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水榭樓台的「歷史」,可不只是詩意

水榭樓台的「歷史」,可不只是詩意

水榭樓台是指供人休息、觀賞風景的臨水園林建築。在中國旅遊和觀賞名勝古迹,常常會遇到亭台樓閣等建築物,這些建築物坐落在奇山秀水間,點綴出一處處富有詩情畫意的美景。

1972年,為配合三門峽基本建設工程,考古工作者們在河南省靈寶縣張灣發掘了一批古代墓葬。其中4座漢墓出土一批精緻的綠釉陶明器,包括樓閣、倉房等建築模型,其中有兩件陶水榭。其中一件綠釉陶水榭,通體施綠釉,造型玲瓏剔透,精美異常,是研究東漢時期富商大賈閑逸生活及建築藝術、鉛釉陶器燒制工藝的珍貴資料。

東漢中晩期 綠釉陶水榭

高53厘米,橫長45厘米,縱長45厘米,池徑40厘米

1972年發掘於河南省靈寶縣張灣

現藏於河南博物院

這件綠釉水榭分上下兩層,可拆卸組裝。其中底部為方盤式水池,平底折唇,池內塑有小魚10尾、蛙4隻、龜3隻,池垣四角各一四方形攢尖小涼亭,頂光面,無瓦壟;垣上還裝飾有水鴨5隻,小魚4尾。盤底中央矗立著一座兩層樓閣式水榭,通高0.54米。一層平座四角各有一裸體撫肚掩耳坐俑守衛,平座中的樓閣四角立柱,柱間三面為門,一面為大方格窗。樓閣的下層直接承托上層的平座,其形制與下層的平座相同。平座四隅各有兩個持械俑和兩個頭戴平幘、身著長衣的俑。最上為四角攢尖頂,光面,無瓦壟,據留存痕迹看可能原有飾件,現佚失,僅留有痕迹。此陶水榭製作規整,風格寫實,這種形制目前已發掘漢墓中僅出土一件。

綠釉陶水榭拆卸部件

綠釉陏水榭局部圖

▌「榭」的演進

榭,是建在高台上的木構建築物,一般有屋頂、楹柱,沒有牆壁。臨水而建的榭稱水榭,往往是架臨水上,懸立水面,多用於園林建築中。《吳越春秋》說:「吳王闔閭,治宮室,立台榭於安華池。」說明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各國貴族已有興建苑囿池榭的風習,當時的榭是台上築屋。

到了漢代,水榭慢慢擺脫了對「台」的依賴,用簡煉的木構架將主體建築高高托起,整體造型凌空欲飛,富於動感。整體通透敞亮,建築結構明確,技法高超,裝飾華麗,又都建造在水中,榭內主人或行六博或聽音樂或談天,為人們遊藝、避暑、休憩的絕佳場所。由於年代久遠,建築早已毀滅殆盡,無法看到水榭的建築原貌,但依然可以從現存的一些畫像石和繪畫作品中,看到精美的水榭圖。

山東省微山縣兩城鎮出土的水榭畫像石,其結構為在岸邊立一傾斜的登梯,梯頂旁立一廡殿頂亭子,亭下有一從登梯中間伸出的彎曲粗大的立柱承托,立柱之上還有三層,出挑鬥拱,之下由一立墩支撐,圖中共有6人位於登梯之上,3人位於亭中,水中亦有若干網魚、刺魚的人。

1976年山東省微山縣兩城鎮出土的水榭畫像石

1976年于山東省滕州市城郊馬王村出土的水榭畫像石,畫面中的水榭結構較為簡單,只有一座廡殿頂的亭子,其下有兩根彎曲且纖細的立柱支撐著,亭中兩人正在釣魚,水榭之下一船駛過。

1976年山東省滕州市城郊馬王村出土的水榭畫像石

五代時期,繪畫作品中就已出現水榭圖。此時的水榭隱藏於山林湖泊中,屬於「林中榭」。水榭與山林樹叢融為一體,寧靜而悠遠。

五代 董源《寒林重汀圖》

宋代的水榭常與房屋相結合,既是房舍用來居住,又可供賞景。

南宋 劉松年《秋窗讀易圖》

元代水榭還有著房舍的形貌,四面都有落地的大窗,並沒有完全向外界通透敞開。

湖南電視台《東方尋寶》欄目諮詢報名(132 7249 1170 詹)地址:湖南長沙開福區德雅路湖南電視台辦公三樓!徵集範圍:精品陶瓷、名家字畫、翡翠玉器雜項清玩、明清傢具等!

元代 黃公望《山水軸》

到了明代,水榭造型更簡單,四周開始通透敞開,沒有房屋那樣封閉,視角也變得開闊。明代王諤的《溪橋訪友圖》便是代表,圖中清晰可見山川中立有一座水榭,水榭屋頂輕薄如紙,支架纖細如枝,四面無牆,完全通透。

明代 王諤《溪橋訪友圖》

清代山水畫中的水榭,在之前的基礎上,又出現了一些造型龐大的水榭,且多為磚瓦或琉璃屋頂,外觀更加別緻。清代呂煥成的《山水冊》,圖中水榭在山間小溪上盤旋曲折,近水一側設有窗帘,賞景時拉開,既保證了水榭內的透光和通風,又可以供水榭中的人觀景。

清代 呂煥成的《山水冊》

▌漢代莊園政治

莊園政治是貫穿整個東漢時期的一個社會現象。漢墓中出土的陶望樓和陶水榭,就是莊園政治的一個表現。東漢時期,豪強地主勢力急劇發展地主莊園經濟,逐漸形成了分裂割據、各自為政、世代相沿、等級森嚴的門閥士族。整個社會風貌在大一統局面下暗藏著地方割據勢力。

東漢的豪強地主勢力具有先天優勢,加之中央政府的監管不力,逐漸造成該時期的豪強地主通過依仗宗族,養賓客,收門生、雇俑家兵等方式擁兵自重,割據一方,甚至在東漢晚期掌握地方都州的實際權力。這一時期,營建樓閣園林、池塘苑囿成了豪強地主互相效仿的時尚。

在這種背景下,厚葬之風愈演愈烈,對社會的破壞十分嚴重,封建帝王屢下禁止詔書。為了滿足豪族們死後仍能將生前的奢侈生活帶進墓葬的需求,又不浪費過多社會財富,建築明器成了一種必然。我們今天所看到的精美的漢代陶制建築明器,如陶樓、陶倉,陶水榭等,都是當時現實生活中各種各樣的建築替代物,是人們死後希望能夠過上某種幸福生活的理想物。

漢墓中的陶望樓和陶水榭主要發現於靈寶、陝縣等地。樓中一般都會有武士俑伴存,有的持瞭望狀,有的帶武器持戒備狀,有的彎弓張努持射擊狀等,防禦色彩很濃,形象地反映了漢代莊園的防禦設施。

東漢時期的的莊園經濟是其莊園政治的基礎。仲長統《昌言理亂篇》: 「豪人之室,連棟數百,膏田滿野,奴嬸千群,徒附萬計,」這樣龐大的地方經濟體,必然會造成地方上的政治獨立,也就造成了東漢後期地方豪強勢力的強大,最終激化與被統治者的矛盾,導致了東漢王朝的滅亡。

▌水榭的分類

目前所見漢墓出土的陶水榭基本可以歸納為:通體施綠釉,平面為方形,一般不超過四層,每層都有門、窗、欄杆,其中欄杆處常有持器械的武士俑,底部有方形或圓形的水池底座。根據建築造型、製作和裝飾風格的不同,大體可分為塔式水榭和亭式水榭兩類。

塔式水榭

1972年,河南靈寶縣張灣3號墓葬中出土三層綠釉陶水榭,通高130厘米,池徑42厘米。下有方盤式水池,池內有魚、蟹、龜、鴨等動物模型。池沿正面和左右兩側共有九個陶俑,有的吹奏,有的手持弓箭,有的做迎賓狀。池中置方形平座,上立三層四阿頂水榭。第一層正面開長方形門,地袱上坐一吹奏俑。門上方和兩側面均有凸起的菱形鏤孔方窗。榭身四角各平出一挑梁,上置一斗三升斗拱,托住二層平座。平座正面有菱形圖案,其上有兩個吹奏俑,兩個武士俑。榭身第二層與第一層形制基本相同,但四角斜出挑樑上承四阿頂,作瓦壟,檐下飾圓形瓦當,四條垂脊下端反翹,置柿蒂形脊飾。第三層建築形制與第二層相同,僅形體略小,榭內有一高冠長衣俑。頂部正脊兩端反翹,中間是一隻展翅欲飛的朱雀。樓身修長,製作精美。

靈寶縣張灣3號墓出土三層綠釉水榭

1955年陝縣劉家渠3號墓出土的三層綠釉陶水榭通高104厘米,池邊長30厘米。下有方盤式水池,平口沿外折。榭身立於水池中央,池內有魚、龜、青娃、蟹等水中動物,池壁三面有成列的水鴨。第一層,開四個拱形門,正門緊閉,上有輔首,其餘三門半開半閉,門的旁側有方格形窗。四隅外挑出梁,罝斗拱承托屋頂,最上部為四阿頂,頂上有一朱雀。此水榭建築結構較嚴緊,各層房間較為封閉,整體像碉堡,防禦性很強,其上有披堅執銳的武士。

1955年陝縣劉家渠3號墓出土的綠釉陶水榭

水榭正面、水池俯視圖

1954年淮陽縣九女冢村採集人形柱三層綠釉陶水榭,通高144厘米,面闊43厘米,進深47厘米。第一層正面設有前廊,廊後為一房,其正中為雙扉大門,門前有一人字形梯道,梯道上部有一裸體俑,上身赤裸,雙手上舉。梯旁立有四個女俑。二層、三層整體造型完全相同,為敞開的亭式結構。其下部為方體基座,上承平座。平座四周有低平的圍欄,每面均附有變形人體斗拱數個,四角立兩兩並立的裸體人形柱。裸體人具有明顯的兩性人特徵,胸部有突出的乳房,下部有男性生殖器。上置四阿頂,作筒瓦壟,檐下飾圓形瓦當,四條垂脊上各置一鳥雀。第三層正脊兩端反翹,中部塑一朱雀。陶水榭整體修長挺拔,製作精巧,設計獨特。

淮陽縣九女冢村採集的陶水榭

亭式水榭

1964年淅川出土二層綠釉陶水榭,通高45厘米,池徑40厘米。下為圓盆形水池,榭立於水池中央,與池邊有橋相連。池岸上有武士俑、獵手和鹿等。池中有魚、龜、鱉、鵝、鴨等動物。榭樓底座為圓形,上有四根立柱承托第二層。第一層中端坐一俑,四周有立俑相圍。頂部為四阿頂,並立有一瑞鳥。水榭建築設計簡潔,但輔助景物極其複雜,富有自然情趣。

淅川出土的二層陶水榭

淅川縣宋灣河林場出土的三層綠釉陶水榭,通高53厘米,池徑43厘米。圓盆狀水池,池內架有橋,池沿上環列家畜家禽動物俑和人俑。榭的下部是圓形平座,正中有立柱支撐上部。圓頂,光面,無瓦壟。第一層水榭內有站立、正坐、抱物的多個人物。二、三層與一層建築形式大體相同,尺寸略小,第三層四阿頂有一元寶形正脊,脊上棲息一鳥。此水榭與上述淅川出土的二層水榭造型大同小異,但不及它精細。

淅川縣宋灣河林場出土三層綠釉陶水榭

1972年靈寶張灣2號墓出土的二層綠釉陶水榭,該水榭底部為一方形水池,池岸上有魚、龜、蛙等。池邊四隅各有一造型相同的四角橫尖頂亭子。水池正中為二層榭樓,樓身為方形,也是四角攢尖頂,不覆瓦壟。第一層和第二層形制相同,同為四角立柱,並且兩層平座四角都有俑。此水榭製作規整,風格寫實,目前僅見開篇所介紹的這一件。

河南省靈寶縣張灣二號墓出土綠釉陶水榭

從以上實物資料中我們不難看出,塔式陶水榭的設計精巧,結構相對複雜,不僅有四阿、廡殿等傳統木構建築的屋頂形式,而且大量使用平座結構和一斗三升的斗拱承托技術。製作工藝上全面運用了捏塑、鏤刻、浮雕等手法;裝飾中出現的浮雕裸體人象以及人形柱製作精巧;建築的各個部位,如三層閣樓的施柱逐層收小,鏤空的陽台與窗欞,形式豐富的屋脊裝飾等,都體現了高超的建築藝術水平。

亭式水榭的製作則大多規整,結構相對簡單,榭體通透,裝飾風格比較寫實,榭中塑造的各種人物和動物形象生動,小橋連接池亭,富於生活氣息,一定程度再現了漢代社會生活的景象。

而無論是塔式陶水榭還是亭式陶水榭,榭中多置持械守衛的武士,披堅執銳,如臨勁敵,尤其是一些塔式水榭牆壁相對封閉,形似碉堡,防禦性很強,在一定程度上均反映了社會階級矛盾的尖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DFXB詹劍飛 的精彩文章:

苟延殘喘的南明小朝廷,瓷器什麼樣?
乾隆的花花世界,你不懂!

TAG:DFXB詹劍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