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葉子上生出的城市 兩屆亞運主辦地的前世今生
原標題:一片葉子上生出的城市 兩屆亞運主辦地的前世今生
1962年,第4屆「亞運會」在雅加達舉辦,受到矚目。
今天,雅加達再次聚焦體育界的目光——第十八屆亞洲運動會於8月18日-9月2日在印度尼西亞雅加達舉行。這是雅加達繼曼谷、新德里後第三個取得第二次亞運會主辦權的首都城市,再一次「榮譽」加持,在體育界佔有一席之地。
雅加達為何能受到亞運會組委會的青睞,兩次舉辦亞洲盛大的體育賽事?今年的雅加達,和第一次舉辦亞運會有何不同?深入了解發現,雅加達的城市魅力不僅僅「比大更大」。
從它的城市文化入手,或許能找到答案。
雅加達的前世:「一片葉子」上生出一座城
公元5世紀,一群印尼先民,在一座小島的西北部靠海定居,從此誕生了一個民族。這座島叫爪哇島,長得像一片葉子。這群人不會知道,再過11個世紀,這片葉子上會形成一座城堡。1527年,穆斯林首領帶領印尼人民打敗了葡萄牙殖民者的艦隊,收復了巽達加拉巴失地,把城堡取名為查雅加爾達,意思是"勝利之城"、"光榮的堡壘",雅加達的名稱就由此演變而來。此外,因爪哇島到處椰影婆娑,椰果飄香,所以又有「椰城」之稱。
雅加達是印度尼西亞共和國的首都,也是印尼古代民族的發源地。但在長長的歷史長河中,雅加達這個名字曾幾經更名,整座城堡也飽受幾個世紀的戰爭和殖民風霜。
1619年,荷蘭人攻佔了城堡,把它變成了一個貿易港市,並給它起了一個荷蘭語名字:巴達維亞。此後,城堡先後成為荷蘭東印度公司和荷蘭殖民政府的所在地。
為反對殖民統治,從15世紀開始,印尼人民與葡萄牙、西班牙、英國和荷蘭的殖民者進行了長期不屈不撓的鬥爭,終於在「八月革命」中贏得勝利,並於1949年12月27日正式獨立。次日,印尼政府宣布把這座城市定為首都,並恢復其原來的名字「雅加達」。至此城堡名字終於確定,沿用至今。
「一片葉子」上的城,現已被裝進了一座座博物館中。想了解雅加達的往事,只要走進當地博物館即可。
雅加達的今生:現代之城初印象
今天,雅加達不僅是印尼的政治中心,而且是全國經濟和文化中心。這裡工廠林立,學校眾多,商貿活動繁忙,在地球東南部繁華璀璨,熠熠生輝。
雅加達市區分新舊兩區,舊區近海,為商業中心;新區位於舊區的南面,為行政中心。雅加達人口有1420萬(2016年數據),居民普遍使用印尼語,但也有很多年輕人、政府官員、商人、專業人士通曉英語。很多印尼人很珍視自己的傳統文化,在穿著上仍穿本民族的服裝。
在雅加達的就業人口中,從事商業和金融業的最多,其次是服務業,從事工業和交通運輸業的人數則位居第三。自70年代初以來,雅加達的物價一直呈上漲的趨勢,土地價格非常昂貴,租金也很高。因此,工廠企業和住房建設大多往郊外發展,但商業和金融業仍然集中在市中心。為了滿足市民的需要,雅加達市內設有各種規模的綜合市場和專項市場,購物相當方便。
深厚的歷史文化加上新時代的現代化進程,雅加達放射出無限活力及繁華,這也許便是能兩次作為亞運會主辦地的原因之一。
雅加達城市地標:文化與歷史的印記
雅加達曾經歷葡萄牙、西班牙、英國和荷蘭幾個國家長達幾個世紀的殖民,沉澱出繁茂、多樣的歷史文化,城市裡遺留下許多古老而珍貴的城市地標。這些地標,為雅加達注入文化的河流,是雅加達之所以成為雅加達的原因之一。
今天,這些城市地標在世界文化之林中,愈發光芒四射,如獨立紀念塔、巨型清真寺、縮影公園,默然為雅加達這座城市代言。
其中,獨立紀念塔高132 米,巍然屹立在市中心的獨立廣場上,塔頂用35公斤黃金鑄成「自由」火炬,是印度尼西亞的象徵與驕傲。乘電梯登上紀念塔上的嘹望塔,可俯瞰全城風貌。該塔的塔座是一座歷史博物館,藏有許多珍貴的圖片、模型、武器以及英雄人物的塑像和實物,再現了印尼人民英勇杭擊侵略者的光榮歷史。
獨立廣場一側有座可容納10萬人的巨型清真寺,印尼大型宗教活動大都在這裡舉行。據悉,印尼伊斯蘭教徒佔全國85%以上。
獨立廣場附近的蘇迪曼將軍大道是新區的商業大街,大道兩旁都是高樓大廈,印尼和外國的大銀行都聚集在這裡,故有「小華爾街」之稱。
坐落在雅加達東郊10公里處的「美麗的印度尼西亞縮影公園」,類似我國深圳的「錦繡中華」。印尼全國各地獨具特色的房屋建築都可在此處找到「身影」。
雅加達的中國元素:客家人與「格老道」
公元7世紀,我國的商人帶著一批批商品來到印尼,與印尼人貿易往來。為了做生意,或者為了生計,許多華人便在印尼定居。隨後十幾個世紀,依然如此。
如今,華人已是雅加達少數民族中人數最多的民族,是印尼第三大族樣。據統計,福建人在華人中人數最多,其次便是客家人。
截止到上世紀80年代,印尼客家人已經有四代,分別為:第一代生於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這代印尼客家人在中國內地出生,年少時漂泊到印尼;第二代生於二十世紀四五十年代,這代印尼客家人大多在印尼出生,受過一定的教育,大多經商;第三代生於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基本上生於印尼,受到較好的教育,生活比較安定;第四代生於20世紀80年代,很好地融入了印尼社會,工作選擇的範圍較大,不再局限於做工和經商,也有從事教育、醫學、公務員等。至於90後的客家後裔,很難認定是不是客家人,因為他們完全融入了印尼社會,完全被印尼文化同化。
若以此來界定,印尼客屬聯誼會推算,至21世紀初,印尼客家人大約有400多萬人,約佔印尼華人總數的三分之一。
龐大的華人聚居,在雅加達形成了一條華人商業街。這條街被稱作「中國城」,印尼人稱「格老道」。城裡中國商品豐富,價廉物美,「中國元素」隨處可見,每天都吸引著一群又一群的遊人光顧。
※自由女神像建造全過程 法國送的超級大禮成美國象徵
※遭日軍炮轟後佔領的復旦大學 校園成為了獸兵衝鋒的戰場
TAG:愛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