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養脾、養胃有啥不同?中國中醫科學院專家告訴您中醫脾、胃的區別

養脾、養胃有啥不同?中國中醫科學院專家告訴您中醫脾、胃的區別

本刊記者/柴玉

採訪專家/張雪亮 中國中醫科學院 研究員

脾胃一詞,老百姓耳熟能詳,但脾胃的作用了解的人卻不多。

身體中,脾就像個物流公司,主要負責運化,中醫講「運化水谷精微」「運化水濕」,具體來說是負責把消化吸收來的營養物質運送到全身,並參與水液代謝。

胃就像個大糧倉,被稱為「太倉」,可容納各種食物,它負責初步加工,磨碎食物、腐熟水谷。

「中醫的『脾胃學說』基於升降理論,脾主升,胃主降;脾主運,胃主納;脾喜燥惡濕,胃喜潤惡燥。」中國中醫科學院研究員張雪亮總結道。

後天之本——脾

說到脾臟,大家都會問,在身體的什麼地方?中醫所說的五臟,和現代醫學說的同一個名稱的器官,不完全是一回事。

從現代醫學來說,脾與胃都在腹腔,脾在左季肋區後外方肋弓深處,胃的左邊。

GIF

張雪亮說:「現代醫學是以解剖學為基礎的醫學體系,更注重實體,看得見摸得著;中醫是以哲學為理論基礎,其思維方式等都很有自身特色,對五髒的概括比現代醫學器官的概念範圍大。」

當遇到沒胃口、消化不良等癥狀,人們常會說脾胃不好。所以大多數人覺得脾就是負責消化吸收的,其實不完全對。脾是人體最大的淋巴器官,和免疫有些關係,是人體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中心。

脾為後天之本,主要有四個功能:

1

運化

包括運化水谷和水液,把吃進去、喝進去的水谷精華輸送到全身各處。

食物由胃受納腐熟,被分解為精華和糟粕,此時必須依賴脾氣的幫助,才能徹底對水谷進行消化。脾要發揮「散精」作用,將水谷精微上輸於肺,經肺之宣發向上、向外布散。

人體所攝入的水液需經過脾的吸收和轉化,布散全身起到滋養的作用;同時,脾又能把多餘水液,及時傳輸到肺和腎,化為汗和尿排出體外,以保持體內水液代謝的平衡。

GIF

目前,脾最多見的問題是脾濕,張雪亮傳授給大家一個看舌苔辨別是否有濕的方法:如果舌苔很厚或有很多齒痕,一般都代表濕氣大。

另外,肚子脹、拉肚子、大便不爽不盡也是濕的常見表現。

其實,每個人體內都有濕,但中醫講的身體有濕,是指體內的濕太多了,超過了正常的水平。

2

升清

張雪亮解釋說,脾氣上升,將水谷精微向上傳輸,通過心肺作用化生氣血,營養全身。

3

統血

統血即統攝血液在血管里而不外流。如有出現便血、尿血、崩漏等病症,考慮可能是脾不統血造成的。

4

主肌肉、四肢

肌肉的病變,比如肌肉萎縮等病症,可先考慮補脾、健脾。

「脾胃與其他臟腑關係密切,脾胃病很容易影響其他臟腑。肝、心、脾、肺、腎對應木、火、土、金、水,五臟對五行,會出現相生相剋的疾病傳變現象。」張雪亮說。

在給患者開方時,張雪亮比較注意脾胃的承受能力,總會加上一兩味健脾的中藥,因為脾胃一傷,四臟皆無生氣。

水谷之海——胃

飲食入口,經過食道,容納於胃,所以,胃像一個倉庫,被稱為「水谷之海」。

食物經胃進行初步消化,這一過程稱為「腐熟」。

GIF

胃就像一個爐子

要有一定的「火力」

才能將生的食物變成熟的

「火力」弱的話,食物很難熟,或者熟得很慢,影響消化及胃口。

如果「火力」過旺,食物很有可能被烤乾,也就是說,不僅不能轉化成營養,反而會消耗人體能量。

所以,不大不小、溫熱的「火力」很關鍵,這被稱為「胃氣」。

張雪亮說,胃氣的盛衰直接關係到人體的生命活動。

《黃帝內經》中記載,「五藏者,皆稟氣於胃。胃者,五藏之本也。」 在臨床診治疾病時,張雪亮十分重視胃氣,常把「保胃氣」作為重要的治療原則。

GIF

胃主通降,是指胃氣保持通暢的下降運動,使飲食經胃的受納腐熟後,下傳於小腸進一步消化:

一方面將營養物質吸收轉化為氣血津液輸送至全身。

另一方面將食物殘渣下輸於大腸,經大腸傳導糟粕排出體外。

胃的通降作用,對整個六腑系統的消化功能都有重要影響。

胃以降為和,如胃失和降,必然影響胃口,嚴重時會出現厭食等癥狀;同時由於濁氣在上而出現口臭、脘腹脹悶等癥狀。若胃氣不降反而上逆,則出現噁心、呃逆、噯氣等癥狀。

這些癥狀該如何應對?張雪亮認為可用中醫八法中的消法

積食是指食滯不消,日久成積。

食物吃下去等不到及時消化,積壓在體內就成了積食。積食不化是影響胃氣的主要因素。

當積食在上腹,可採用「吐法」,把食積吐出來。

當積食在下腹,可採用「下法」,通過大便排泄出去。

如果人體自身脾胃功能就很虛弱,不能正常運化飲食導致積食,那麼通過「吐法」和「下法」 都會進一步傷害到脾胃,應該用消食導滯的方法消除體內積食,即「消法」。

再者,如果積食在中腹部,也要用消法消除積食。

張雪亮說,積食不化容易引起胃熱、胃濕、胃脹,輕則影響生活,重則不堪設想。

推薦3種脾胃不適食療方

脾濕——麥芽茯苓軟餅

積食不化除了生熱,還會生濕。脾濕主要癥狀是口乾無味、口黏、舌苔厚膩,身體乏力,便溏、粘馬桶。張雪亮推薦了麥芽茯苓軟餅。其中,茯苓有健脾滲濕的作用。

1

材料:

麥芽粉30克、茯苓粉30克、麵粉250克、牛奶250克、雞蛋2個。

2

做法:

將麥芽粉、茯苓粉、麵粉放入容器內,加入少許食鹽和牛奶後充分攪拌均勻,再加入雞蛋,再次攪拌,拌勻後加入適量清水待用。將拌好待用的麵糊放入餅鐺上烙制即可。

胃熱——麥芽連翹飲

GIF

胃熱,即胃受了邪熱,或過量食用煎炒燥熱的食物,出現口苦、口臭、口腔糜爛、牙齦腫痛、咽干、小便短赤、大便乾燥等癥狀。有的胃熱患者會感到胃脹、沒有食慾,而有些胃熱患者則由於胃部過度活躍、蠕動加快,而胃口大開,容易餓,進食不斷。胃熱患者平常喜歡吃冰冷的食品,不喜歡吃熱的食品,但建議脾胃不適者,盡量不要吃生冷、冰鎮的食物。

針對以上胃熱癥狀,張雪亮推薦了一款可清熱除煩的麥芽連翹飲。

1

材料

連翹、麥芽(連翹:麥芽=1:2)、甘草1或2片、水700毫升

2

做法

在容器內倒入水,先放連翹,1~2分鐘後,放入麥芽,再加入甘草,大火煮開後轉小火再煮 15~20分鐘即可。

GIF

《黃帝內經》中說「五穀為養」,就是說用穀物來養胃。張雪亮說,麥芽是糧食的代表,有行氣消食、健脾開胃的作用。

上文講張雪亮在診治疾病時,比如治療發燒、咳嗽等與脾胃疾病無關的疾病,在開藥時也會加一點健脾的中藥,麥芽就是他常常用的。

脹氣——香麥湯

積食不化,容易脹氣、打嗝,此時要疏肝理氣,健胃健脾。張雪亮推薦了香麥湯。

1

材料

麥芽9克、陳皮3克、丁香3粒

2

做法

將麥芽、陳皮、丁香,放入水中煎煮後置涼飲用。陳皮疏肝理氣,丁香溫中降逆。此方多用於脾氣不好、胸脅不適、肝氣犯胃的人群。

麥芽

編輯:小志

來源:《中醫健康養生》雜誌8月刊

如需轉載 | 須獲授權 |並註明出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的精彩文章:

脾氣特別好的三大生肖女,也是個老好人的女生
三個信號一出現,小兒脾虛來了!想避開,牢記常補菌,食有三不宜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