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女性類風濕關節炎晚期關節變形
劉某,女,32歲。2018年3月15日初診
主訴:四肢多關節間斷對稱性腫痛9年,加重一周
現病史:患者8年前無明顯誘因出現右手食指近指關節腫脹疼痛、活動不利,沒有引起重視。累及雙手近指、掌指、雙腕、雙肘、雙膝、雙踝等關節、出現多關節腫脹疼痛,晨僵1小時以上,於多家私人診所口服中藥治療,效果差,經人介紹,口服「雷公藤多苷片」,關節癥狀控制欠佳。2011年關節癥狀明顯加重,並部分出現活動受限、變形。2012年於私人診所口服自製藥物,服藥後關節癥狀明顯減輕,臉部發胖(可能使用了激素)、口服8個月後自行停葯,停葯後病情反覆並加重。之後多方治療。病情控制不理想。1周前關節終痛加重, 活動受限,晨僵1小時以上。現症見:雙手指、雙腕、雙膝、雙足趾關節腫脹、灼熱、疼痛,活動受限,雙手指、雙足趾畸形變、晨僵1小時以上,牙齒片狀脫落,食可,二便調,夜眠安。患者發病以來無發熱、皮疹、肌痛、肌無力、脫髮、口腔潰瘍、光過敏、腹瀉等。既往史(-),過敏史(-)。
查體:
雙手指畸形變,近指、掌指關節無腫脹,壓痛(+).活動痛(+),半握拳,握力差;雙腕關節腫脹(+), 壓痛(+),活動痛(+),屈0°,伸5°,雙肘關節無腫脹,無壓痛及活動痛,雙肘屈130°,伸-5°;雙膝關節腫脹(++),壓痛(++),活動痛(++),屈135°,伸-15°,雙膝骨摩擦感(+);雙足趾關節畸形變,壓痛(+),活動痛(+);雙「4」字試驗不能。舌體正常,舌質瘀,苔黃,脈細弱。
腹診:中下腹皮溫低,關元穴、氣海穴、中脘穴空虛,雙天樞穴壓
痛(+)。(南京侯氏風濕研究院特色中醫腹診方式)
輔助檢查:血常規: RBC 3.67X10*/L. Hb95g/L, PLT641X10"/L;
風濕四項:血沉:74mm/h, 類風濕因子:260.99U/mL, C反應蛋白34.65mg/L;
X線:類風濕關節炎晚期改變。
診斷:中醫診斷:旭痹; 證候:肝腎虧虛。
西醫診斯: 類風濕關節炎。
治則:補益肝腎,通絡止痛。
處方:清熱通痹合劑(雷公藤、海螵蛸、蒼耳子、甘草、陳皮),每次15mL,每日3次,口服;通絡止痛膠囊(防己、苦杏仁、黃柏、蠶沙、百部、薏苡仁、法半夏、連翹、滑石粉、通草等藥材組成),每次4粒,每日3次,口服。
非藥物療法:腧療,每周一次,共四次
調護:注意保暖禁食海鮮、牛羊肉、生薑、蔥、蒜,適當加強關節功能鍛煉。
二診:(2018年4月17日)
患者關節疼痛癥狀有所緩解,在家屬攙扶下可自行站立,但不能行走。關節查體及舌、脈、腹診較前變化不明顯。
複查:
血常規: Hb 103g/L,PLT 438X109/L;風濕四項:血沉46mm/h,類風濕因子:178.66U/mL,C反應蛋白14.05mg/L。繼續使用之前藥物。
三診(2018年5月20日):
關節疼痛癥狀明顯減輕,患者在家屬攙扶下可站立,並可短距離行走。舌體正常,舌質暗紅,蒼白,脈細。
腹診:中下腹皮溫低,關元穴、中脘穴空虛,雙天樞穴壓痛(+)。
複查:血常規:Hb 111g/L,PLT 234X109/L;風濕四項:血沉:18mm/h,類風濕因子:139.96U/mL,C反應蛋白:8.2mg/L。停用清熱通痹合劑。
四診(2018年7月16日):
患者關節疼痛癥狀不明顯,可自行站立、行走。舌體正常,舌質暗紅,苔白,脈細。
腹診:中腹皮溫低,關元穴無力,雙天樞穴壓痛(+)。
複查:血常規: Hb 12lg/L, PLT 213X109/L;風濕四項: 血沉11mm/h,類風濕因子110.29U/mL,C反應蛋白 2.37mg/L。
患者服藥近4個月,關節腫脹基本消失,關節疼痛癥狀明顯緩解,且疼痛關節為已變形及骨侵蝕關節。加服補腎通督膠囊(熟地黃、麻黃、鹿
角膠、肉桂、馬錢子、白芥子等),每次1.2g,每日3次。上藥連續服
用半年,隨訪未見複發。
總結:
張振華主任認為,患者雖年僅32歲,但關節變形較重,為類風濕關節炎晚期。類風濕關節晚期辨i證多屬肝腎虧虛證,屬於疾病的後期,下焦肝腎虧虛,精血不足,宿疾又引發新病,濕毒、痰毒留不去,三焦氣化因虛因實不能正常進行。
治療宜虛實兼顧,以防犯虛虛實實之戒。急則治其標,先以清熱解毒殺蟲、健脾通絡止痛的方葯健脾,調脾,繼用陽和湯補腎填精通督的藥物,連續服用半年,後隨訪癥狀明顯好轉。
※安倍連日走訪災區累出關節炎 一瘸一拐走進官邸
※再談「類風濕關節炎」的「規範化」治療
TAG:關節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