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覺

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覺

花道/香道/茶道/古琴/禪修/心游

圖 | 網路

編輯 | lulu

印安說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早在春秋時期,管仲就說過:「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

印竹說

特別欣賞葉瀾教授對教育的詮釋:「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覺。」她認為:學校是教育的生命場,教師是生命的點化人。

01

如是我說

微言語錄

作為一位合格的老師,不僅能教孩子們學好「天地人事」,更重要的是能啟發他們生命內在的覺醒。這種內在覺醒的開啟才是真正的教育核心所在。且聽印竹、印安如是我說~

長按掃碼,聽語音~

用心細品,看文字~

大家好,我是萃辰天心書院印竹老師。今天的《如是我說》,印安老師是這樣說的:「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早在春秋時期,管仲就說過:『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我接著說:「特別欣賞葉瀾教授對教育的詮釋:『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覺。』她認為:學校是教育的生命場,教師是生命的點化人。

她在一次演講中曾說到:

中國文字可單解,又可組合解。「教育」這個概念,可以先從單字意義上進行分析,然後合起來對兩個字進行界定。這種方式及相關內容的獨特闡述,可稱為關於「教育是什麼」的中國式表達。

「教」是與「學」相對應而言的,「育」是和「長」相對應而言的。

「教天地人事」是用大自然和人類文明的財富,豐富受教育者的精神世界,是教育中認識外部世界,學會生存、學會創造等重要的基礎性任務。

人具有理性和自我意識,人本身與外在世界之間的分裂是人的內在世界與人的生存之間的矛盾。教育應志於解決這個生存矛盾,「教」讓人認識外部的「天地人事」,「育」則讓人長出內在的「生命自覺」,由此,人與外部世界的關係有可能從分裂轉化為複合、理解、協調且自主的生存方式。

「天地人事」是中國經典的常用表達,包括自然界和人界的各種現象與規律。就教育中的內容而言,「天地」指的是與自然科學相關的大量學科;「人事」指的是與人文社會學科相關的許多學問。人活在世間需要知道世間之事,但是人非生而知之,而是需要學而知之,需要教育。無論是教「天地」還是「人事」,都要揭示內在的規律與邏輯。

而「育生命自覺」是教育中指向內在自我意識發展的重要使命。「生命自覺」主要包括:熱愛生命和生活,愉悅、接納自我,具有積極、自信的人生態度;具有反思自我,在人生中不斷實現自我超越的信念和能力;具有策劃人生、主動把握時機、掌握自我命運的智慧。「生命自覺」是教育最高境界的追求。所謂「自知者明,自勝者強」。

我認為葉瀾教授的這段論述,將教育的核心闡釋得非常清晰明白,「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覺」應該是每一個教育工作者的使命。作為一位合格的老師,不僅能教孩子們學好「天地人事」,更重要的是能啟發他們生命內在的覺醒。這種內在覺醒的開啟才是真正的教育核心所在。遺憾的是,這方面恰恰是現在的教育工作者所忽視的地方。如今,我也是一位老師,作為老師,我會時時提醒自己,自己身上的責任: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覺。

萃辰天心書院,願國學智慧走進千家萬戶……

02

經典誦讀

《梁啟超家書》

我們總是做我們責任內的事,成效如何,自己能否看見,都不必管。聽雷磊老師經典誦讀《梁啟超家書》,有責任心地做好事情~

長按掃碼,聽語音~

用心細品,看文字~

大家好!歡迎來到萃辰天心書院365家庭共修之經典誦讀欄目,我是雷磊老師。今天我們繼續學習近代國學大師梁啟超先生的《梁啟超家書》。我們先將今天的內容誦讀一遍:

我們總是做我們責任內的事,成效如何,自己能否看見,都不必管。

治學,是梁啟超與孩子們書信溝通的重要內容。讀書的目的是什麼?1916年2月8日《致順兒》的信中梁啟超回答說,「吾家十數代清白寒素,此最足以自豪者,安而逐腥膻而喪吾所守也」。他強調孩子們堅守忠厚為本的家風,不必去巧取豪奪,損傷人格。「但國家生命,民族生命總是永久的,我們總是做我們責任內的事。」因此,「總要在社會上常常儘力」,「人生在世,常常思報社會之恩」,盡自己最大的努力。至於成效如何,自己能否看見,都不必管,更不必悲觀,「我以為一個人什麼病都可醫,惟有悲觀病最不可醫,悲觀是腐蝕人心的最大病毒。」從道理上講,你們「畢業後回來替祖國服務,是人人共有的道德責任」,但在當時的國內學術環境下,你們在「美國再蹲兩三年,也並非不是愛國的,在那裡發揮自己建築藝術上的創造能力」,若能成功也是「發揮本國光榮,便是替祖國盡無上義務」。

最後,讓我們再誦讀一遍,回顧一下今天所學:

我們總是做我們責任內的事,成效如何,自己能否看見,都不必管。

今天的經典誦讀就到這裡,萃辰天心書院,讓國學智慧走入千家萬戶,我們明天見!

03

詩歌賞讀

《秋浦歌》

要說詩歌里誇張手法的運用,當屬太白最為爐火純青。聽雷磊老師詩歌賞讀詩仙李白的《秋浦歌》,體會作者感嘆衰老的憂傷心情~

長按掃碼,聽語音~

用心細品,看文字~

大家好!歡迎來到萃辰天心書院365家庭共修之詩歌賞讀欄目,我是雷磊老師。

要說詩歌里誇張手法的運用,當屬太白最為爐火純青。今天我們要賞讀的是詩仙李白的《秋浦歌》。首先,讓我們一起來誦讀這首詩:

白髮三千丈,離愁似個長。

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

白髮長達三千丈,是因為愁才長得這樣長。不知在明鏡之中,是何處的秋霜落在了我的頭上?

白髮三千丈,離愁似個長。

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

這首詩是李白客居秋浦(在今安徽貴池縣西南的水鄉地區)時所寫。他這時已經臨近晚年,有感於自己的日益衰老而寫下此詩。

這首詩寫對鏡悲白髮的情景,運用誇張、比喻的手法,寫得十分生動傳神。

「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白髮長達三千丈,因為憂愁才變得這樣長。誇張白髮之長是為了形容憂愁之深。起句突兀,落筆驚人,卻又切合人的心理,恰如其分。請問有誰面對明鏡梳理自己白髮時不會感到長無邊際,因為撫弄那縷縷「白絲」之時,心潮湧動,多少陳年往事會湧向心頭,童年的無憂快樂,少年的燥動探求,青年的洒脫無羈,中年的年富力強,而今的垂垂老矣,多少事值得追憶,多少事值得惋惜,一邊梳理長發,一邊也是在梳理一生的坎坷,一生的轉折,人生短暫,好比是自朝至暮,最終還是剪不斷理還亂,這一切豈一個「愁」字了得,豪放如李白者,到此時也只能長嘆「緣愁似個長」,其實胸中惆悵何止「三千丈」,簡直是無邊無涯,永難訴清。

「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不知道明鏡裡面,那裡來了這一抹秋霜。這一句明知故問的比喻更令人感傷,明知鏡中「秋霜」即是自己的白髮,卻又不敢承認不願承認。這此中感覺正如辛棄疾詞中「卻道天涼好個秋」一樣,不明說愁卻更見愁深如海。

此詩雖是描寫暮年悲白髮,但用筆流暢,如行雲流水,仍見洒脫。詩中一誇張,一比喻,生動形象,給人以極深的印象。一個白髮蒼蒼的老者孤獨地坐在明鏡前,木然看著自己滿頭白髮的情景宛如就在眼前。

最後讓我們再誦讀一遍,體會作者感嘆衰老的憂傷心情:

白髮三千丈,離愁似個長。

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

今天的詩歌賞讀就到這裡,萃辰天心書院,讓國學智慧走入千家萬戶,我們明天見!

講 師 簡 介

天 心 365

一個家庭的文化,

是家庭的基石,

是家庭溝通的重要媒介,

是家庭和樂美滿的關鍵因素。

國學是中國人的智慧結晶,

學習聖賢經典,

增長智慧能量。

和家人一起快樂的親近國學,

進而促進每一個家庭的幸福提升。

這就是我們做《天心365》的初衷,

讓國學智慧走近千家萬戶。

書 院 地 址

武漢總院

武漢市江岸區解放大道1153號解放公園內

海南分院

海口市美蘭區和平大道66-58號

重慶分院

重慶市涪陵區興華西路40號

上海分院

浦東新區楊高中路2108號天物空間541室喜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萃辰天心書院 的精彩文章:

雪泥鴻爪,見證蘇東坡的人生哲學
這四款情人節茶禮,全部77折

TAG:萃辰天心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