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觸發贖回不執行是什麼操作?

觸發贖回不執行是什麼操作?

市場回顧與展望

【市場回顧】

?當周股市情緒萎靡,各寬基指數普創新低(上證50除外)。截止周五,上證綜指下跌4.52%,同時全市場成交量繼續回落,日均成交約2760億元。板塊方面,整體看科技股最好,消費最弱,其中通信跌幅最小,此外煤炭、石化、軍工尚可,食品飲料、家電、建材板塊領跌。概念板塊方面,4G、天津自貿區、二胎政策居前。

? 當周轉債平價指數下跌3.96%,轉債指數下跌1.05%。個券方面,受益於下修的艾華、江陰轉債漲幅居前,三力轉債下修到位但受到正股拖累,濟川、星願及泰晶轉債領跌。本周新上市四隻轉債,首日有一定估值偏差,後幾日有所修復,除去首日漲跌後盛路轉債漲0.17%,德爾轉債跌0.06%,博世轉債跌1.4%,威帝轉債跌4%。

【轉債市場展望】

?17桐昆EB上周觸發了贖回條款,但發行人沒有執行贖回條款。觸發贖回當晚,發行人即發布了決定不執行贖回的公告。由於桐昆EB上市後便備受關注,此次不執行贖回也引起了投資者較多討論。我們在此梳理了相關情況:

1、為何當晚就公告不贖回?雖然發行說明書上沒有明確表述。但實際這一點來自交易所的規定(與轉債交易規則相關的內容可以詳見我們14年的專題《交易規則研究——魔鬼在細節中》或者《債市寶典:轉債篇》),即上交所《可交換公司債券業務實施細則》中的「發行人應當在滿足可交換債券贖回條件的下一交易日,披露是否行使贖回權相關事項。若決定行使贖回權的,發行人應當在贖回登記日前至少進行3次贖回提示性公告」。當然,對轉債的要求與EB也基本一致。而深交所的具體表述與上交所略有不同,所以導致深交所轉債在觸發贖回當晚,可能看不到贖回公告。

總而言之,上交所品種在觸發贖回當晚即可見到贖回或是不贖回的公告,而深交所品種懸念保留的時間稍長,一般三個交易日不見公告,才可確認不贖回;

2、以前有過類似情況嗎?發行人還能再贖回嗎?最近的可參考案例是東華轉債和同仁轉債。

東華轉債的不同之處在於其為深交所品種。深交所要求上市公司在每個年度決定一次是否執行(後來被理解為「每個轉股年度」)。因此,東華在2014年首次滿足贖回條件後,放棄了贖回。但其在等到下一個計息年度(2015年)滿足贖回條件之後,沒有放過第二次贖回的機會。當然,雖然東華沒有執行贖回,但在市場情緒低落的2014年,該轉債也逐漸被轉股。

同仁也在13年8月放棄了第一次贖回的機會。同仁需要按照上交所的規則處理。因而在13年8月13日首次觸發贖回之後,發行人隨即公告不執行贖回。但同仁實際不必再等一年,就可以重獲贖回的權利,因為上交所沒有「每年一次」的要求。因此當首次滿足贖回條件、發行人放棄贖回之後,只需要從零開始重新計數,發行人就可以再次獲得贖回的權利(同仁是[20/30,130%])。不過同仁股價後來壓力較大,直到15年的大牛市來臨,同仁才等來第二次的贖回機會。

簡單來說,發行人確實還具備以後再執行贖回的權利。但滬、深交易所有所不同,深交所如果放棄贖回,則需要至少再等一年。而上交所雖然必須在觸發後次日表態,但宣布放棄贖回後,只需重新計數就可以重獲贖回的機會。

3、不執行贖回,對投資者而言EB會怎樣?贖回條款一旦執行,轉債EB即將「大限將至」。投資者如不在贖回登記日前轉股,將遭受巨大損失(當然吉視是個比較極端的例外),因而在多數時間裡,贖回觸發後、登記日前,將是轉債EB集中轉股的時間點。顯然,如果轉債對正股流通盤稀釋比率較大(雖然EB名義上不稀釋股份,但實際造成的流通盤稀釋和轉債沒有太大區別),轉股又比較集中的話,存在壓制股價的可能性。

反過來,如果不執行,直接的作用就在於:1、延長轉債EB的壽命,使得諸多債券投資者能夠多持有一段時間;2、分散轉股對正股本身的壓力。不過實際情況也取決於市場的狀態,當市場情緒低迷時,即便不執行贖回,轉債EB也會在負溢價的驅使下逐漸被搬空。而反過來當籌碼稀缺時,市場甚至仍願意給這類高價品種一些溢價,那自然少有人轉股。東華屬於前一種情況,而與後一種情況最為貼切的恐怕是「14寶鋼EB」。由於沒有贖回條款設置,正股又頗為強勁,該EB熬到了到期前的最後一個交易日。但顯然,當前的市場狀態,與東華時更為接近。也就是說,經驗上看,不執行贖回只能延緩換股,但不能迴避換股。

4、不執行贖回,背後的動機可能在哪裡?發行人的動機可能五花八門,我們僅以過往案例及公開信息進行推斷。以往不執行贖回的案例里,發行人理解的方式主要包括:

1)已經大量轉股,發布贖回公告已經沒有太大必要(例如早年的民生、後來的東華);

2)觸發贖回時間過早(可能剛剛進入轉股期),遠早於公司預算。不願看到轉債過早地稀釋正股,尤其是不願轉債影響公司其他再融資項目(同仁、錫業、桂冠和恆源);

3)從現金流出發,認為轉股後的股息率高於轉債票息,沒有必要在此時推動轉股(金鷹)。當然這種理解稍顯非主流,也不適用於EB。

而桐昆EB可能還存在一種可能性,即上市公司本身的轉債項目已經過會。如果不執行贖回,一方面對股價壓力較小,轉債項目也更容易操作,一方面發行人可能也希望盡量保留一些配售權。當然,以當前市場的狀態來說,不執行贖回是發行人能做到的最大程度的努力,而換股與否仍取決於市場和投資者。

? 此外,上周三只上市新券整齊破發。上周二,博世、盛路和德爾轉債同時上市交易,但都在不大的懸念中破發了。對此,我們提示以下幾點:1、不可否認的是,市場情緒確實不高,尤其散戶參與度大幅下降;2、如我們此前強調,發行條款亟待優化。以我們對於轉債EB發行人的理解,預計實踐中妥協的順序將是票息->回售條款->期限。當然,溢價發行在當前市場下已經沒有太多討論價值;3、當然這三個品種齊破發也與其正股的狀態、質地有關,未來可能形成優質品種相對珍貴,而弱勢品種無人問津的局面。對於低平價或者債底保護也很差的其他品種,上周二也有一定警示作用;4、最後,相對而言,結合基本面的特點、股價走勢以及轉債的折價率來說,盛路轉債存在一定交易性機會,不妨淺嘗。

總體上,對於轉債市場,我們2月份開始看淡其預期回報,而在季度策略以及7月初《路演反饋:關注左側埋伏機會》中開始建議投資者關注左側埋伏的機會。而「左側」更多的邏輯基礎在於「便宜」,而對「便宜」的糾正本身要靠時間來完成,而非對短期表現做過高的期待。近期股市波動較大,但總體上維持著築底的狀態。因而,雖然市場給出了正回報,似乎印證了我們對三季度的判斷,但新增資金不多的市場下,投資者仍需寵辱不驚。未來一段時間,交易性持倉仍觀望為主,耐心等到幾大指數再度收復重要均線再做嘗試不遲,至少此時交易的盈虧比強於當下。配置性資金在市場築底的過程中做「定投」,同時著力於優化結構。一方面避免「邊緣化」(正股轉債不過小,轉債平價也不應太低),另一方面跟隨市場尋找阻力最小的板塊,例如前周周報中提及的若干板塊(其背後都有著各自的基本面邏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金固定收益研究 的精彩文章:

如果純看票息,分級A價值如何?

TAG:中金固定收益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