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軍史」激戰長津湖,志願軍一次性全殲美一建制團!

「軍史」激戰長津湖,志願軍一次性全殲美一建制團!

原標題:「軍史」激戰長津湖,志願軍一次性全殲美一建制團!



抗美援朝戰爭第二次戰役東線作戰,是第九兵團三個軍於1950年11月6日至12月24日,於長津湖地區在運動中分割圍殲進攻美軍的反擊戰。這是我軍堅決貫徹中央軍委戰略決策,指戰員忍受和克服極大困難,在沒有朝鮮嚴寒地區作戰經驗,武器裝備敵優我劣、差距較大情況下,首次與武器裝備世界一流、戰功顯赫的美國第十軍直接較量,取得遠超預想的勝利,創造抗美援朝戰爭中全殲美軍一個整團的紀錄,在我軍戰爭史上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全面分析戰場形勢,定下正確部署。志願軍朝鮮戰爭首戰告捷,美軍感到不安,但仍過高估計自己,輕視對方力量,打了敗仗還不認輸,始終沒有摸清志願軍入朝參戰意圖,認為中國只是「象徵性出兵」。


彭德懷司令員針對美軍這種驕橫心理和錯誤判斷,同時考慮美軍裝備先進、有強大的空軍和海軍支援,握有制空權和制海權,要求各部隊善於利用敵人弱點,集中優勢兵力包圍殲滅敵人,並提出「誘敵深入、分割圍殲」的作戰方針,因此在志願軍數量佔有優勢的情況下,主動撤出已佔領地區,有計劃地將敵誘至長津湖予以圍殲,收復元山地區,迫敵退守「三八線」。


第九兵團決心採取「迂迴切斷、包圍殲擊」的戰法,以一部兵力於黃草嶺地區節節抗擊,將敵誘至舊津里、長津線,兵團部隊迅速隱蔽進至預定戰場。首先殲滅美海軍陸戰隊第一師主力於長津湖地區,之後繼續在運動中殲滅敵人。具體部署是先以第二十軍將古土裡、柳潭裡之敵和下碣隅里之敵隔離,保障第二十七軍殲滅柳潭裡、新興里之敵,阻敵北援。第二十軍主力則對下碣隅里之敵實施攻擊並殲滅之。第二十七軍先殲滅柳潭裡、新興里之敵,之後協同第二十軍殲滅下碣隅里之敵。第二十六軍為兵團預備隊,配置在臨江地區,隨時準備投入戰鬥。


誘敵進至預設戰場,出其不意實施打擊。抗美援朝戰爭第二次戰役東線作戰,我第九兵團與美國第十軍在長津湖地區展開激戰。


第一步,誘逼美國第十軍進至長津湖地區。11月6日,「聯合國軍」以部分兵力發起試探性進攻,志願軍邊抗擊邊有計劃地後撤,誘敵深入。麥克阿瑟指揮的「聯合國軍」被志願軍後退行動所迷惑,錯誤判斷志願軍怯戰,興高采烈,全力進犯。21日,東線美軍陸戰第一師被我誘至下碣隅里以北地區。當日,東線第九兵團也已全部到達長津湖地區,隱秘完成戰役集結與展開。25日,東線美軍進至長津湖地區的社倉里、柳潭裡、新興里等區域,全部進入志願軍預定戰場。


第二步,突然圍殲長津湖地區美國第十軍主力。27日晚,東線第九兵團到達預定戰場,如同神兵天降,突然發起攻擊,打得美軍措手不及。第二十七軍先後包圍了柳潭裡美軍陸戰第一師一個團和四個營、新興里美軍第七師一個團和兩個營;第二十軍則包圍了下碣隅里美軍陸戰第一師師部和三個營,並佔領死鷹嶺,切斷柳潭裡之敵與外界聯絡,並以一部兵力佔領下碣隅里以南的富盛里,切斷被圍之敵南逃退路,以另一部兵力在社倉里阻擊美軍第三師一個團北犯。至此,長津湖地區之敵完全處於被動挨打的地位,志願軍乘勢展開猛烈進攻,將敵分割包圍於新興里、柳潭裡、下碣隅里等幾個孤立的點位上,切斷了美軍相互之間的聯繫,動搖了美軍的整個進攻布勢。30日晚,第二十七軍主力又出其不意,翻山涉水,繞過新興里,切斷敵退路,從四面八方向新興里實施勇猛穿插。美軍頓時大亂,紛紛丟掉武器,離開陣地工事,在飛機掩護下,向南逃竄。


第三步,追殲長津湖地區南撤之敵。12月1日,我全殲從新興里突圍的美軍第七師第三十一團、第三十二團一個營及師屬炮兵營。敵開始向南突圍。3日,柳潭裡之敵在大量航空兵和坦克支援下,逃至下碣隅里準備南逃。由於兵團在美軍撤退的必經之路預設幾道阻擊陣地,使得美陸戰第一師在長津湖地區突出包圍後,步步受到阻截。為擴大戰果,兵團首長以預備隊第二十六軍接替第二十軍圍殲下碣隅里之敵,第二十軍移至古土裡、黃草嶺南北一線阻敵南逃北援。6日拂曉第二十六軍圍追堵截向南突圍的美軍。17日殘敵退至連浦、興南港地區。美國第十軍部隊和南朝鮮軍在付出沉重的傷亡代價後,於12月24日在近300艘海軍艦船的接應下,由興南港從海路狼狽撤往釜山。24日誌願軍收復元山、興南地區及附近沿海港口,至此,抗美援朝戰爭第二次戰役全部結束。



戰爭經驗彌足珍貴。抗美援朝戰爭第二次戰役東線作戰,中國人民志願軍第九兵團在高山峻岭、冰天雪地、禦寒裝備不足和供給極端困難的條件下,與武裝到牙齒的強敵作戰,打敗了美國第十軍,扭轉了整個戰局,也給我們帶來有益啟示。


第一,必須採取因敵而變、機動靈活的戰略戰術。東線作戰,兵團首長充分利用美軍恃強驕傲的心理,採取了誘敵深入的正確方針,並注重加強作戰指導。各集團軍正確領會兵團首長意圖,針對美軍害怕近戰、夜戰、攻擊力不強等特點,堅持以己之長,擊敵之短,積極調動敵人,創造和利用敵人的弱點,集中優勢兵力火力攻擊敵人,廣泛採取近戰、夜戰、切斷、迂迴割裂、突然攻擊的靈活戰術,分割包圍擠壓敵人,給予美國第十軍慘痛打擊。這些都得益於志願軍指戰員自覺運用毛澤東軍事思想指導作戰行動,善於因情而變、以「變」制「變」,戰勝強敵,這對我軍打贏未來戰爭也具有重要指導作用。

第二,必須發揚英勇頑強、不怕犧牲的戰鬥精神。作戰過程中,所有參戰部隊都表現出高昂的戰鬥熱情,打得十分頑強。發起攻擊後,各部隊以排山倒海之勢向美軍發起猛烈反擊。經過一夜激戰,第二十七軍就將新興里之美軍五個多營的兵力擠壓在不足1.5平方公里的狹窄地區,令美國軍方和國會十分驚慌。第二十七軍在長津湖地區與美軍激戰28天,忍受和克服了極大的困難,英勇頑強戰鬥,湧現出特等英雄孔慶三和一等功臣遲浩田等一大批英雄模範人物。在長津湖作戰中,第二十軍五十八師一七二團三連連長楊根思,在硝煙瀰漫、烈火熊熊的陣地上,率領該連第三排戰士們在4小時內打退了敵人8次連至營兵力的衝鋒。當敵發起第9次衝鋒時,已負傷的楊根思,毅然抱起僅有的一包彈藥,沖入敵群,與敵人同歸於盡,以自己的鮮血保住了陣地。


第三,必須做好常備不懈、紮實有效的作戰準備。第九兵團各集團軍受領任務後,指揮員立即了解戰場態勢,分析判斷情況,快速定下決心,前往預定戰場勘察地形,完善作戰方案,並針對酷寒的戰場環境,研究出既能防空又能保暖的工事等應急措施。同時,部隊在作戰準備上也還存在諸多不足:對寒冷的侵襲缺乏預見,也缺乏科學的防寒態度和措施,夜晚奇寒氣候使指戰員們體力不支,造成大批凍傷減員。對具有現代化裝備的美軍作戰特點缺乏研究,有的對敵情和地形偵察不夠細緻。這就啟示我們平時要加強作戰研究,深入思考將來在哪裡打、與誰打、怎麼打,真正做到打仗需要什麼就準備什麼、就練什麼,切實做好備戰打贏的各項準備。



來源 | 學習時報 中國陸軍(ID:army81cn)

刊期 | 20181910期


本期編審:錢曉虎


值班編輯:陳 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陸軍 的精彩文章:

「開闊水域」參賽隊展開參賽裝備接收
首輪角逐,15名特戰旅指揮員被率先「抽點」!

TAG:中國陸軍 |