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泥盆紀大滅絕,78%的海洋生物消失,一場來自地球內部的大變革?

泥盆紀大滅絕,78%的海洋生物消失,一場來自地球內部的大變革?

從地球演化至今已經有幾十億年,當然在這其中不同的時代也是有著不同生物的出現,尤其是泥盆紀時期,這個時期對於生物的繁衍,有著重要的意義,因為就是在這個時期出現了兩棲動物,慢慢的從海洋動物轉化成為了陸地生物,甚至這個時期也被稱為魚類的時代,海洋中的魚類可以說是地球當時的霸主,那個時候的地球可以說非常的繁盛,尤其是蕨類植物特別的多,泥盆紀時期,準確的來說是在3.77億年前,那個時候地球上的大陸應該還沒有完全的形成,當時的陸地上只是有一些節肢動物,早期的昆蟲而已,當然絕大部分的動物還是生活在海洋之中的,可是為什麼那個時候發生的海洋生物卻被大量的滅絕呢?

關於滅絕的原因,科學家推測很有可能像是恐龍時代一般,是由小行星闖入地球之後,然後對地球造成了惡劣的影響,導致當時的地球氣候出現了惡化,陽光不能很好的照耀地球,造成了地球根本沒有日光,因此才會出現這樣的滅絕情況。當然這只是猜測,如果真是這個原因,那麼應該會有巨大的隕石坑,可事實根本就沒有發現,所以這樣的說法應該是不靠譜的,如果不是外來的行星撞擊造成的,那麼就是地球內部某些原因造成了這一次的大滅絕。

於是科學家提出了另外一個比較新穎的觀點,那就是由於植物的繁盛,當時的植物霸主應該是蕨類植物,尤其是一些維管植物可以說影響非常的大,在地球上不斷的繁殖,而它們死亡後的屍體會被大量的衝到海洋之中,沖入海洋之中的這些屍體養料,就成了微型藻類的食物,由於有了充足的食物之後,海洋之中的藻類開始大量的繁殖,漸漸的藻類的繁殖速度越來越快,增長的速度超出了想像,造成整個的海洋幾乎不再是那種藍色變成了綠色,

而這些藻類經過大量的分解,也是需要消耗很多的氧氣,所以這在分解的過程中,會將水中的氧氣消耗掉,海洋之中的氧氣肯定就越來越少,慢慢的就出現了缺氧的情況,其實我們現在也有一些水中出現缺氧的情況,比如說赤潮的時候,因為大量的藻類導致海洋氧氣的含量越來越少,甚至現在在很多不同的海洋區域都出現了一些死亡區,這其實也是由於嚴重的缺氧造成的。

那麼在那個時期,也許也是由於這個原因,海洋之中沒有任何遏制的藻類繁殖的機制,無限制的繁殖大量的分解之後氧氣越來越少,很多生物可能由於無法適應氧氣越來越稀薄的現象,慢慢的走向了死亡。當然這種說法聽起來挺靠譜的,但是也有人提出了疑問,因為海洋的面積非常的大,並不能夠因為這樣的原因就造成整個海洋都出現缺氧的情況呀,而且在不同的地方,應該缺氧的程度也是不一樣的吧,所以只是單純的說這種海洋之中的藻類越來越多而造成的缺氧,其實根本不足以造成那個時期的海洋生物大滅絕這樣的慘烈事件。

那麼除了這種說法,還有就是當時海洋之中可能是有毒的,這是研究學者通過一種蟹狀的化石發現了在其中有毒的硫化物得出的結論,至於說這種硫化氫應該是微生物生長中的產出物,不過這種微生物有一個特別之處,那就是它們生活在水裡根本不需要氧氣,所以即便海洋之中沒有任何的氧氣,也並不會影響它們的生存,但是這種生物在生長的過程中就會產生大量的硫化氫。

硫化氫大家應該都不陌生,是一種聞起來像臭雞蛋一般的氣體,而這種氣體是含有劇毒的,所以正是由於這種微生物排泄出來的這種劇毒氣體,所以才導致生物大量的死亡。

當然還有另外一個方面的原因,那就是當時的陸地植物瘋狂的生長,而植物越來越多越來越茂密,那麼相對應的空氣之中,二氧化碳含量肯定也就會變得越來越低。同時,托馬斯·阿爾格、羅伯特·伯納等人發現在北美和歐亞大陸的內陸淺海地區普遍存在黑色頁岩岩石,這也就說明當時植物的大量生長,加速了土壤的生成,同時也導致了硅酸鹽的風化加速,併產生了碳酸鈣和碳酸鎂沉積到海洋中,這也同時減少了大氣中的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作為地球溫室效應的主要氣體,如果二氧化碳含量越來越低肯定地球的表面溫度也會跟著不斷的降低,並不能夠很好的保持在地球的表面熱量,所以導致地球熱量不斷的散逸之後,那麼地球表面的溫度就會降到一個新的低點。

溫度不斷下降之後的地球進入了冰河時期,隨之也就影響了海洋的溫度,很多生物可能也是由此不能夠適應超低溫,慢慢的走向了死亡,總之那個時期出現了大滅絕,其實是由於各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並不能夠簡單的認為是單一的原因而造成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豐探索 的精彩文章:

改造火星第一步讓火星變暖,核爆炸與溫室效應提高火星溫度
不是所有的蚊子都吸食血液,蚊子吸食血液原來另有隱情

TAG:三豐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