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有印與無印 話說鈐印

有印與無印 話說鈐印

有印與無印

要說蓋一張手卷用的印章,那你得多準備些。

元朱文和漢白文這些基本類型的印章你都得有。

大印7-10厘米左右,小印1-2厘米左右。

有印與無印 話說鈐印

有印章和無印是兩個非常不同的視覺概念。

剛衝進書房寫了個小條,

下面,我就試給大家看看。

有印與無印 話說鈐印

先不論印章蓋在那個位置,先看蓋了和沒蓋的差別。

這差別在哪呢?弄清楚這些,才會明白為何要去蓋印,才會坐下來慢慢琢磨蓋印。

有印與無印 話說鈐印

我們看到,作品上蓋上印章以後,首先是視覺上覺得比較飽滿,因為紙面上出現了兩個色彩層次。

然後,你發現作品變得緊湊了,再有,你發現,印章的位置和大小朱白影響了我們看作品的視點。

目光在一瞬間的傾向就是朱文大印。

很多畫家印章鈐蓋時是非常考究的,

齊白石還特地在印泥里加中藥,以增加列印的立體感。

有印與無印 話說鈐印

在黑白之間,紅色總有不同凡響的表現。

有印與無印 話說鈐印

歸結起來,鈐印的視覺作用有三:1、統領作用,統領紙面的視覺效果。2、點綴作用,起到修飾某些空間的作用。3、調節作用,調整整個作品的視覺格局。

這三種功能和城市雕塑是一樣的,這紙面就是城池。

雕塑幹啥用,印章就幹啥用。

再看個小東西,結束今天的話題。

有印與無印 話說鈐印


話說鈐印

大凡書家寫作品,沒有不涉及到蓋印章的。大部分時間,大部分人,都只是因陋就簡地蓋上自己的姓名章,模模糊糊覺得蓋上印章作品很不一樣,或者覺得這樣作品才比較有精神,但是卻很少有書家專門去推求蓋印的方法。

相對來講,畫家對蓋印的位置和顏色甚至質感更加敏感和考究些。書家們對印章鈐蓋法則研究的缺失,我認為,至少在某種意義上降低了作品的品格。

從印章的發展史來看,印章最初的功效就是為了取信,證明這個東西是自己的,書畫作品上蓋印章原意也應該如此。然而六朝後期以後,印章的鈐蓋意義似乎有了比較大的轉變。

由於六朝後期造紙技術的發展,紙張已經完全取代了簡牘的位置。(秦漢時期,官方文書大多是用簡牘書寫的,寫完後把文件捲起來綁好,在繩子的打結口封上一塊泥巴,印章就蓋在上面,這就是「封泥印」。而當造紙技術成熟以後,封泥就不再使用了,在紙張上書寫公文、蓋印章促使了「印泥」的使用。)

而隋唐時期特殊的印章制度和鑄造方法,讓今天我們看到了隋唐時期蓋在紙張上的那些碩大的蟠條印,當然,它們都是屬於官方性質的,顏真卿《自告身書》上蓋的就是這種印章,是一排一排蓋的,大家可以打開書看看。宋代的宣和七印也是屬於官方性質的。凡是官方的印章,都有一套明確的鈐蓋制度,做這方面考據的大有人在,都值得我們借鑒。

而我們今天在博物館看到的書法作品上蓋滿的是大部分都是宋代以來收藏家鈐蓋的印章。據我所知,收藏家蓋印也有一定的秩序,以表示先後和尊卑,這些我也不打算去考據了。我要講的部分是,從視覺的角度來看,哪些印章打得是恰到好處,哪些是對畫面起到破壞作用,卷面上幾十上百方的印章又怎樣的基本規律,我們又當如何加以運用………(文/唯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