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路口的抉擇 P2P終將回歸本質
「不安」「焦躁」似乎已經成為當下P2P網貸行業人的真實寫照。
伴隨著問題平台的驟增,曾經風光無限的P2P網貸行業,如今站在行走的十字路口舉步維艱。是前行?還是後退?似乎每一步都是危機四伏。
據網貸天眼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7月31日,全國在運營平台1968家,累計問題平台4691家。而在今年年初之際,網貸天眼數據顯示的問題平台的數量則為3770家,短短6個月的時間,問題平台增長近1000家。其中,僅7月一個月就新增253家問題平台,增長速度令人乍舌。
與此同時,針對P2P網貸行業的質疑油然而生,投資人的恐慌,平台的生存危機……從而迫使大家回過頭來,重新審視這個被稱為「P2P」的傢伙。
一直以來,大多投資人都將P2P理財作為獲取收入的一項重要途徑,其中不乏「薅羊毛」之輩,高收益成為挑選平台的重要指標,以至於逐漸弱化了潛藏的危機,也忽略了P2P網貸只是作為信息中介的定位,讓假借互聯網金融名義集資詐騙的偽互聯網金融趁機而入,藉機自融、設資金池,利用新投資人的錢來向老投資者支付利息和短期回報,騙取更多的投資,形成「龐氏騙局」。而隨著監管逐漸趨嚴,理性投資的呼聲越來越高,曾經的「偽平台」最終無處遁形,退出市場是正常現象。
縱觀近十日問題平台的收益都大多保持在10%—15%之間,其中宜泉資本最高收益達到18%。中國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曾在發表演講的時候說,理財產品收益率超過6%就要打問號,超過8%很危險,超過10%就要做好損失全部本金的準備。這些平台極大的超過了安全投資的警戒線,所以,在平台打著高收益的幌子時,投資人更應該提高警惕,全面核實平台的標的、披露信息是否真實,從而謹慎投資。
以下為8月6日至8月15日累計問題平台,其預期收益大多超出警戒標準。
問題不斷,P2P行業真的就毫無價值了嗎?顯然不會,近期網貸行業驚現的爆雷潮本質是違法違規互聯網金融企業的市場出清,而真正的P2P網貸平台則在普惠金融方面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正如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副院長、金融科技中心主任楊東所說,P2P網貸業務具有特殊的普惠金融的價值,為個人、個體戶甚至小微企業提供融資服務,彌補了傳統金融機構服務不足的問題。
如今需要做的是如何正本清源,讓P2P網貸行業回歸本質。
近期,關於P2P監管的政策不斷,被許多業內人士解讀為這是行業轉好的表現,就在今天(8月17日),據財新報道稱,近日全國P2P網路借貸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已向各省市網貸整治辦下發了開展網貸機構合規檢查工作的通知,隨同這一通知下發的還有此前市場頗為關注的《P2P合規檢查問題清單》(包含108條),預示著全國範圍內的P2P合規檢查即將展開。這一重磅消息,無疑是給正在備受煎熬的網貸行業一針定心劑。
此前,針對近期部分網貸機構出現風險,國家最高監管層加急出台十項舉措應對網貸風險。如此密集的部署足以顯示出監管對P2P行業風險性事件接連爆發的關注與重視。
而在8月8日,全國互金整治辦向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深圳市互金整治辦下發了《關於報送P2P平台借款人逃廢債信息的通知》,指出要對部分借款人藉機"惡意逃廢債"加以嚴厲打擊。這項政策,無論是對投資人而言還是平台來說都是一個好的現象,此前的問題平台中不乏有部分是,由於部分借款人逾期率上升,加劇了平台資金鏈斷裂倒閉的風險,使得平台出現經營困難。此次,全國整治辦協調徵信管理部門將逃廢債信息納入徵信系統和「信用中國」資料庫,對逃廢債行為人形成制約,在一定程度上無疑會督促借款人履行還款義務,有效幫助平台追回逾期借款人的資金,全方面保障出借人權益。
政策的頻頻出台,顯而易見的是監管對P2P行業整治的決心和力度,以及對行業合法性的承認。作為真正的P2P平台更應該把握機會,趁機清理不合法業務,早日完成合規整改。
即使眼下重雲遮霧,也終會有天晴之日,相信迷茫過後,P2P的未來會更好。
※重磅!央行第6批續展決定:4家支付機構未獲通過
※草根投資再發公告:暫停項目兌付,不定期披露清查進展
TAG:網貸天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