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夢的神秘世界

夢的神秘世界

隨著神經科學的發展,用儀器來檢測人的夢境已經成為可能。探討那些在夢中出現的畫面、聲音和感覺,和人們的現實生活有著什麼樣的關係,這是夢境研究的發展方向。

你有沒有過夢見自己在飛的經歷?美國科普作家卡爾·薩根在《伊甸園的飛龍》中,對夢中飛行的現象做出了如下解釋:「當你夢見自己在飛,那很可能是你喚起了體內作為靈長類在樹枝間跳躍的回憶。」不僅如此,達爾文的進化論也告訴了我們,一切的存在都是合理的。進化到了今天,我們每天睡覺都還會做夢,那就說明做夢這件事本身是有意義的,否則這個功能早就在進化的過程中被自然淘汰了。

人人都會做夢

所有的哺乳動物都會做夢,人類當然也不例外,認為自己從來不做夢的人,只不過是沒有記住自己的夢罷了。人的睡眠共分為五個階段:淺睡(容易被驚醒);稍沉的睡眠;第三第四階段是深度睡眠,隨後會進入睡眠第五階段,也就是多數夢境發生的階段,學術名稱為R EM睡眠階段(快速眼動階段)。從睡眠第一階段到第四階段至少需要90分鐘,所以R EM階段約每90分鐘循環一次。REM階段會佔到成年人睡眠時間的20%左右,這時我們的心率、呼吸會加快,血壓升高,身體處於麻痹狀態,但大腦的活躍度可以達到清醒時的水平,甚至更高。

那麼,夢對人類究竟有何種意義呢?專家們對此還沒有討論出一個具體的結果,或者說,夢的功能可能多到以人類現有的認知還無法完全掌握。不過,專家通過神經影像技術發現,人在做夢時會消耗大腦80%的能量。夢中消耗掉的能量是用來做什麼的?在美國洛克菲勒大學的神經學家喬納森·溫森看來,做夢是在幫助大腦整合白天獲得的信息,鞏固記憶。因為大腦在做夢時會釋放出皮質醇,這種神經遞質可以短時期提高人的記憶力,其中R EM階段更是增強記憶的黃金時期,在REM階段大腦會分泌更多的皮質醇,所以人們在早上感覺頭腦最清醒。

夢中一切皆有可能夢中的世界是和現實世界完全不同的一個世界,它可以將現實世界中一切的不可能變為可能,在夢中我們可以飛,可以隱身,可以體驗和現實中完全不同的人生。

噩夢的積極作用

人們做的夢也分成了美夢和噩夢,「噩夢」這個詞在古英語中原本是形容在人們睡著後靠近的惡魔,後來漸漸演變成了表示魔鬼招致的夢。直到現在,人們對這個詞傳達的概念也沒有很大改觀,還是認為噩夢很可怕,對它沒有太多好感。的確,在噩夢中人們經歷的大多是一系列令人害怕的畫面、想法、情緒和感官體驗,噩夢會在人們入睡後不可控制地出現,給人帶來恐懼、沮喪、抑鬱、焦慮等負面情緒。可是,噩夢就真的一無是處嗎?

芬蘭圖爾庫大學的進化心理學家安蒂·瑞文索認為,噩夢是祖先留給我們的禮物,做噩夢能讓我們更好地應對來自真實世界的危險。他在研究中發現,兒童做的噩夢要比成年人更多,正常成年人有一半以上的夢中會出現某些威脅元素,而兒童夢中出現這種情況的概率高達66%。成年人的噩夢內容大多是被人追殺,陷入職場糾紛或是情感糾葛,但由於兒童尚未充分接觸現代社會,兒童的噩夢更能反映人類祖先在過去曾遭遇的危機,比如,在兒童的噩夢中常會出現吃人的怪物和兇殘的野獸,這都是人類祖先對野外生活的可怕記憶留下的痕迹。

美國塔夫斯大學的精神病學教授厄內斯特·哈特曼也認為,做噩夢對人是有好處的。因為噩夢就像是一種對災難的預演,這樣當類似的事件發生時,人們才能更好地處理它,這也是一種進化的結果。他通過大腦成像技術發現,人在做噩夢時,大腦杏仁核的活動甚至比清醒時還要強烈,儘管此時人的四肢仍處於靜止狀態,但大腦的活動方式和遇到危險時的反應很像,這說明大腦已經在演習應對危機的反應。所以他相信,人之所以會做噩夢,是為了在夜間相對安全的條件下演習自衛行為,這樣在現實世界中遇到了類似的危險時,人們才能更好地戰鬥,或者更快地逃離險境。

說夢話和夢遊

睡著後會說夢話和夢遊的情況,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其實並不罕見。據美國斯坦福大學的調查顯示,有5%的成年人和一半以上的兒童都有過說夢話的經歷,有4%的成年人和10%的兒童都有過夢遊的經歷。這裡指的夢遊,也包括了在睡夢中會坐起來,或自己穿上鞋子這等邊緣夢遊行為。

一般來說,這種現象都是無害的,偶爾說說夢話只會打擾到同寢的人。但對夢遊者來說,他是處在一種非理性狀態之下,因此他在夢遊期間也有可能會傷害到自己和他人。比如,有一個英國男孩在夢遊期間打開了卧室的窗戶,並跳下了樓,還有一名加拿大男子在夢遊期間驅車前往另一個地方殺了人。這一切都是在睡夢中完成的,事後他們都表示不記得自己有過這樣的舉動。

胎兒也做夢

神經科學家吉姆·霍恩表示,胎兒平均每天有15個小時處於REM睡眠階段,這對胎兒大腦的發育有著重要的作用。

為什麼人在睡著後還可以做這麼多事情?加拿大蒙特利爾大學的神經科學家安東尼奧·扎德拉解釋道,因為當人在睡著以後,大腦控制理性的區域陷入了休眠狀態,無法發揮其控制邊緣系統和運動系統的機能。所以人在睡著後的行動不受理性控制,而更像是一種應激反應狀態,會對外在不熟悉的、潛在的危險做出及時反應,而一旦這種反應機制發生了功能性紊亂,人就可能會出現夢遊的狀況。

關於夢遊,社會上有種很流行的說法,就是不要隨便去喊醒一個夢遊的人,因為一旦他被驚醒,很可能導致他的精神出現問題。但專家否定了這種說法,同時專家還建議人們及時喚醒容易失控的夢遊者,以防他們做出一些可能傷及自己或他人的危險舉動。

夢的心理學意義

夢除了在遺傳學、生物學上的意義之外,對研究心理學又有著什麼意義呢?精神分析學派創始人、奧地利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提出了一個著名的理論,即夢是人類慾望的滿足,它反映了人的潛意識。弗洛伊德是夢學研究的先驅,他所著的《夢的解析》被後世譽為「揭開人類夢境的百科全書」。他在書中提到,夢是一個人與自己內心的真實對話,因為人的潛意識可以透過表象覺察到一些更本質的東西,然後將其以某種形式在夢中展現出來。所以,人在夢境中所看見、所感覺到的一切,都不是沒有意義的,通過分析一個人的夢境,就能解讀他的潛意識。

在弗洛伊德的理論基礎上,又誕生了一種叫做格式塔療法的心理治療方法。這種療法要求病人詳細講述自己的夢境,因為每個夢都代表著一個人釋放的信息和他內心的掙扎,夢境中的每一部分都是一種自我投射,是他自己的矛盾和不一致的體現,都能在現實生活中找到所對應的表象。這種療法會使病人更了解自己潛在的心理防禦機制,促進情感釋放,從而緩解焦慮情緒,提升面對衝突和矛盾的能力。其實,人們在以往生活中受到的心靈創傷,還有包括懊惱、悔恨、內疚、憤怒在內的不良的情緒體驗,即使人們自己都認為已經過去了,可能還是會成為心裡的一個結,影響著人們今後的生活。格式塔療法就是通過夢境分析,找到並打開這些心結,讓人們能更好地面對之後的人生。

夢的解析

由精神分析學派創始人弗洛伊德(上圖)所寫的《夢的解析》,被譽為是「 揭開人類夢境的百科全書」。其中提到了,夢是人類慾望的滿足,能反映出人的潛意識,所以,通過分析夢境,人們能在其中得到對現實生活的啟示。

做夢也能控制

在人們以往的認知中,夢中會發生什麼是不可控的,但事實上,經過一定的訓練,人腦確實能控制自己的夢境。美國斯坦福大學的神經學教授史蒂芬·拉伯奇通過研究發現,人在做清醒夢時,是可以自由控制夢境的。清醒夢是指人在做夢時仍能保持一種清醒的狀態,一般來說,人在清醒時是大腦的顯意識佔據主導地位,人在睡覺時是大腦的潛意識佔主導地位,而清醒夢就是大腦介乎於顯意識和潛意識之間的一種狀態。

但即使知道了清醒夢是什麼,也不是每個人輕輕鬆鬆就能做成清醒夢,做清醒夢也需要一定的練習。那如何才能做一個清醒夢呢?拉伯奇教授給出了一些建議,首先,清醒夢多發於淺度睡眠期間,而白天睡覺比晚上睡覺更容易停留在淺度睡眠,所以白天做清醒夢的概率遠高於夜間。

其次,睡覺前一定要培養做夢的意識,如果睡著時做了一個夢,那麼在睡醒之後一定要反覆回想整個夢境,並不斷暗示自己,下次再做夢的話,還要把這個夢繼續做下去。如果光憑記憶記不住夢境的話,可以嘗試在枕邊放一本夢境日記,每次夢醒之後,請馬上把夢境的內容記在本子上,哪怕不能回憶起整個完整的夢境,也要把還記得的片段,或是醒來後的心情記錄上去,在這樣日積月累的夢境記錄下,我們才會更了解自己做夢的傾向和夢的大致類型。

大腦成像技術顯示,人在REM睡眠期間,也就是最容易做夢的時期,大腦皮層的活躍度會達到清醒時的水平,這時人的呼吸也會加快,血壓升高,心率加快。大腦神經元的活躍與靜默狀態會交替出現:在NREM 期間,大腦活躍度較低,而在REM 睡眠期間,大腦活躍度較高。

在學會獲得持續穩定的清醒夢之後,再去控制夢境的內容會變得比較容易。拉伯奇教授表示,控制夢的關鍵在於善用意念的力量。比如,當我們希望夢見自己在飛,那就先用意念力去想像飛行的感覺,或用意念力控制自己在夢中先來個助跑和起跳。想要控制夢境,說到底就是要充分發揮自己的意念力和想像力,把這兩種力運用到極致的情況就是像電影《盜夢空間》中所呈現的那樣。

總而言之,無論你在意還是不在意自己曾做過的夢,夢在我們生活中都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夢不僅能幫助我們整合信息,應對威脅,調節情緒,平衡能量,有時還能指引我們找到人生的方向。夢的到來如同一種召喚,不僅讓我們明白了自己是誰,懂得了自己真正在乎和珍惜的究竟是什麼,也讓我們對自己有了更深刻的認識,讓我們和周圍的世界有了更廣闊的聯結。

原文作者:勞拉·岡薩雷斯·里維拉

[譯自西班牙《真有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外文摘雜誌社 的精彩文章:

「星語者」的訓練課

TAG:海外文摘雜誌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