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臨好米芾,就應食古化古、融會貫通!

臨好米芾,就應食古化古、融會貫通!

王麗君

臨米芾《賀鑄帖》小品

規格 76cm×47cm

特約評改人:王國柱

中國書協書法培訓中心教授

山西師範大學書法學院客座教授

2013—2015年度書法報·書法海選

「蘭亭諸子」獲獎書家

王麗君作品評語:作者臨米芾《賀鑄帖》,打破了原作的章法,由橫式尺牘改為豎式小品。臨帖一般應依原作章法實臨為主,為了練習行氣也可改變原作章法,不論哪種形式,其目的是為了從不同角度來解讀並提高對古人經典作品的認知能力。此件臨作總的來看,字形比較接近原作,筆勢亦有變化。但米芾豐富的筆法運用,如起筆處既有側鋒,也有逆鋒、藏鋒、順鋒等多種變化,其筆畫本身的起、行、收過程,尤其是線的中段運筆力度、線的筆觸,以及或單字或字組中的收放、大小、揖讓、交叉及用筆、用墨的輕重、濃淡、枯潤等對比關係等,作者還沒有更多地體會出來。

臨習米芾尺牘,首先要關注其字形結構的基本特徵。其上下結構與蘇軾的區別是,蘇軾為上松下緊,而米芾是上收下放。左右結構與顏真卿又有明顯不同,顏真卿左右結構打得很開,外松內緊,全包圍、半包圍的兩豎外闊,寬博大氣;米芾左右結構則形成左收右放或右收左放,左上收右下放或右下收左上放,半包圍、全包圍兩豎腰部內收,形成外收內放。

其次還要關注並體會米芾的豐富筆法,隨手揮運,因勢生髮,落筆痛快,氣勢開張、真趣罄露。當然,這些對於初學者來講,有可能一下子做不到,但是必須通過仔細讀帖,強化這種意念,以此更好地認知古人,解讀經典。可先從單字入手,分類化解,進而舉一反三。同時,還要注意將原帖與相關碑帖結合起來解讀,包括作者同一時期與不同時期的代表作品發生了哪些變化,以及取法的出處,儘快求得臨習的精、准、純、熟。

米芾《賀鑄帖》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規格 23.4cm×36.8cm

宋代書家的美學觀念發生了很大改變,創造獨特個人風格的意識尤為強烈。對唐代書寫技法中嚴謹的反叛與對個人風格的追求結合在一起,成為宋代書法發展的力量。然而這種趨勢如果不加節制地發展下去,很可能造成散漫無羈、不可收拾的局面。在這種情況下,米芾的出現成為了一種平衡的力量,他對前人傑作的深入領會,對失傳已久的技巧的提示,與蘇軾、黃庭堅一起塑造了宋代書風的整體形象,既有個性張揚,又有對書法複雜技巧的深刻把握,其中《賀鑄帖》(如圖)就是米芾眾多傳世作品中重要的墨跡之一。

觀《賀鑄帖》用筆,既有一拓直下筆法,又有篆籀絞轉筆意,方圓兼備。其筆畫的方與圓、長與短、粗與細,結體的疏與密、收與放、欹與正,用墨的濃與淡、枯與濕、燥與潤以及強烈的書寫節奏,在各種對比變化關係中無不有機和諧地化為一體,統一中求變化,矛盾中求統一。力求穩不俗,險不怪,老不枯,潤不肥。正如米芾自語「本於筆而成於墨,筆不為墨所累,墨不能游於筆外,純熟之極,然後渾然天成」。因此看不出米芾「集古」痕迹,極顯其功力與個性。米芾善於食古化古、融會貫通的學習智慧正是我們後學者應該汲取的學習門徑。

王國柱示範作品

臨米芾《賀鑄帖》小品

規格 76cm×47cm

更多內容

請訂閱2018年下半年

《書法報》

點這裡,就這裡

GIF

總監丨崔鑫

編輯丨歐陽媛 蒙言

見習丨楊卡

供稿丨2018年《書法報》第32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報 的精彩文章:

過人的書畫才華,卻掩蓋不了人品的「渣」!
虧不?16件明清書畫加800元現金,只換一本箋譜!

TAG:書法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