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首個「中國醫師節」,腫瘤科高能醫生訪談錄
醫生,頭頂光環的職業,但是常年照不到光啊……過節不放假,上班不分晝夜,尤其腫瘤科醫生,不是奮戰在手術室,就是徘徊在病房,在醫路這場沒有盡頭的跋涉里,是什麼樣的心聲,支撐著他們夜以繼日的奮戰在抗癌一線?
在醫師節到來之際,癌症精準醫療的先行者—泛生子公司走訪了全國多位腫瘤科醫生:
問: 醫師節到了,這是一個不能放假的節日,很不想戳您痛點的問一下,您多久沒休過假了?
王懷宇
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總醫院胸外科主治醫師
我所在的是部隊醫院,休假政策較好,上次是女兒剛出生陪產假。不過同期科里工作較忙,每天還是會抽時間回科里看看病人的情況。
宿濛
遼寧省腫瘤醫院消化內科副主任醫師
別說休假了,先給你們科普一下值夜班吧:「白連夜」,白天一天班,晚上接著夜班,第二天經常又是接續一整個白班,24+8=32小時,相當於4個工作日,我們每星期都會輪一到兩個夜班… …
萬經海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醫師
上一次休假是27年前,請了2周探親假複習考研究生。一年365天,門診、臨床、科研、教學連軸轉,回家都是一種奢侈。
支撐這份堅持與守望的,是來自於那些罹患癌症的患者們對醫生的信任與企盼,來自於他們眼底里那種讓人心靈震顫的對生命的渴望。
問: 腫瘤科永遠避免不了一個沉重的話題,當患者命懸一線時,您內心最大的感觸是什麼?
沈華
江蘇省人民醫院腫瘤科副主任醫師
一般因人而異。有的患者對治療相對敏感,那在溝通以後會盡量不惜一切代價救治患者;有的患者用過很多手段和方案,效果都不好,我的觀點則是讓患者減輕痛苦為主。
王懷宇
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總醫院胸外科主治醫師
引用加拿大著名醫生特魯多的墓志銘:「有時,去治癒;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我想這是我們醫界同仁們都印在腦海里、並奉為工作準則的一句話。
謝璐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骨腫瘤主治醫生
骨腫瘤患者大多都是小朋友,對死亡還處於懵懂狀態,我能做的就是盡量減少治療帶給他們的痛苦,並盡我所能讓他們獲得長期生存。尤其當面對倖存者的堅定面龐時,深深激勵著我篤定前行。
陳俊偉
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介入血管科主治醫師
對於腫瘤患者,我們除了醫生的身份外,更多也是患者臨終前的陪路人,當他命懸一線時,會覺得是一種解脫,但同時也有更多的失落感。希望未來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這一刻能到來的晚一些。
願逝者安息,生者如斯。今天還有許多人在長期承受著疾病的痛苦,大家一起努力,早日攻克癌症。
問: 醫海無涯,學無止境,您如何在強大的工作負荷下,保持與時俱進,並不斷挑戰新的領域?
何雲鋒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泌尿科副主任醫師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臨床問題是一切問題的出發點。我會把工作中的問題和科研結合起來,做點有意義的事來不斷激發自己的興趣!
沈華
江蘇省人民醫院腫瘤科副主任醫師
自身學習結合團隊學習,我們科每個月有不同的醫生來給大家講解最新的臨床觀念、臨床指南和研究進展,同時會輪流派人參加省內或全國舉辦的醫學會議,將前沿知識帶回來,傳遞給大家。
謝聰穎
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放化療科主任醫師
一方面利用出差路上的碎片化時間學習,並堅持每晚閱讀文獻;另一方面多參加國內外會議,密切關注熱點和有爭議的議題,同時跟本專業和跨專業的專家多多交流探討,往往會碰撞出新火花,得到新靈感。
比你優秀的人,往往還比你努力。有這樣一群拚命的白衣戰士,相信治癒癌症終究不是夢。
問: 對於晚期癌症患者,隨著靶向藥物的多樣化,免疫抑製劑PD-1已於日前獲批用於臨床。您如何理解全程管理這個概念?
宿濛
遼寧省腫瘤醫院消化內科副主任醫師
全程管理即初始判定患者預後及預測藥物療效,治療過程中實時探尋耐葯機制,發現早期複發轉移的徵象,多線治療失敗後又可尋找更多靶點,為患者篩選更多可能有效的藥物,基因檢測應貫穿癌症治療的始末。
萬經海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醫師
全程管理應包括四個方面:
一、早期發現,加強科普宣傳教育,開展早篩早診;二、綜合治療,這是全程管理的關鍵,要採取科學合理的綜合治療;三、癌症康復,癌症患者作為特殊群體,在治癒或好轉後,往往面臨著生理和心理上的不適和壓力,我們要關心患者的康復過程,提高生存質量;四、臨終關懷,這也是全程管理的最後延伸。
立足全面,鑄就精準。癌症患者的全程管理正處於探索階段,需要基因檢測技術及更多的數據支撐,希望更多臨床醫生參與其中。
問: 您如何看待精準醫療,以及基因檢測對癌症治療的作用?
陳銀生
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副主任醫師
隨著基因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的發展,精準醫學正慢慢成為可能。對於神經外科來說,我認為精準醫療主要包括:精準診斷、精準治療、以及精準的療效評估,這些都離不開基因檢測。診斷層面,如今愈發重視分子亞型的分類,其與療效評估、預後判斷等關係密切;治療層面,除了精準手術外,還有精準的化療和放療等;而精準的療效評估結果則直接決定後續治療方案的選擇。
李際盛
山東大學齊魯醫院腫瘤內科副主任醫師
基因檢測是腫瘤精準醫療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尤其對於希望嘗試新型癌症藥物的惡性腫瘤患者,通過檢測可以了解是否具有與這些新葯相匹配的分子特徵。
萬經海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醫師
由於腫瘤異質性,不同患者對藥物的敏感性和耐藥性是不同的,精準治療的目的在於解決這一問題,並通過多種數據分析找出最可能對治療手段產生反應的患者。
李子煌
深圳市人民醫院放射腫瘤科副主任醫師
精準醫療是個體化醫療的極致,是建立在新型的分子病理檢測(即基因檢測)的基礎上,通過基因檢測明確腫瘤的敏感靶點,再採用針對性的藥物達到治療效果。從這個角度來看,基因檢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對於明確腫瘤的分型和診斷、治療都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腫瘤分類方式正在發生革命性變化,臨床不再僅按照組織來源分類,基因突變類型等信息也非常重要,因此癌症患者想要獲得更精準的治療方案,首選基因檢測。
問: 晚期癌症無法治癒,防重於治,對於液態活檢攻克癌症早篩,您持什麼態度?
何雲鋒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泌尿科副主任醫師
液態活檢的目標是捕捉和檢測外周血液循環中來自腫瘤細胞的遊離DNA,但由於血液中腫瘤DNA拷貝數量非常少,如能提高其靈敏度和可靠性,還是值得臨床期待的。
李恆
雲南省腫瘤醫院胸外科主治醫師
作為一名胸外科大夫,很多時候會因病人就醫時「太晚」而感到惋惜,所以在臨床中亟待一種更精確、敏感性更好的檢測手段用於肺癌早篩。液態活檢技術未來有望為肺癌患者帶來意想不到的福音。
萬經海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醫師
液態活檢的優勢在於無創、標本易得、易重複獲取、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腫瘤異質性、可實現動態監測等,該技術有望應用到腫瘤診療的多個環節,包括早期篩查、無法手術患者的藥物匹配、複發監控以及耐葯基因檢測等。我個人非常看好這項技術,也在進行相關的科研工作。
二代測序、液態活檢等技術已逐步應用於晚期腫瘤患者的分子分型、預後評估、靶葯匹配、耐葯監測等,未來的發展方向一定是早診早治。泛生子秉承工匠精神和精益求精的理念,力求為中國的抗癌事業砌磚鋪路,在臨床與科研轉化之間搭建橋樑。
今天是醫師節,他們,用生命在工作,用責任心在學習,即使遭人非議,也不忘初衷,始終堅守。
四海八荒敬醫者,尊重他們,是在尊重我們的需要;相信他們,是在肯定他們的義無反顧;愛護他們,其實是在愛護我們自己。
節日快樂 您辛苦了
※《我不是葯神》:印度的仿製葯不僅是抗癌藥,更是救命葯!
※癌症患者化療引起噁心、嘔吐怎麼辦?腫瘤專家教你怎麼做
TAG:抗癌衛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