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乾隆帝「農家樂」審美?

乾隆帝「農家樂」審美?

前不久,四川安岳石窟一尊建於宋代的佛教造像,遭信徒「毀滅」式的修復。原本古樸、渾厚的佛造像被刷上了一層彩漆,奼紫嫣紅,「農家樂」式的審美令網友大呼辣眼睛。大多數人會覺得這些熱衷於濃妝艷抹佛像的人是「美盲」,不懂得古樸素雅的好處。但古人,至少是古代的一部分民間匠人,如果看了今日那些「修復」得很花哨的造像,可能並不會被「活活氣死」,而是覺得很親切。

身份為敦煌研究院榆林窟講解員的網友許鑫,在微博上發布了一張文物「修復」前後對比圖,稱四川安岳石窟的一尊宋代佛像雕塑遭到「毀容式」修復。

從對比圖可以看出,原來古樸、肅穆的佛像,被塗抹上高飽和度的鮮艷顏色,立即透出一股濃烈的「農家樂」美學風格。許多網友看後,都忍不住譏諷文物「修復」者的審美水平:「這能把古人氣活」;「文盲不可怕,美盲才可怕」。

隨後,四川安岳縣官方微博發布情況說明,說佛像被重繪一事其實發生在1995年,也不是政府行為,而是當地民眾自行「聘請了工匠對造像進行重繪」。雖說事情已經過去多年,但網友又反映,近年來,四川廣安摩崖造像、安岳縣凈慧岩造像等文物,都遭受過「毀容式修復」——全都是被當地善男信女抹上艷俗的重彩。

「農家樂」審美源遠流長

請相信,當地善男信女實無破壞文物之心,他們甚至比我們更珍視那些佛教造像,因為在他們的心目中,那些造像並不是死的文物,而是神聖的宗教偶像。為什麼各地的善男信女要將文物造像塗抹得花里胡哨呢?你也許會說,因為他們是「美盲」,缺乏審美能力,完全不知道保持古樸狀態才是文物之美。

但是,如此吐槽的你,可能又會為敦煌石窟壁畫的藝術衝擊力所震撼——如果你參觀過敦煌壁畫的話。不知你有沒有發現,敦煌壁畫中的佛像色彩,也是花花綠綠,十分艷麗,跟今日民間善男信女重繪造像的風格,實在差不多。

《說法圖》,莫高窟57窟,初唐。(網路圖)

可以說,兩者除了顏料材質有異、新舊有別之外,就色彩風格而言,沒什麼不同。換句話說,古人,至少是古代的一部分民間匠人,如果看了今日那些「修復」得很花哨的造像,可能並不會被「活活氣死」,而是覺得很親切。

指出這一點,當然不是替今日民間的「毀容式文物修復」辯護,更不是要為那些野生「修復」者的審美水平辯解。我只是想說,今日民間工匠給佛像塗上去的艷俗重彩,其實反映了一種源遠流長的色彩審美風格。這一審美風格的特徵是:熱衷於採用高飽和度的色彩,對色彩與裝飾的喜愛幾乎不加節制,喜歡同時搭配多種明艷色彩,喜歡運用繁密而華麗的裝飾。

在佛教藝術中,這樣的色彩審美風格很常見,除了敦煌壁畫、佛教塑像之外,我們熟悉的唐卡,同樣以「色彩艷麗」、「圖案繁密」的藝術特色著稱。

唐卡。(全景網圖)

我留意過宋畫中的宋人傢具,它們具有簡約、雅緻的美學風格,幾乎沒有花哨、繁複的裝飾,即便是皇室中的傢具,也表現出素雅的美感。裝飾最繁瑣、奢華的宋朝傢具,居然出現在寺院中,比如李公麟《維摩詰像》(日本京都國立博物館藏)中,僧人所用的床榻,可謂千雕百鑿,極盡粉飾。

現在我們可能會用「佛系審美」來形容某種「性冷淡風」(Normcore)的審美風範,但歷史上的佛系審美風格,可不是「極簡」,而是「繁密」「華貴」「艷麗」。

不獨佛教藝術中流行花花綠綠的色彩風格,其他的傳統民間藝術同樣具有類似的色彩審美偏好,比如黔東南的苗族農民畫,「構圖飽滿,色彩艷麗」;廣西的壯綉,「色彩艷麗飽滿」;贛儺的面具與服飾,亦有「色彩飽滿濃重」的特點;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流行一時的新年畫,也非常喜歡運用「強烈的色彩對比和誇張的色彩搭配」。

年畫《連年有餘》。(全景網圖)

可能我們能看到的民間藝術形式,基本上都會不加節制地使用艷麗顏色,正如民間諺語所說,「要喜氣,紅兼綠」,「紅紅綠綠,圖個吉利」,大紅大綠是少不了的。所以,不管是一千年前的敦煌民間畫匠繪製壁畫,還是今日的善男信女重繪文物造像,都表現出差不多的審美風格。這一色彩審美偏好具有鮮明的民間性、鄉土性,網友將其戲稱為「農家樂」審美,倒也恰如其分。

乾隆不愛極簡愛熱鬧

跟「農家樂」審美形成對比的,是宋代以降士大夫群體所追求的文士審美。我們去看宋朝織物的圖案,便會發現它們多採用淺淡、柔和、素雅的間色;宋朝瓷器更是以淡雅、清逸的青白色為主色系。中晚明士大夫繼承了宋人的審美風範,文震亨在《長物志》中提出他對瓷器顏色的鑒賞標準:「官、哥、汝窯以粉青色為上,淡白次之,油灰最下。」而對明代興起的彩瓷,文震亨則頗不以為然,認為「成化五彩葡萄杯,……今皆極貴,實不甚雅」,「宣窯有五彩桃注、石榴、雙瓜、雙鴛諸式,俱不如銅者雅」。

現代人崇尚的極簡主義美學,實際上並不現代,而是宋明士大夫追求的美學風格。不過,這一以素雅為尚的審美風格,在清代乾隆時期卻受官方摒棄。有清代瓷器收藏經驗的人都會發現,雍正朝的瓷器還保留著清淡素雅的風格,到了乾隆朝,由於對琺琅彩瓷對色彩不加節制的使用,瓷器風格變得非常華麗、艷俗,乾隆皇帝也被不少網友諷為「農家樂」審美。

乾隆粉彩瓷。(網路圖)

傢具的審美風格也一樣。大家都知道,明式傢具風格典雅、造型簡約、線條舒暢,不追究花里胡哨的裝飾,也很少在傢具上髹漆,注意保留木材本身的自然紋理與色澤。但乾隆朝形成的清式傢具,風格正好完全相反:特別喜歡豪華、艷麗、繁瑣的審美風格,大量使用雕刻、鑲嵌、髹漆、彩繪等繁紋重飾。有人戲謔地評價:「清式傢具就好比是土豪的十根手指戴了十一隻金戒指。」儘管說得有些刻薄,卻擊中清式傢具風格的要害。

《延禧攻略》。(網路圖)

典型的清代貴婦服裝,也是極度追求刺繡圖案與條紋的繁複裝飾,跟中國傳統的女性襦裙表現出完全不同的審美趣味。時下有一部以乾隆時代為背景的清宮戲《延禧攻略》正在熱播,據說劇中服裝道具十分精良,相當唯美,是此劇一大亮點。但,畫風如此唯美的服飾,顯然是按現代人的審美習慣裁剪出來的,我們從清代宮廷畫、晚清照片、實物圖片看到的清代宮廷女性服裝,比之《延禧攻略》畫面可要「土氣」得多。

責任編輯:張榕

為感謝大家一直以來對智庫的喜愛和支持,智庫君策划了一系列活動,趕快來參與遊戲,贏取禮品!

活動時間:

2018年8月16日15:00——2018年8月23日15:00

活動規則:

送單身狗上天,把單身狗扔的越高,得分越高,禮品也就越豐富!切記一定要接住單身狗,他的內心可是很脆弱的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Vista看天下 的精彩文章:

一句話形容物價:我吃的不是飯,是錢啊!
日本綜藝的腦洞為何那麼大?

TAG:Vista看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