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水壺-軍持瓶-宋瓷賞珍
定窯是宋代著名瓷窯之一。定窯白瓷的馳名始於北宋,定窯創燒於唐朝後期。唐朝到五代的定窯瓷器,還較為粗糙。聽說在五代中後期,定窯白瓷出現了一次根本性的飛躍。所燒瓷器不再施化妝土,胎、釉呈現出精,白,薄的特徵。有些器物的白度甚至超過了邢窯的細白瓷器。
定窯瓷器的胎骨較薄而且精細,顏色潔凈,瓷化程度很高。釉色多為白色,釉質堅密光潤。定窯瓷器的裝飾技法以印花,刻花和劃花為主。北宋早期的定窯刻花, 構圖、紋樣都比較簡單,以重蓮瓣紋居多,裝飾具有淺浮雕的美感。劃花是宋代定窯瓷器的主要裝飾方法之一。立件器物的紋飾大都採用劃花裝飾,刻花的比較少見。
SFB2286 此件遺留北宋定窯軍持瓶,由河北陳萬龍老師舊藏。
軍持一種盛水器,又名凈瓶,軍持為佛教僧侶用以飲水或凈手的器皿。為僧眾十八物之一。這種外國器形大約在隋唐時期傳入我國,在我國卻長盛不衰,從唐代至清代的南方北方窯口均有持續生產,大量出口至東南亞。宋代造型,瓶上部有直立的細長圓管,肩部一側有上翹短流。宋陸遊《巢山》:「短髮巢山客,人知姓字誰;穿林雙不借,取水一軍持。」在《入蜀記》中:「遠公之側又有一人執軍持侍立,謂之辟蛇童子。」等等。說明宋代眾人出行也持有軍持,好似現代的水壺:解渴、洗漱之用。軍持本是佛教用器,但從印度傳到我國後,隨著時代的推移,其器形也在不斷變化,到南宋之後,使用範圍已不限於佛教,也為伊斯蘭教徒所樂用。說明宋代軍持除了出口外,國人也大量使用。宋亡後仕於元朝的蒲壽庚在《心泉學詩稿》中有《山中井》曰「明月照我牖,獨取攜軍持。」即為明證。
此瓶玉質感非常好。底部刻有易定二字,字體剛勁有力,字跡秀美,為北宋時期定窯。此軍持下部鼓圓形,刻有荷花,刀工犀利有力,刀法流暢,較細長頸,頸頂為小孔水注,頸下部為四輪圓環,近頂部一扁圓相輪,肩部有一龍首短嘴流,帶有濃濃的佛教文化。
淚痕、竹絲痕是定窯重要特徵。
軍持存世量不多,北宋時期更是稀罕,北宋定窯同樣稀罕,稀罕加稀罕,還是稀罕!
TAG:古董藝術品出手走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