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皖南烽火中的重鎮屯溪

皖南烽火中的重鎮屯溪

屯溪,俗稱「昱城」。地處皖浙贛三省要衝,歷史悠久,人文薈萃,素有徽商故里、皖南重鎮之稱。屯溪原是休寧縣轄鎮,1949年4月30日解放,始建屯溪市。1987年底,設立黃山市,屯溪撤市建區,現為黃山市委市政府駐地,黃山市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信息中心。

屯溪水陸交通便利,不僅是徽州商業中心,也是皖南的政治、軍事戰略要地,更是一座書寫過紅色歷史故事的山城。早在大革命時期,《新青年》《新潮》等進步刊物就傳到屯溪,並在知識分子中傳播。由於地勢重要,土地革命戰爭初期,贛東北蘇區和鄂豫皖蘇區先後派詹錦坤、韓文治等以做長工、教書為掩護來屯溪、休寧等地,宣傳黨的政治主張,秘密開展革命活動。屯溪青年汪憲接受教育後在休寧加入中國共產黨,1931年擔任中共休寧臨時縣委委員、徽州工委宣傳部部長等職,成為屯溪籍加入黨組織並在屯、休一帶從事革命活動最早的共產黨員。同年2月,中共安徽省委建立,即派組織員來徽州,並協助黃(梅)宿(松)中心支部書記吳蘭芬,在屯溪建立黨組織——中共屯溪支部。

1932年,贛東北省委與徽州黨組織發生橫向聯繫之後,方誌敏對皖南新蘇區的開闢和黨組織的建立極為重視。1933年冬,派省總工會秘書長李傑三來屯溪老街「合記春號」藥店秘密恢復重建中共皖南特委,統一領導皖南各地黨組織。在皖南恢復建立7個中心縣委(後並為5個)23個區、縣委,並代管浙西工作委員會。1934年12月,方誌敏率領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進軍皖南時,根據當時形勢,改組皖南特委,留十九師政委聶洪鈞任皖南特委書記;成立紅軍獨立團,熊剛任團長、劉毓標任政治委員。1935年2月,休寧縣委書記熊一飛、特委組織部部長張金載先後被捕叛變。聶洪鈞、李傑三等主要領導人去上海中央局,特委組織由此暫停活動。皖南特委機關在屯溪的一年多時間裡,在發展皖南和浙西地區黨組織,組織建立農民武裝,領導發動武裝暴動,開展游擊鬥爭,建立蘇維埃政權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貢獻,在皖南革命鬥爭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抗日戰爭開始,屯溪是國民黨第三戰區長官司令部和國民黨皖南黨政機關駐地。隨著第二次國共合作的形成,屯溪很快成為皖南地區的抗日救亡中心。1938年1月,陳毅為新四軍軍部遷來歙縣岩寺,提前由南昌來屯溪。此間,陳毅多次向國民黨黨政軍以及各界人士宣傳中國共產黨抗日政治主張,團結國民黨合作抗日,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恢復和發展徽州的中共組織做了大量工作。4月,中共皖南特委在歙縣潛口成立。經陳毅批准,特委統戰部部長余紀一(原名余華)來屯溪建立中共徽州中心縣委。5月,安徽省民眾總動員委員會皖南辦事處在屯溪成立,余紀一、范治農等一批共產黨員和進步青年分別在動委會以及各種抗敵協會中積極開展黨的活動和抗日救亡宣傳。1939年2月,中共屯溪工委成立。同時,各個中學和抗日救亡團體中先後成立黨組織。5月,國際友人路易·艾黎來屯溪考察,並作了《中國工業合作運動之要義及其發展》演講,推動安徽第一個「工合」屯溪事務所和「工合」浙皖辦事處在屯溪成立。特別是「工合」講習班開辦,使上海、浙江、安徽等地轉來的共產黨員和進步青年,通過學習借「工合」學員身份,深入皖南各地,進行黨的秘密工作。這個時期,由於國共兩黨合作,結成廣泛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屯溪地區的抗日救亡活動得以順利開展,黨組織也很快恢復。

1939年1月,國民黨五屆五中全會提出限制「異黨」活動和「溶共」「防共」「限共」「反共」方針後,徽州政治形勢逆轉。9月,屯溪地區黨組織和部分黨員開始轉移。1941年1月,皖南事變發生。

解放戰爭時期,1949年3月底,國民黨安徽省政府由安慶遷來屯溪,妄圖在此固守。4月21日,解放大軍勝利渡江,23日南京解放。中國人民解放軍皖浙贛支隊配合解放軍南下,力促國民黨屯溪守備司令部司令方師岳投誠起義,屯溪於1949年4月30日和平解放。5月初,屯溪市軍事管制委員會正式成立,開始接管。5月13日,中共屯溪市委員會和屯溪市人民政府成立,隸屬皖南區黨委領導。7月,皖南區黨政領導機關遷往蕪湖,屯溪市劃歸徽州地委領導。9月20日,屯溪市召開各界人民代表會議。10月1日,屯溪舉行盛大集會,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至此,與全國各地一樣,屯溪人民在黨的領導下開始進入探索社會主義建設新階段。

(綜 禾 來源:黃山市人民政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