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賞石在現實中的運用!

賞石在現實中的運用!

俗話說,園無石不秀,廳無石不華,齋無石不雅,居無石不安。這幾句話雖然出處不明,但確實是自古以來人們對於賞石在園林和家居生活中的重要地位的概括總結,具有歷久彌新的歷史感和現實感。

民國趙汝珍《古玩指南》一書中,曾經提到:「中國舊日之社會知識階級,對於癖石之嗜好極度濃厚,在士夫之消遣幾無人不以石為伴友、為對象,如園林必須有石,案頭必須有石,室懸繪石之畫,架插談石之書,對於石之羅致無遠勿屆,對於石之愛護無力不施。」

記得2014年1月,由北京畫院主辦的北京畫院藏齊白石作品系列特展之十「人生如寄——齊白石的手札情思」在北京畫院美術館展出。筆者躬逢其盛,進入展廳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堵白牆,沒有前言,牆上投射出婆娑搖曳的竹影,正中擺放的是一方白太湖石,造型頗具瘦、皺、漏、透,雲頭雨腳之經典樣式,石雕底座也頗具古意,不為多見,應該是一方有點年紀的石頭。展覽序廳為何擺放這方太湖石?是否是畫家或是美術館的藏品?皆不得而知。後來聽介紹,這方石頭是館方工作人員的藏石,臨時擺放在這裡作為點綴,雖然與畫展並無關聯,但卻毫無違和感,而且還相當引人入勝。我還覺得,白太湖石即白石也,恰好是帶有寓意齊白石名字之意(畫家在27歲前叫齊純芝,白石之名,據說是其老師胡沁園所取,源自離畫家老屋最近的驛站叫白石鋪)。

「人生如寄——齊白石的手札情思」展入口

無獨有偶。2017年9月,故宮武英殿書畫館舉辦「趙孟頫書畫特展」,展覽進口處有一方靈璧石「造雲石」相當奪人眼球,造型如「嵌空飛翥」,上窄下寬,靈動欲飛。「造雲石」原置於故宮建福宮撫辰殿後的惠風亭中,上面有元代名人楊維禎、鄭元祐、張雨、顧阿瑛等的題刻,他們與趙孟頫是同時代人,又有交誼,所以此石之置可謂得其所矣。

「趙孟頫書畫特展」上的靈璧石「造雲石」

確實,賞石——尤其是古典賞石,作為一種裝飾元素,在一些主流藝術品展覽中越來越多地呈現出卓爾不群的氣度,包括一些著名拍賣公司的預展會,凡是有賞石專項拍賣的,多會刻意營造和再現出賞石在家居生活中的場景。

蘇寧藝術館賞石布局

保利拍賣會預展場景

如2008年12月杭州西泠印社秋拍會首推「中國首屆歷代供石專場」,預展會展示的賞石都有古代傢具配合,以營造古代文人廳室賞石之情境。

西泠印社「中國首屆歷代供石專場」預展場景

2015年6月,上海明軒2015春拍會首次推出「一間屋」特色概念型專場,拍品包括茶器、器具類、賞石、現當代藝術、傢具、書畫等眾多門類,所有拍品預展打破原有的分類,一同陳設成為一間寶藏雅室,還原成一個文人生活的場景,給人一種直觀的視覺感受。

上海明軒「一間屋」賞石置景

此外,包括一些石館和雅集之類的展覽活動,也會出現一些精彩的賞石置景。將賞石融入家居,融入建築,融入生活,這也是探索賞石展覽實用化、高端化、小眾化的很好實踐。如上海建業里嘉佩樂酒店與畫家、藏石家龐飛合作,舉辦「嘉山樂石——夏至遊園雅集」暨「秘密花園裡的雅石私享」活動,將賞石引入五星級賓館公共空間展示,以古典賞石最具代表性的石種靈璧石和英石為主,亦古亦今,與古為新,與周遭環境十分契合,毫無違和感。

上海建業里嘉佩樂酒店賞石布局

賞石置景,古已有之。至少在明清兩代,賞石在廳堂、齋室中的位置就已經相對固定。至今江南古典園林中的廳堂中,還隨處可見這種遺風。大抵是廳堂正中的天然几上,供置有賞石(包括雲石屏)、花瓶等擺設,賞石與花瓶經常是分立兩旁,各有寓意,一則為天工,石頭寓意長壽;一則為人工,瓶諧音平,寓意平安。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杭州陳淏子(自號西湖花隱翁)刊有《花鏡》六卷,是我國較早的一部園藝專著,其中「花園款設」特別提到了「堂室坐幾」的陳設要點:「堂前設長大天然幾一,或花梨,或楠木,上懸古畫一。几上置英石一座……室中設天然幾一,……几上置舊端硯一,筆筒一,或紫檀,或花梨,或速香;筆規一,古窯水中丞一,或古銅硯山一,或英石……」可見,當時供石已經成為了案幾擺設不可或缺的「標配」。

賞石雖然可以獨立成景,但更多往往被視為文玩之一種,與其他文玩書畫盆景搭配安置,相得益彰。至少在南宋時期,賞石作為文玩的概念就已經確立了,如趙希鵠《洞天清祿集》中,提出「怪石小而起峰,多有岩岫聳秀嶔嵌之狀,可登几案觀玩,亦奇物也。」

當時賞石主要流行兩種形式,一則是「筆格」,一則是「硯屏」,都是既有實用功能,又有裝飾意義。由此開始,賞石被越來越多地帶入各種居室文房場景,並成為傳統歲朝清供和博古陳設中不可或缺的元素。這類賞石過去都稱為供石,帶有尊崇的意味,比如其造型主題以抽象為主,或者是帶有象徵意味(如山形景觀石)。

歲朝清供和博古陳設,其實就是一種置景,不過很多還是屬於一種虛擬置景,以國畫的表現形式為主,並不落地。其中,賞石因為其古老性(與天地同壽),所以便成為長壽的象徵(俗稱「壽石」)。從某種程度上說,奇石既是長壽的一種表意符號,也是從屬於傳統吉祥文化範疇的寶物。過去有許多與祝壽相關的圖案紋飾,都有奇石的身影。比如群仙祝壽,通常是水仙花與賞石(太湖石)的組合。賞石形象一般多是傳統瘦漏透皺類(太湖石)的抽象造型,沒有特定的主題。

賞石在清供博古圖中供置的形式有兩種:一種是帶有木座的,一種是帶有石盆的,尤其是後者較為多見。賞石置於石盆中的做法,早在宋代就很流行(當時有稱「盆石」的),這也是受到了盆景的影響。雖然到了明後期,木座開始成為了主流,但並沒有完全取而代之。明代以後許多藝術品樣式在表現賞石題材的時候,還是採用了石盆的置放形式(俗稱「石盆景」)。在這裡,賞石更多是作為一種寫意而不是寫實(相對來說,帶有木座的賞石一般屬於寫實類)。

蘇州吳江靜思園借紅軒一景

晚唐詩人司空圖《二十四詩品》曰:「如將不盡,與古為新。」隨著時代的進步,當代人們的居家生活場景與古代有了極大的差異,賞石傳統雖然在延續,但其表現的內容和形式也有了許多區別。

大體來說,目前賞石展示的場所有兩大類。

一類是古典園居氛圍的舊場景,包括移用或是再造的,通常與古典傢具與書畫、蒲草搭配最為切題,最適合古典賞石的陳設。印象之中比較成功的展示如廣東順德英石賞石協會在清暉園舉辦的英石展,安徽合肥吳家花園的靈璧石展等。清暉園故址原為明末狀元黃士俊所建的黃氏花園,現存建築主要建於清嘉慶年間。有意思的是,清暉園中現存不少建園之時堆疊的英石假山和立峰,如有仿造大小獅子(少師太師)造型的假山「獅山」,惟妙惟肖;有仿效自然溶洞造型的「斗洞」,想像獨到。這些都是英石置石的歷史文脈所在,彌足珍貴。所以,選址清暉園舉行英石精品展,也是老樹新花,接續上了歷史文脈。

廣東順德清暉園

廣東順德清暉園石展一角

英石精品在透風漏月的古典建築之中陳設,室內環境與瘦皺漏透的古典賞石特徵十分和諧,好像是場景式的展示。吳家花園系清代淮軍將領吳毓芬所建,曾經是老廬陽八景之一,荒廢已久,經企業家、藏石家方遠斥資重建,修舊如舊,名園重光。靈璧石精品被供置於吳家花園的各處廳堂齋室,配合以蒲草盆景、繪畫瓷器,與建築、傢具和諧相處,相得益彰。這既像是一場靈璧石的精品展,又像是古典建築的陳設秀。

吳家花園石展一角

一類是現代展館樣式的新場景,與美術館,博物館的陳設比較接近,通常需要一些現代裝飾元素,包括綠植、燈光演示相配合,一些當代賞石大展經常能夠見到這種場景,著名如柳州奇石館等。

如2016年11月第九屆柳州奇石節期間,在柳州石尚藝術館舉行了一個主題為「生活石尚——家庭場景展示」的「柳州名人名石展」,將傢具、盆景、書畫、文玩、琴藝、茶道等與賞石「混搭」,讓賞石走入生活,走進家裝,是一種頗接地氣的高格調生活體驗。

柳州「生活石尚——家庭場景展示」場景

總的來說,古代賞石在置景中的傳統精神,仍有許多足資今人借鑒之處,可以繼承創新,揚棄創造。

比如,賞石的置景,須要體現出清供的特點,它並非僅僅是一種審美靜觀,還需要充分發現、體驗和擁有對象之美,在人與石的對話互動中煥發出想像力和創造力。

這方面,小品組合石的創作,其實就是當代賞石的一種創新和創造,許多小品石的組合創作,都營造出一種場景和氛圍感,放大了小品石的氣場,呈現出小品不小、小品大樣的特徵,這既是受到賞石置景之啟發,反過來也影響了賞石置景之發展。

(圖文轉自寶藏雜誌公眾號)

版式:尚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石尚 的精彩文章:

清雅玉潔、墨趣天成的海洋玉髓!
之畫面構圖的奧妙

TAG:一石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