候併入了雷南村。以前村裡有4個戲樓,9座廟,3個寨子。2014年,縣上投資了200多萬元修復了其中一個古寨,2015年,修復了附近的藥王廟,當年,村子就被評為全國生態文化村。如今,福佑古寨已經成為AAA級景區,不收門票,所以經常有人慕名前往遊覽。

距離范家鎮近在咫尺,所以雷南村一年四季大半時節也是紅紅火火。大荔光熱條件優越,晝夜溫差大,是冬棗最適宜生長地之一,大荔冬棗聞名全國,銷往海外。

每斤冬棗能賣到幾十塊甚至上百塊錢,是范家鎮的錢串串。「我們有設施大棚冬棗1萬畝,冷棚1萬畝,從6月到9月全國各地的客商會蜂擁而至前來採購。」李舉說。

冬棗收穫的季節,鎮上的招待所家家爆滿,晚上街道燈火通明,家家飯店顧客盈門。不僅有冬棗,范家鎮的桃、西瓜、李子等雜果也是從春天一直賣到秋天。

雷南村村主任李健認為,目前,沿黃觀光路帶給附近人最大的好處就是農產品漁產品等運輸通暢了,以前不管是裝了什麼,車一定要繞到縣城然後向南到華陰羅敷高速口或者澄城縣韋莊高速口上高速,到縣城要多跑40多公里。如今,從鎮上到華陰高速口只需要一小時,只有40公里,大大縮短了路程,還避開了經常擁堵路段。

有這樣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文化優勢和產業優勢,雷南村想把遊客也吸引來,留下來。肖建華說,福佑古寨旁邊有100多畝的舊庄基,大部分人已經搬遷,剩餘了一小部分人,村裡已經與一些有意向的客商在談,把這裡整齊打造成養生區域,整修區域內的房子,給城市人提供常年可以吃、住、耕種、旅遊的地方。

沿黃公路邊的安仁鎮小坡村這幾年跟上冬棗富了。村婦女主任張夏存說,1995年到1997年,他們的村子人均年收入是480元,因為地是鹽鹼地,「冬春白茫茫,夏秋水汪汪。種糧糧不收,種棉棉不長」,村子成了貧困村,人都出去打工了。後來,政府引洛河水澆地,改變了土壤,村裡就大面積發展棗樹,現在是986戶人家家種棗樹,在外面打工的年輕人都回來了,在家裡做起了電商,成了遠近聞名的富裕村,全村年收入上億元。步昌村副支書何進坤說,他們村的人也基本家家都有冬棗,人均年收入在1萬元以上。一位老先生給記者說他家有6個溫室大棚,因為管理得很好,每次採摘都能賣1.7萬至1.8萬元,一個棚一年能賣3萬元左右。介紹完,他又不好意思露富,說千萬不要提他的名字。沿黃觀光路開通後,大大方便了南來北往的人來村裡買棗、來遊覽。說起這些,他們一臉的自豪。

冬棗也是趙渡鎮的支柱產業,趙渡鎮在黃、洛、渭三河交匯處,北宋初年,趙匡胤幾次從朝邑東渡黃河下河東,於是有了趙渡地名的來歷。沿黃觀光路從趙渡鎮街道穿過,路兩邊有5萬畝冬棗園、2萬畝荷塘,還出產大鯉魚、大閘蟹、黃河鯰魚……

雷北村的往昔與今朝

當年,大荔縣范家鎮雷北村在全省和全國都很有名氣,20世紀八九十年代,省上提出「學大寨、趕雷北」。當時,雷北人憑著艱苦奮鬥、自力更生的精神,引水上塬、平整土地,在基礎設施建設和經濟發展中成為全省甚至全國的標杆。雷北村黨支部書記王民理說起村裡過去的輝煌深感村上的發展任重道遠。

王民理講,他們雷北村地處渭北旱塬,雖然距離黃河不遠,但是處在黃河西岸的老崖上,村子溝壑縱橫,自古吃水比油難,生產、生活條件十分艱苦。有一位叫張有耀的擔任大隊幹部後,提出引水上塬, 1971年冬全村總動員,苦幹118天,在黃河老崖邊建成一個百米揚程的三級抽水站,解決了人畜用水困難,此後年復一年堅持開展農田基本建設大會戰,帶領群眾10年時間把3000畝旱疙瘩變成水澆田。改革開放以後,村上發展商品生產,到1989年,農民人均收入、人均存款均列全省前茅。同時,村裡對村民建房實行了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施工,建成了雷北新村,形成風格各異、漂亮大方的住宅群,文明整潔的村容村貌令來參觀的人讚嘆不已。在新農村建設中,創建成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先進集體,先後有省內外上百個縣市的幾十萬人次來此參觀。

記者看到,村支部委員會和村委會等都在一座三十多年前蓋的大樓里辦公,這座樓是以前村裡的招待所,全省的村以上的幹部曾經在這裡輪訓過,大樓的東邊,是一座大會堂,雖然破敗,但是仍然能看出當年的雄偉氣勢和逝去的輝煌。

王民理說,現在,要繼續發揚「雷北精神」,借沿黃路東風,把雷北村建設好,發展好。

大荔是「全國美麗鄉村建設示範縣」,正在建設全域農業公園,以1800平方公里全域範圍為整體,要建成中國棗文化博覽園等6個高效農業示範基地,打造花海暢家、水邑平羅等10個田園綜合體,陝商文化八魚村、黃河文化趙東村等8大文化村落,形成農業科普觀光游等10條鄉村旅遊線路,美麗鄉村、產業園區、A級景區連點成面,一二三產融合互通,爭取在全省全國,率先建成首個以縣域範圍為主體的國家農業公園。

大荔:沿黃絲帶上的美麗鄉村

【豐圖義倉和它的守護人 】

豐圖義倉坐落在大荔縣朝邑鎮仰聖堡(南寨子)村內的黃河西岸老崖上,是1886年(清光緒十二年)至今仍在存糧的全國唯一一座古代糧倉,是全國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記載,1877年(清光緒三年),關中大旱,餓死很多人,朝邑尤其嚴重。1882年(光緒八年)由東閣大學士、戶部尚書、軍機大臣朝邑人閻敬銘倡議修建的民倉,1885年(光緒十一年)竣工,一共用白銀四萬餘兩,一部分由當地人捐獻,一部分朝廷撥付,於1886年正式投入使用,開始存糧,慈禧太后硃批為「天下第一倉」。建成後十多年,就遇上1900年(光緒二十六年)的關中大災荒,豐圖義倉開賑放糧,救活無數人,閻敬銘被人們尊稱為「救時宰相」。

「平時只開東門,不開西門,東門是進糧的,說明豐收了,打開西門的時候,是天下遭災了,需要放糧了。」豐圖義倉的工作人員劉彎彎說。豐圖義倉是民倉,與官倉的層層管理和手續繁雜不同,民倉相對靈活,日常都由民間組成的機構管理,儲糧放糧手續簡便,管理認真細緻,災害年份作用巨大。豐圖義倉還是朝邑起義的指揮舊址。

豐圖義倉現在有22孔倉庫為中央糧食儲備庫代儲2697噸糧食,庫存糧食的時間不一,不停地輪換,最早的是2015年入庫的,明年這些糧食將出庫,重新存入新的糧食。

「我們這裡沒有保安,沒有保潔,沒有門衛,所有的事情都是我們自己動手干。」劉彎彎說。

豐圖義倉一共有15個人,早上7點上班,下午6點下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保潔區域,從儲糧到給遊客講解全部都干。

幾個展館裡,有全國糧票展、關中文物展、糧食器具展、糧食品種展等等。劉彎彎說,這幾年來,他們到處搜集各種與糧食有關的文物,花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布展,豐富糧食文化。

義倉內外整潔壯觀,內容豐富。但是說起倉庫內外的生活,劉彎彎有點不好意思。因為遠離縣城,加之精力都放在經營、管理和服務糧倉上,全部15個員工很少休假。因為離家遠,也很久不回家一趟,除非有特別的事才回去。

在豐圖義倉西北角,她指著不遠的古樓和古塔說:「那是金龍寺塔,始建於唐貞觀元年(627),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地震倒毀,明末重建。旁邊是岱祠樓,俗名東嶽廟戲樓。始建於宋政和八年(1118),明清多次重建。一眼能看完唐、宋、清時期的歷史建築。」

大荔朝邑有著3000多年的歷史,在這裡發生過很多改變政治時局的歷史事件,豐圖義倉作為其中的一個重要標本,在15個人的守護下,繼續向世人展示綿延不絕的歷史。

大荔:沿黃絲帶上的美麗鄉村

【我的遙遠的「九品十三花」】

陝菜這幾年火了,首先在陝西火了,然後又經常能看到或者聽到陝菜走出陝西走出國門去國外獻藝。

這幾年,我跟上推廣陝菜的先行者、西安大唐博相府總經理劉曉鍾先生品嘗過不少陝菜大師做出來的拿手菜,作為一直把吃飯當成填飽肚子的我,雖然是蹭吃蹭喝,但也是增長了不少見識,活到老,吃到老。

如果以我愛吃不愛吃的先後次序排,大荔和蒲城的飯菜應該屬於第一梯隊,色鮮,味美,量足。其次是白水和韓城,我是白水人,家鄉飯自然愛吃,韓城的美食也非常多,不管油膩的羊肉餄餎還是恬淡的紅甜面,我都愛吃。

這幾年,白水的「三轉席」開始火了,秦林賓館的總經理劉啟林先生花了大代價,挖掘了洛河以北我們北塬、縱目、史官等自古以來過事才吃的「三轉席」這種高規格的飲食文化,繼承發揚了寶貴的傳統。我寫過一篇散文《坐席》,劉總看到後,認為從小一直就吃這「三轉席」的我就是資深吃貨,就隆重邀請我與一眾專家全程品味了一次他推出的「三轉席」,感覺就是那個味!吃好飯就是吃那個儀式感。

大荔縣這幾年非常火,有了高鐵站以後,據說每天停靠25列還經常買不到來往西安的票。估計都是跟上「美麗大荔,美食大荔,大荔是你周末的家!」誘惑去的。然後到處能看到「九品十三花」的宣傳。

扳指頭算,在大荔採訪已經20年來,但是從來沒有吃過「九品十三花」。這幾年照相機也好,拍出來的圖片一下子就讓人垂涎三尺。大荔一個朋友在朋友圈發了「九品十三花」的文圖,看得我直接就想去吃,但是想歸想,吃不成,那是有原因的。

大荔縣城東關有個「一家春酒樓」,是大荔官方認可全縣四家「九品十三花」的正宗飯店,其他飯店也在做,不過還沒有「一家春酒樓」、許庄鎮柳池村「聚賢庄」、朝邑鎮「永恆餐廳」、范家鎮「峨嵋餐廳」這四家這麼講究。

最近的一天上午,我就慕名採訪「一家春酒樓」的總經理肖永傑先生,肖總經營大荔飯菜幾十年了,堪稱行家裡手,與白水秦林賓館的劉啟林先生頗有共同之處,溫文爾雅,謙虛認真,許是幾十年的餐飲生意鑄就了這一代人的嚴謹又不失熱情的品格。

肖總講,「九品十三花」起源於大荔朝邑、高明一帶。相傳,很多年前,當地有一農戶給兒子結婚,由於經濟拮据,為擺設筵席發愁,堂屋有個叫田七巧的嫂子擅長廚藝,得知實情後,主動請纓,用自產的各種蔬菜和自養的家畜家禽,做出了十三個冷盤和九碗熱菜,設宴招待嘉賓,客人吃後嘖嘖稱讚,問她這叫什麼說法,田七巧大嫂急中生智,稱之為「九碗十三花」,「九碗」代表久久長,「十三花」表示娶到仙花一樣的媳婦。從此,大荔在婚慶中就流傳下來「九碗十三花」的席口。

在大荔餐飲人的不斷努力下,不斷挖掘遠古,推陳出新,把「九碗十三花」成功轉型為「九品十三花」,雖然變化只有一字之差,但從內容和形式都發生了很大變化,高端大氣上檔次。

肖總說,「九品十三花」有十三道茶點、十三道冷盤、九道熱菜、九道飯菜、一盤餛飩饃、一碗蛋湯,一共46道菜,每桌的價格因菜品不同從498元到698元不等。

知道我沒有吃過「九品十三花」的原因了嗎?吃不了!我多少是一個人去採訪,買這麼一桌堪比滿漢全席的「九品十三花」端上來,吃不了又兜不成,我如何是好?

沒有吃過全面,但是其中幾道名菜也是吃過的,也是非常愛吃的。比如一席十人,只有十片肥而不膩,食之爽口,俗稱「金山白雪」的白膘肉片;比如色澤金黃,外脆里嫩,香甜油潤的這一道菜叫蜜汁軲轆;比如「肥而不膩、瘦而不柴」的帶把肘子等等。還比如水磨絲,這道名菜是大荔縣國家一級廚師白兆龍大師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首創,原料為豬耳朵,把豬耳朵片成多層,再切成髮絲狀,最高紀錄一個豬耳朵能片成24層。這道菜涼爽利口,入口即化。

說話間,肖總立即安排行政總廚王佳先生切水磨絲給我看,但見菜刀輕快地移動,就是我愛吃的髮絲狀的耳片堆成一小堆。

肖總說,「九品十三花」要八九個人以上才合適吃,他們現在準備推出五六個人吃的微型「九品十三花」,菜品都有,只是量減少一點,方便小團隊的遊客。這樣,我覺得我以後吃的可能性就大了,在大荔請五六個好朋友還是很方便的。

肖總還說,將來準備在西安開店,把「九品十三花」推廣到西安,這就更好了,我吃的可能性就更大了,我這一棟樓隨便招呼一下,資深的美食家都不下兩桌。

這麼一想,我想品嘗的遙遠的「九品十三花」離我不遠了。

希望陝菜更好,陝菜店更多,方便吃貨。

大荔:沿黃絲帶上的美麗鄉村

大荔:沿黃絲帶上的美麗鄉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